淮南的早晨

淮南的早晨,这个题目闪现在我脑海中的时候,我正坐在122路公交车上。当时车行驶在洞山东路与田大路的交叉口,也就是绿茵里小区的那个十字路口。恰逢红灯亮起,我的公交安然停下,我坐在那里目视窗外,看到一幅幅场景扑面而来后,便沉醉了进去,油然而生出一个短语——淮南的早晨。

是的,我要成就的这篇文章篇名就是《淮南的早晨》,而且在这篇文章里,我要破天荒地不配发场景图片,我相信通过我的拙笔描述,你会记住淮南的这个早晨,你会再现早晨里淮南的那一缕缕拂面的清风。

清风带来了阳春三月的暖意,带来了春花扑鼻的气息,带来了这一列火车风驰电掣而去,带来了那一列火车流星赶月似的迎面而来,两列火车在不同的车道上追风逐电,然而在淮南这座美丽的城市里,在我眼睛的目视范围内,在田大路的小立交桥上,它们放慢速度,用鸣笛完成了握手交会。

交会的两辆列车,一辆是黑色仓斗的货车,它在为日新月异发展着的中国社会运送着财富。一辆是红色铁皮的客车。客车里的旅客们,请问你们要去向往何方,你们有没有记住淮南早晨的阳光,还有那一缕缕阳光里的一丝丝金亮。你们有没有远望那俯卧的舜耕山脉,有没有看到那连绵起伏的山里升腾起的氤氲在诗情画意地浮荡。

浮荡的白色山烟传递着春天的脚步声,掠过骑行者的身影。我看到一小队骑行的人员与我的公交车齐平停在路口。大家一身专业的骑行装备,戴着别致的头盔,身上的骑行服统一印上骑行团的名称。骑行团里男男女女,他们一条腿站在柏油路面,一条腿搭在山地车上,双手扶住车把,眼睛盯着十字路口的红绿灯。

在几十秒的有序等待之后,他们漫长的人生将会继续向前,不论去的是淮南新建的鳞次栉比的楼群,还是蒲公英绽开了金色笑脸的田野,他们都会用淮南人的精神气,为淮南的早晨增加一份亮色调的春光,他们都会把淮南人持有的那种公序良俗带到骑行路过的地方。

人在旅途,注定要跋山涉水。骑行不仅仅是为了看到沿途的风景,更是要体验循环的喜悦与艰辛。淮南的骑行者坚信,只要人在路上,就可能会听到一声长笛在杏花深处飘扬,就会看到远处的希望。

田大路小立交桥的下面车流涌动,连接成一条车线。它们与桥面上疾驰而过的列车呈垂直状。今天,在淮南的这个早晨,天意使然,我幸运地近距离欣赏了一份工业文明。

我看到从桥下穿过的汽车转了个弯,向我的公交车身后驶去,车辆首尾相接在一起,庞大的又像是一条慢慢游动的鱼。它游过了路旁花团硕大的白玉兰,游过了那一丛丛迎春花的烂漫,游进了高楼林立的山水园林城市淮南。

一分钟的红绿灯时间转瞬即逝,我的122路车启动了,带着一车的淮南人,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早晨继续前往民国小镇九龙岗,我想去看看那条神往已久的报社巷。

报社巷,并不是一条规整的“一”字形小巷。而是由穿插在一片青砖汉瓦,释放着民国现代风采的建筑之间的许多条小巷组成。

淮南早晨的柔风是公平的,这条落寞已久的报社巷里也有春风荡漾。清风软软的,以至于依偎在报社巷砖房旁边的几株菜花静静地直立在那里纹丝不动。

1930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成立淮南煤矿局,局址设在九龙岗。现代意义上“淮南”一词就是从那时诞生的。我无法知道淮南煤矿局诞生的那天天气情况,我只知道八十年以后的今天早晨,天气晴朗,报社巷的空气中弥漫着寂寥的花香。

1938年,淮南沦陷。1945年,国民政府收复淮南,从日军手中夺回淮南路矿公司。就在解放前的那段期间内,淮南煤矿局招待所颇具民国风范的建筑群落成。后来成为淮南市委市政府和矿务局宾馆的共同前身。

1949年1月18日,淮南解放。一年后,在淮南解放纪念日这一天,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等机构一起决定创办一张淮矿工人报,这是《淮南日报》的前身。报社后来迁址到淮南煤矿局招待所的天字号办公。

1956年淮南市委由九龙岗迁往洞山,1957年,报社随后也迁往了洞山,它留给民国小镇九龙岗的是报社巷的名称。

报社巷的早晨同样洒满阳光,阳光落在汉瓦的一块块青苔上。屋檐旁的石榴树枝条一丛琐碎,沉住气似的不吐露丝毫绿意。这里天字号招待所的建筑风格独特。硬山的汉瓦屋顶上面树起一个保护天窗的小阁。

山墙被瓦匠捋的很直,可以看出来是源自于大工匠,质量监理也能及时跟上。它历经八十多年的风吹雨打依旧岿然不动。砌用山墙的青砖质地细腻,每块砖上都打印着“HNK”的英文字目,我判断是“淮南矿”的音序首字母。

据此可见,讲求质量是每个时期都追求的目标。这是淮南市,甚至在全国都独一无二的一面用文字砖砌就的墙。

报社巷的天字号有些房屋已经坍塌,一棵橡皮树扭曲着身体,依据青砖的缝隙从墙根开始,倔强地向上生长,它的枝干与青砖互为契合,居然长到一堵墙的高度。

那些坍塌的房顶,有的中间那根粗大的檩条还在。没有脱落的屋椽则架起一块块铺设整齐的望板小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一间屋顶完全坍塌的房屋,木质的门窗居然还直立在那里,像是一位忠于职守的看门护院的哨兵。

透过空空的房腔,可以看到残垣后面有一树的杏树正在浓烈地开放。几度的粉白杏花谢了几度的春红,时光荏苒,岁月的脚步何等匆匆。无奈晚来寒雨阵阵,这份残存的民国建筑之美,正在我的目光里梳理着淮南早晨的春风。

淮南,一座新型的年轻城市。自1950年建市以来,发展的步伐一直铿锵向前。不断地积累着国民财富,不断改善着市民生活。尤其是近些年,不仅重视工业文明的建设,观念更是与时俱进,注重政治文明,还有社会生态文明的创建。

民国小镇九龙岗是淮南重要的城市源头,是淮南这座生命之城的泉源。她颇具特色的民国建筑群,涵盖了生产、生活、建筑美学等等方面。她的遗迹可以有效见证淮南的发展历程,可以让我们重温矿工们的首创精神。我们的执政党和我们的政府,应该有足够的担当,大气地包罗那段民国历史。应该拿出一部分财力,修葺那片民国建筑。

我相信,那时候淮南的早晨一定是包容之光万般灿烂。那时候早晨的淮南,一定是风儿轻轻云儿淡。

《淮南的早晨》   2017.3.12

(作者:崔小红,民主建国会会员)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