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场灾难看某种群众基础

从这场灾难看某种群众基础

跨入新年后的这场灾 难中,各色人等有着不同的表现。

各色人等表现的背后,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先说作家这个群体。湖北的先后两任省作 家 协 会主席,先后在网络媒体发布了一系列文章,写出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深切感受,虽然传播很广,叫好声不断,但却遭到了不少人的质疑和围殴。且不论这种叫好或质疑是不是有组织的行为,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跟帖的人热情很高。同样也是作家的发言,都是中国作协的主席和副主席一类的头面人物发表言论,却没有造成什么大的影响,好似一风带过罢了。我不想评论作家们的发言如何如何,对作协的认识,我尚来认为是可有可无的单位。作家怎么写这场灾难,凭着自己的良心去写就是吧。那些评论者们却不是这么认为,对作家有这样那样的要求,阵线分明的很。前者的评论者,似乎是自发的,后者似乎是有组织的,各自的群众基础不同。自发评论的这些人,基础大得很哦。

再说关于“阴 谋论”的帖子,大有风起云涌之势,两种观点截然对立。灾难发生以来,争论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赞成的或反对的都举出大量的例子,以证实自己的观点正确。稍微有点不同的是,鼓吹或赞同“阴谋论”的评论者,性格一般比较急躁,语式有点杂混,语气咄咄逼人,不太讲究用词造句。反对者则过于理性,喜欢引经据典,语气似乎沉闷了一些。如果要细究,支持前者的群众基础可能稍多。也可能支持后者的,不敢发言或是不屑发言。

还有两类信息,传播的很多,说明是很有群众基础的。一是写标语、贴标语的人或单位,热情不断高涨,街头村头,各类语言五花八门,大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架势。这样的网络照片比比皆是。另外一类是过激行为,或是暴力行为,偶见不鲜。封路拦车堵大门的,那些带着红袖箍的人,一个个牛皮轰轰的,出粗口、动手脚,摔东西、捆绑人的镜头看过不少。那劲头儿与1960年代中期的红 卫 兵有得一比。这些人中,大部分是上个世纪生人,经历过大风大雨,习惯于闻风而动,雷厉风行。他们的出发点没有什么不好,就是劲头儿太大,热情太高,因此不愉快的事儿多有发生。

更有一个不可理喻的帖子,说自打病毒一来,千家万户关门避险,社会从此就清朗了,什么没有了,什么没有了,很高兴回到了1960年代中期,我弄不明白炮制这个帖子的人是何用心,居然拿着上亿人的痛苦开涮。更不可原谅的是,转这个帖子、为这个帖子叫好的人接连不断。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帖子的传播,和上面的事儿,简单地斥之为脑残的行为。除了别有用心的人以外,大量的支持者和响应者还在。这是一个深厚、坚固和广大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这个基础是不能忽视的。

不要去评论这种基础是好还是坏,智者也罢,脑残也罢,赞扬也罢,批评也罢,这个基础确确实实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客观存在。

我们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一个浮躁的社会。目前正处在灾难时期,很容易显现出更加浮躁的一面。过去演绎过的一些事儿,即便是灾难,但还是有人念念不忘。或是常常忘性大于记性,好了疮疤忘了痛,习惯于死灰复燃。中国人又喜欢跟风,一些人善于跟风。这就是为什么经常会有过犹不及的事儿发生,就是因了上面的社会基础群众基础。这个基础深厚,寻常似乎看不见,偶尔总会露峥嵘。

伟人毛老爷子有个著名的论断:过七八年再来一次。他对中国社会的认识是十分清楚的,讲的是讲的是斗争哲学。这个论断在很长一个时期内似乎还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有这样的群众基础存在。有土壤存在,温度湿度合适,就会迅速表现出来。

欧美为什么没有这些深厚的群众基础?因为人家经历过从中世纪到资本主义时候的启蒙运动,一个长达两三百年的为人本主义、人文主义而奋斗的过程,付出了多大代价多少牺牲!而我们,仅仅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思想解放运动,中间经历了几多曲折,也不过三十多年哦。要改变群众基础,不是一天两天,一个两个运动就能一劳永逸的。

记得某个闻人最近说过一句话,但愿这场灾难能够带来启蒙。他说的就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我想这不过一厢情愿而已。能够有点点点触动,那就谢天谢地了。

在家里宅了一个多月,每天与外界的联系,也就是网络信息。因此只能说些从网络里得来的感觉。昨天偶得晴天,出门转了一圈,看到院子里的树儿抽芽了,花儿也开了,终于闻到了春的气息。

啊,已经迈进三月的门槛了。

大口大口地呼吸这春天的气息,心情好了许多。毕竟春天已经来了。

疫区的同胞们,你们很快就会好起来的。

灾难即将过去,咱们大中国,终归会要好起来的。

本文配图摄于长沙市韶山北路一号大院前门和后门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湘潭大学77级中班毕业,记者出身的作家、教授、高级编辑。代表作有畅销长篇小说《风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