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的西班牙数学家、历史学家路易斯·...

16世纪的西班牙数学家、历史学家路易斯·科拉多曾将各种火炮划分为三大类型。其中口径大,外形粗短,发射石制炮弹的臼炮,佩德雷罗炮(pedrero)和射石炮(bombard)被科拉多归类为第三大类,其主要作用为守卫本方要塞和炮台,以及在水战中摧毁敌军船只和杀伤人员。

与相同口径的加农炮相比,佩德雷罗炮口处的管壁厚度仅相当于前者的1/2左右,加之炮身较短,因此金属含量少,装药量低,只能发射重量较轻的石弹。明末,部分西方兵法著作传入我国,明朝的一些军事家也由此接触到西方火炮的知识,并因其多用于防卫而将佩德雷罗炮列入“守铳”之列。

一般来说,产自欧洲的大型佩德雷罗炮可以发射50磅甚至更重的石弹。奥斯曼土耳其所制造的佩德雷罗炮则要巨大得多,弹重能够达到6、700磅,甚至于千磅之重,其口径之大丝毫不逊于曾一度流行于中世纪的巨型攻城射石炮。佩德雷罗炮所发射的石弹皆由手艺高超的石匠人工切削而成,由于人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以及铸造技术的提高和火药生产成本的降低,佩德雷罗炮的产量及用量大幅下降,这一风潮最先始于人力成本高昂的英格兰和西北欧国家。而在人力成本较低的奥斯曼土耳其以及葡占印度地区,这一趋势则有所延缓。

以下照片为两门保存于里斯本军事博物馆的佩德雷罗射石火炮。名为“猛虎”的大炮(图片1&2)最初为霍尔木兹城堡的城防炮,后被运往蒂乌,1897年运至里斯本。大炮全长331厘米,膛长284厘米,口径44.5厘米,倍径6.38,石弹重103.5公斤。炮身遍饰精美的雕花,铭文及猛虎图印。
另一门大炮(图片3)名为“公牛”,是一门条箍结构的锻铁大炮,其制造方式与15世纪的射石炮无显著不同之处。大炮产于1515年,全长304厘米。膛长277厘米,口径43厘米,倍径6.44,石弹重92公斤。“公牛”最初被当做攻城炮使用,后用于防卫蒂乌城。因其由铁条及铁箍锻制而成,因此炮身上除了四个用来运输及固定的铁环之外并没有多余的修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