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问过谭平的十个问题THE TEN QUESTIONS WE HAVE NEVER ASKED TAN PING库艺术=库:您强调偶然甚至错误都是作品的一部分,但您的作品最终看上去还是非常和谐和漂亮,这是为什么?谭平=谭:画面的和谐与漂亮与我的学习经历有关。从开始学画,到美院,再到德国,整体来讲还是围绕着画面的和谐展开的。前半生都在力图去掌握视觉艺术的规律,自然就形成这样的一种经验和习惯。为什么我现在总是提到“错误”和“对抗”?倒不是说故意要把画画的多丑,而是不断提醒自己打破原来的绘画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画看上去有一点不同。这样大家在展览中看到你几十年来一直有所变化。对我来说,这种变化的方式听起来很简单,就是在创作过程中经常犯一点小“错误”。“错误”犯的合适挺不容易的。这并不是从形式出发的,也不是画的笨一点就可以。而是需要时刻更敏感一下,关注生活中最真实的那一点东西,只有这样你的作品才会犯有意思的“错误”。但说归说,你永远不可能变成另外一个人,你还是你。库:为什么您没有形成自己的固定图示?谭:这和第一个问题有关。每个艺术家都会努力找到自己的风格或一个符号,然后很快变得程式化,这是我特别警惕的。对我来说,如果形成了一种符号是为了去除它,形成一种方法也是为了去打破它,画出一张很美的画是为了去覆盖它,在我看来这是创作的基本规则。只有这样画画就变得特别有意思。库:“覆盖”是很多艺术家都会运用的语言方式,您的“覆盖”的最大区别是什么?谭:最大的区别是我把覆盖的过程当作作品的核心,体现绘画是为了被覆盖的观念。很多艺术家是为了呈现覆盖后的结果,但我不是。过程的发生千变万化,不可预测。我会在展览中同时播放覆盖的影像作品,就是因为过程也是作品本身。每一次出现的完美画面是为了再一次被覆盖。库:本次唐人展览现场中的一个板块,名为“点线面的场域”,这不正是抽象的定义吗,您为何说自己的艺术不是抽象?谭:“点、线、面”无论对于具象绘画还是抽象绘画,还是描述世间万物,都是最基本的元素。所以,我这里的“点”是真实而具体的“点”,进一步说就是具象的“癌细胞”;“线”对我来说是画的行动过程,这就是为什么我把“绘画”称作是动词的原因;“面”对我来说是一个有关“覆盖”的“观念”。这样来看的话,还能说我是一个抽象艺术家吗?尽管看上去是无法识别的抽象元素,但在这背后的可能是一个具象艺术家,一个观念艺术家,一个行为艺术家,或什么都不是。库:您认为自己的绘画属于当代绘画吗?谭:这个重要吗?过些年再说吧。重要的是由别人去说。对于我来说,此时此刻最重要。库:您的“彳亍”系列等木炭线条素描,是否受到“以少胜多”、“计白当黑”、“笔笔生发”等中国传统美学的影响?谭:也是,也不是,说不清。从画的过程层面上,可能与东方哲学有关系,一根线画下来,把我的所思所想所学和身体的运动在这一笔当中尽量充分的体现出来,是一种“多”而复杂的融汇思维,而不是用西方式的减法来做。所以一根线会画的很长,速度画得很慢,这样才能慢慢把你身上所有的东西都投注进这一根线里。我在处理线条内部结构的时候,采用的并非中国传统的绘画原则。比方说画面中的线条没有三根线交于一点。按照这样的规则可以形成另外一种结构逻辑,这样的做法更接近设计的思维。当然我画的时候没想那么多,你天天接触的就是这些东西,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慢慢地都浸润到你的身体里了,哪怕你有意想扔掉这些东西,那种气息也仍然在。库:您的作品中的线条再随意挥洒总感觉还是充满诗意,不是那种肆无忌惮的表现,在您看来这是优点还是缺点?谭:不是优点或缺点的问题,那就是我。我觉得线条是最能体现个人性的,下笔一看就是你。但我特别反对一下笔就像中国书法,我希望大家一看觉得这个画的还挺好,再一看,这是谭平的。我不太喜欢用一种特别夸张和刻意的方式来强调和呈现自己的个性,这种方式也不像我。有很多人说我的画是“东方的”,我觉得作为一个旁观者这么看也是正常的,但我自己创作时不会这么想。库:如果有人说,谭老师您的作品真美,您是开心还是有一点不开心?谭:开心。谁不愿意听赞美的话。我现在这一段挺开心的,心情也好。这确实和退休有关系,退休之后画画更放松了,时间也允许你去浪费。这次唐人展览有意思的一点是把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挂出来了,我可以平面的来看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然后去想下一步自己要干什么。我感觉还会有变化。库:您认为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中会有抽象艺术的位置吗?谭:我觉得会有人提,但是位置不太重要。最终留下的还是人。单凭“中国抽象”这个词很难进入到中国当代美术史这样一个叙述逻辑之中。这只是我的感觉,对错不好说。因为单凭“抽象”这个词很难准确概括和描述这帮人在干的事,一定是要有更准确的概念来重新定义。库:您认为自己下一步还有继续突破的空间吗?谭:肯定有,我对自己还是有信心的。一个是自己的创作状态不错,另一个是身体、精力、经验等各方面都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总是对自己“不太满意”,时常犯点错,让自己随时处于困境之中。正是在困境之中我才有创造的激情,这样活才有意思。如果一直感觉自己画得很舒服,那可能就有问题了。关于艺术家艺术家照片摄影:郝科、闫佳怡谭平,1960年生于河北,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1989年至1994年,获得DAAD奖学金留学德国柏林艺术大学自由绘画系。2002年,任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2003年,任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2014年,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主任,国家当代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谭平举办的个展包括:“双重奏:谭平回顾展”(上海,余德耀美术馆,2019);,“……”(北京,元典美术馆,2017);“谭平”( 丹麦霍森斯现代美术馆,2017); “彳亍”谭平个展(美国,坦佩,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2015); “画画”谭平作品展”(北京,今格空间, 2015); “1 劃”谭平个展(中国美术馆,2012);,“谭平版画作品展”(北京,德国驻华大使馆,2011);“谭平作品展”(深圳美术馆, 2008);“刺痛与抚慰”谭平绘画作品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08);“谭平绘画作品展”(中国美术馆,2005);谭平版画作品展(德国,柏林艺术库, 2000);谭平作品展(北京,红门画廊,1995); “北京—柏林”谭平版画展(北京,当代美术馆,1994)等。谭平的作品在国内外众多展览上展出:“中国精神——第四届中国:抽象——当代中国非具象油画艺术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17); “抽象以来——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巡展”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2017);“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北京,今日美术馆,2016)等。“非形象-叙事的运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2015); “伟大的天上的抽象”(中国美术馆,2010);“意派”中国抽象艺术三十年(西班牙马德里文化中心,2008)等。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科灵现代绘画美术馆、波特兰美术馆、路德维希博物馆、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美术馆等国内外重要机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