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人毅《中国当代画家研究 • 山水卷》之谢欣

刊首语

本专栏从即日起,将刊发李人毅撰写的,由天津杨柳青画社于近日出版的《中国当代画家研究·山水卷》中所收录的30位画家。本书所收录的画家,无论是大师还是发展中的画家,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他们是:黄宾虹、孙恩同、谢欣、周韶华、梁世雄、于志学、王中才、姚伯齐、吕德品、牟成、杨阳、李传新、朱道平、王福增、张松、王有民、孔凡智、周鼎、王慧智、邱汉桥、丁杰、许自敬、胡刚、张英才、陈迎平、刘思东、张辉、匡伟光、陈玉莲、黄仕强。(以年庚为序)

本书一经面世,便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目前正在热销中。现为方便更多微友的阅读,每天刊载一位《山水卷》中所收录的画家。敬请关注!

谢欣

谢欣

谢欣,又名杞荪,笔名李仲、慎子,1924年出生湖南湘乡,先后任华中艺专教务长兼美术科主任、《湖南工人报》编辑组副组长等职。后因“胡风”案被诬,贬回湘乡任教。离休后主攻大写意山水画,强调“书法加素描乘以文史哲”的艺术主张,为湖湘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

先后在南岳、沈阳、长沙、广州、北京等地举行个展,作品在《人民日报》、《中国文化报》、《光明日报》、《羊城晚报》、《香港商板》和《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出版《谢欣画集》、《谢欣画选》、《谢欣作品选》、《壮哉暮年·众家论谢欣》和《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谢欣》。

谢欣:状写山河为报国

文/李人毅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中国画创作的一句至理名言,也是画家艺术实践中应遵循的一条法则,这句常年停留在语录中的话,却成为山水画家谢欣在学术上的一个鲜明特征,更是对他艺术人生的高度概括。他在师造化,得心源的探索历程中,形成了一条坚实的学术脉络。他以献身酬志的爱国情操,壮写祖国的山河,通过不懈的追求,终成夙愿,成为画风鲜明、独树一帜的山水画大家。

《山河表里三秦路》/谢欣

一、个性鲜明的情感山河图卷

在时下,许多山水画的创作,往往以讲究师承为由离不开画谱,因抄袭风盛行,使作品精神内涵被弱化了。画家谢欣为我们展现的个性鲜明的情感山河图卷中,每幅作品都是来自艺术家的心路历程中的鲜明坐标。生活感动了作者,作者再以杜鹃啼血之情创作的作品,自然是艺术精神的升华,更是造化与心源共鸣的产物,也必然会秀于丹青之林而感动受众,成为新的经典之作。

谢欣的人生之路可分为两大版块,一是离退休之前的漫长人生,他以一个爱国者不悔的追求,献身祖国的摆脱外辱、创建人民政权和建设新中国的事业中。他在献身文化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忘我工作着,绘画是他为社会服务的一个切入点,而为人民服务是他的理想和追求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时他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是他心仪万象,师法自然,为江山立传。可以说,当他因病退出工作岗位后,一个职业山水画家也正式上岗了。他走进天籁,亲近自然,开始天南地北遍访名山大川,画了大量写生,用一个爱国志士的艺术关照对祖国的江山做了一次谢欣式的大盘点,创作了一批山水佳构。

谢欣山水画最大特点是“我写我心”。他每幅作品的出处都来自他的对景写生,而这些写生都是画家将眼前的景物加以整理归纳,找出最能代表对象的特征来,以其独特的构图和笔墨昭示心像。

于是我们看到了画家笔下桂林山水的奇伟,内蒙草原的雄阔、东北高粱的红艳、贺兰山脉的雄浑和滇中石林的险绝。这些作品构图生动笔墨流畅,既有整体大势又见耐人品味的细节刻画,仿佛是呼吸着的生活扑面而来,犹如艺术家的生命泉水汩汩流淌着。艺术家用这来自心源画卷的一串“珍珠”,穿起一道壮丽山河的风光画谱,遍及富饶塞北和锦绣江南,联起西部边陲和湘水家山,进而形成了谢氏独特的山水景观,驻足于中国画坛。

《黄河在咆哮》/谢欣

二、纵横五万里,把学术品位推向新高度

谢欣笔下的山水不与人同,笔墨是传统的,图式却是自己的,每幅作品都是他与祖国山河对话的感悟和亲近自然风貌的心得,以及自己的记忆佳篇和梦里圣境的再现。

他不断用自己艺术探索来完善人生追求。进入新世纪时,谢欣虽已年近八旬,但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并在新世纪的第十个年头结集出版了《纵横五万里山水画集》。这本画集中,除了收进几幅八九十年代的作品外,大都是画家八十岁以后的近作,一方“八十后作”的印章格外醒目。在这批作品中,谢欣所画的依旧是他的情感河山,却把自己的学术品位又向前推进了一个新高度。

