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说湘菜61 苗家长龙宴
长龙宴
闲说湘菜61 苗家长龙宴
腊月二十四日,据说是苗家的新年。我曾和几个朋友一道,去湘西的花垣县蚩尤村,和当地的苗民一起过新年。
蚩尤村是个地地道道的苗家寨子,离县城不太远。按照苗家的习俗,过年的这一天,无论是本村的苗民还是远道而来的客人,要在一起吃长龙宴,欢天喜地过年,祈求新年吉祥。
苗家为什么选在这一天过新年,各地苗民传说不一,苗学专家也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但花垣的苗家,是选在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过年,正好是南方汉族人的小年节庆。我与花垣有着特殊的关系,儿女亲家是地地道道花垣的苗家,我的孙儿自然有了苗家的血统。去苗家过年,那是很有令人神往的。
苗家的大规模节庆活动,一年有好几次。有人所共知的四月八赶“边边场”,那是年轻人对歌,谈情说爱的节日。也有八月“赶秋”,表达丰收的喜悦,大多是传统的竞赛比武活动,是力量的展示。腊月的苗家新年,送旧迎新,为来年祈福。大凡这样的节日,会有令人期待的千人长龙宴。
西南各地的一些少数民族,为了对客人欢迎和尊重,一般都会请客人喝“拦门酒”。苗家也不例外。我们下车进入蚩尤村村口,鲜花和翠柏扎成的彩门下,两边早就有盛装苗家姑娘小伙在列队欢迎。既往在别的民族村寨,喝的大都是本地的水酒。苗家人端出的是自家酿制的烈酒“包谷烧”,不喝三碗不过门。伴随着热烈的歌声、欢呼声和笑声,客人们仰头喝下包谷烧,往往是人未过彩门,就被热情陶醉了。
苗家人过年,一定要认真打扮一番。小伙子的装束倒也简单,扎个头巾,穿个小褂,精精神神,利利索索。姑娘们就不一样了,穿上五彩的苗装以后,必定要佩戴各种形状的银质首饰。这些首饰,有披在肩上,挂在胸前的,围在腰上的,套在脖子上的,钩在耳垂上的,更有装点在头饰上的。这些银饰千姿百态,圆地方的,长条的细丝的,形态各异,还有龙凤呈祥的银片,层层叠叠挂在胸前身后,走起路来随风飘荡,伴着一阵阵清脆的银铃声响,别有一番风味。整个广场上,银光闪闪,耀眼生辉,好一个壮观的银饰博览会。
苗胞是能歌善舞的民族,台上一个接一个表演精彩的节目,广场上的姑娘小伙们围成几个大圈圈,在银饰清脆的叮当声里,一边歌唱着一边挑起欢快的舞蹈。歌舞把整个会场搅动得如同一个大戏台,上了年岁的的苗胞和外地赶来的客人们也会被这这情景感染着,情不自禁地加入到队伍里来,和着节奏快速地旋转起来。一群健壮的男人挥舞着黄龙,在广场上跳起舞龙舞,更是吸引无数赞美的目光。
苗家的长龙宴,一般选在寨子的中心地段,几十上百张桌子摆放一起,恰似一条长龙。寨子里各家各户,从家里端来自己拿手的菜肴和美酒,老老少少齐齐围坐,就着炭炉火锅,大碗喝酒,大口吃肉,频频举杯,互致祝福,庆贺丰年,祈福新年。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这种湘西苗家“长龙宴”习俗,渐渐与旅游接待融合在了一起。苗家的长龙宴也讲究了许多。长条桌上要铺好蓝色印花布,摆上一个又一个的酒精锅,少不了的当然还有酒瓶和酒杯。参加长龙宴的,既有本地土著,也有外地来的游客嘉宾。
苗家风味年饭,是川流不息的流水宴,菜肴品种虽然不复杂,但很丰盛,长龙宴的美食菜肴,不再由各家各户准备,而是由寨子里主事的人操办。菜式根据各个寨子的习惯与风俗,以腊肉、烧鸭、酸萝卜为主,也和汉人一样煮一碗鲜鱼,或是摆上一碗腊鱼,寓意年年有余。各个寨子的菜肴不尽相同,既有现做的,更多的是腊制品。鸭肉鲜美味浓,血粑清香糯柔。焖锅腊肉五香干,腊肉色紫红,带有烟熏的香味。豆干筋道有嚼劲,苗家小炒肉,味道鲜香,肥而不腻。干炒小河虾个儿匀称,香酥可口。合渣菜汤,乳香清淡,很有回味。糯米辣椒酸,据说是湘西人餐桌必备,看着其貌不扬,却是酸辣适宜的下饭好菜。
正午时分,蚩尤村的“千人长龙宴”正式开始。在村里大广场边上,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街上,年节组委会同心商会摆设了一条长龙似的宴席。宴席的头首是一个雕饰精美的龙头,餐桌盖上了蜡染的蓝花布,成龙阵铺开。来这里过年的人们,无论你是主人还是客人,无论你是苗家还是汉人,无论你是干部还是农民,无论你是长者还是细仔,都可以在这里享有一座,品尝苗家风味的年饭。
苗民和客人们分座在长龙条桌两边,主菜依然是腊肉、烧鸭、鲜鱼、酸萝卜等,一道一道摆上桌来。火锅烧得红红火火,菜肴吃完了接着添满。碗中饭菜满,杯中烈酒浓。包谷烧香味,在银饰的光芒里飘来飘去。流水一样人群在流水宴上流动着,这拨人吃饱喝足离去,那拨人继续入席,又有热腾腾的菜肴端上来。长龙桌上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一轮又一轮,好不热闹。
苗家的新年,在歌声和酒香里,迈着轻盈的步履,越过重重山岭,悄悄地走进了山山寨寨。
拦门酒
作者张效雄,湖南湘阴人,湘潭大学毕业,记者出身的作家,湖南日报社高级编辑、集团原副总经理。代表作:长篇小说《风起》,散文集《寻觅天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