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收到了保底校的offer,但我过得很好

申请季后 & 选校指南

不知不觉随着各大藤校放榜,2025er的申请季也到了收官之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取得令自己满意的offer呢?

无论结果如何,此时此刻我们也都应该将自己的心态放平,寻找申请季中的经验教训固然重要,但积极的迎接此时的结果,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做充足准备更为重要

 PART 1                     

小A:我好像没有取得自己满意的offer

申请季注定是几家欢喜几家忧。

标化,活动,文书,运气,他人的选择,再加上2020年的特殊性事件,很难说每位申请者的闪光点都能被招生官发现,收获值得的自己的offer。

可能是运气差了一点点,可能是与你申请同专业的竞争者今年正好都特别厉害,甚至可能是自己的申请恰巧被正在享用泡面的招生官错过了。

很多中介或者自诩“专业”的人士总是很喜欢去分析一些没有取得满意offer同学的申请材料,并总是能从中发现很多“致命”问题。

“你就是文书写的太偏激了” “你就是GPA没有和标化相匹配”or”你就是common app 里的活动列表总结的不够全面”…

在我看来,大多数同学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次申请季,就算是有成熟老练的中介帮忙,也几乎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

如果现在让大家去采访一下,已经完成申请季的学长学姐,谁原来又不是错漏百出呢?还记得Yuzu当年的申请季,在写某学校的附加文书why school时,曾经把学校的校名拼错了,250字的文书中,就数这个拼错的单词出现的最多。

这个问题致命吗?而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是我收到这个学校的offer,别人想看看我的小文书的时候。所以说,这些看似“致命”的问题再被拿来去过度讨论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又或说它们根本就不致命。天时,地利,加人和,别被别人口中的“致命”绑架,你可能只是缺少一点运气。

 PART 2                    

帮帮小A                                     

那我们该如何一扫阴霾去面对不太理想的申请战况呢?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向前看,积极的去解决这个问题。鸡汤文中总是告诉我们,人生是场马拉松,摔倒了,还能再爬起来。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具体讨论下如何爬起来,爬起来的难易度。

首先申请结果不好,小A也大概率收获了offer。那么既然收获了Offer,结果就已经没有很“致命”了。我们周围的同学所申请到的大学确实处于不同的排名。但说实话排名并没有想象中重要,往前1名,甚至是往前10名,教学质量或者是学校声誉可能都没有很明显的差距。

缩小差距的方法可谓数不胜数,double或者minor一个专业,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多利用学校的资源,与教授混熟等等。

再者,相信阅读这篇文章的大多数同学都会在将来继续在国外深造,那么这个暂时的排名,就变得更为微不足道了,不会有哪个学校根据本科的排名来选择学生,更多的是你在大学里的GPA和其他的因素。

如果实在是不满意自己的申请结果,也可以选择大一或者大二转学,转入本来想进入的学校。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机会总是无限的。

总之,没有取得好的offer本来就是一个“伪命题”。

 PART 3                     

小B:没有特别满意的offer怎么选校?

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最多同学在此时此刻面对的问题:虽然没有收获到,最最满意的offer,但也有几所可以选择的学校。那么在这些学校中,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呢?

做为曾经纠结到交了两所学校保证金的老学姐,这个问题我还是很有经验的。

首先第一步,我们应该再次进行充足的school research,这次的school research需要比申请选校更为细致,从吃穿住行,比如食堂好坏,交通便利度,到学术水平,比如转专业便利度,海外交换项目,教授specific的研究方向,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考虑。

第二步,与学长学姐深入交流, 这里建议至少找一个学校的一个学长或学姐,充分的进行一下交流,将自己还有疑问的地方全部解决。(这里推荐lighthouse的peer to peer活动,详情见文末!)同时学长学姐的一些吐槽,也可以成为我们排校的一大利器。

比如一个学姐说这个学校,AP的学分很多都不建议换,而你又考了很多门AP,那么这个学校就要被减分了。

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将学校所有特点进行量化。首先,将选校你最看重的标准进行排序和打分,再将两个学校的这些标准进行衡量,最后相加总分进行对比。量化下,选择出的选型是最为客观的,也是最不容易出错的。

量化选校的例子👆🏻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放平心态,积极的去面对自己或好或坏的申请结果。

如果实在不开心,可去“某乎” 看看有些大佬被各大学校翠拒的回答,战况可谓十分惨烈。

申请季已过,未来依然可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