首先,画家强调了绘画的书写性。每幅创作无论巨制还是小品,从落第一笔到题款完成,宛如象写书法那样流畅,画中的浓淡干湿尽显浑厚华滋。第二是在技法上创新。画家采用了勾染与皴擦并举的技法,在笔意纵横间,山石则呈现出浓淡相结合的神秘效果。为了表现主题,一切传统技法都被画家拆开了,打乱了,为我所用地走进了他的水墨天地之中。其三,进入八旬后,画家对重墨、重彩的运用更为娴熟了。如《漫写紫云堂》中的山峦,《绿崖飞瀑》中的山石,以及《霜叶红于二月天》中的枫林,《二十四桥明月夜》中的柳树等,都以醉人色彩承载着浓烈的情感,使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有了新的高度。

《柱托苍穹笑飞雁》/谢欣

三、以不同的技法来丰富作品的主题思想

谢欣的绘画技法,是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创新和发展的。由于表现对象天南地北,他的技法也因地而异,笔墨因对象而变,以不同的手法来丰富作品的主题思想,开拓了写意山水的新的表现领域。他在《一湖风月一湖诗》中,勾染结合一气呵成,大有磅礴之势。《山村七月》中,水田如镜家山染黛,夏意深深乡情浓郁;而《青满山野》中的近山,墨色深邃中见空灵意笔,与远处的田园家舍相呼应,构成了笔线墨彩交响的丹青乐章。他的《草色天涯》中的小溪树林和原野,则用了不同的笔法,再不是山总是一个面孔的复制了,让山与水彻底走出了概念化的千人一面的巢臼。应该说,谢欣的山水画从技法到内容上,把黄宾虹的学术成就又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不仅仅让人记住画中有多少线条让你心动,更重要的是观者能被画作的整体气势所震撼。那么,一切的表现手段都应该为这种“震撼”来服务。谢欣作品的感染力来自他对山魂水魄的整体营造,并由此滋生出看似貌不惊人,实则独树一帜的谢氏画法,开创了描绘南北江山于一炉的“情感山河”的图卷中。

谢欣的山水画基本功非常扎实,但是,当他面对真山真水时,往往忘却了躺在教科书中的成法,一切都取法造化,意在突出对象的特色。谢欣笔下蒙古草原的辽阔和兴安岭森林的茂密,是古人技法所达不到的,还有那长城脚下山的伟岸和衡岳允春亭下的秀美山峰,也要比古画谱中的山川更加鲜活。在相随心生的过程中,画家引领笔墨走进了新的时代。一位老人,就是一部活字典。为此,谢欣的艺术成就和从艺之路的献身精神,以及人生追求等诸方面的成果,对当代画坛都有启发性的指导意义。

《几度夕阳红》/谢欣

四、成功之路的四点启示

谢欣的艺术人生,展现的是一位爱国者的求索之路。在面对外敌入侵,少年谢欣以“还我河山”作为人生目标的起步篇,正是这以爱国主义情操为基石,奠定了他起步人生的高高平台。在共和国创建的过程和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都有他奔波忙碌的身影。这时的一切书画创作,描绘的都是日新月异的祖国,既使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也不改其爱国情怀。

当他因病离开岗位时,他的丹青之路却步入了辉煌。他踏上了万里行程去饱览祖国的河山,足迹遍及西北东北和江南,创作出一批又一批山水佳作。其后他通过展示与交流,获得了更多的心得,进而形成了他的艺术特色——全景式地反映祖国风貌。

当他步入八十岁后,又依托家乡辐射八方,以宽阔的胸怀和多彩的笔墨创作出一大批艺术佳构,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笔墨的内涵。

总之,画家谢欣以题材广、视野宽、气势大、笔墨新等显著特点,壮写河山,舒发天籁佳音,挟气吞万里之势和“柱托苍穹笑飞雁”的浪漫情怀奏出了一曲曲动人的丹青交响乐章。

走进谢欣的艺术世界,会让我们有很多的感悟:

1、一个山水画家,首先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热爱祖国关注民生,壮写山河为报国,才能有艺术精神的高起点,高标准。

2、只有全身心投入到大好河山中,在与大自然对话的过程中记录生活,把写生作为创作的基础,才能画出艺术经典之作。

3、知识的融会贯通是作品思想深度的有力保障,广采中西绘画之长,发展中国山水画,不断探索笔墨技法,才能使作品在创新中精进。

4、甘于寂寞追求老实学问,不被各种思想所左右,坚定走着师造化、得心源之路,恪守艺术规律,才会攀登艺品艺德的双高峰。(本文发表于2009年144期《中国书画艺术报》,2010年《广州日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