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中的以小见大:鲁迅的《一件小事》与莫言的麦穗:
文学作品不同于政治理论,鸡毛蒜皮的小事都可以写入文学,但是,这些小事不等于就不重要。有时候是“以小见大”。
鲁迅的小说《一件小事》中,有一个被车夫碰倒的老妇人。莫言的获奖感言中,母亲因为“捡”麦穗被一耳光扇倒在地。都有人倒地,都不是什么大事儿,都出现了矛盾。从矛盾的发生到处理结果来看,通过对比,能发现什么呢?
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篇鲁迅的文章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就是那篇《一件小事》。我和同学之间还常在自嘲或者互相取笑时引用其中的一句话“像是要榨出皮袍下藏着的小来”。至今我还记得老同学孟某总说这句话,连他的语气神态都历历在目,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如果有读者想不太仔细这篇文章,可以从网上搜索重读,这重读这篇文章一定是非常有意义的。故事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一个知识青年在街上叫了辆人力车,快到目的地的时候,车子刮倒了一个老妇人。青年认为那老妇人就是个碰瓷的,摔得也不重,就叫车夫别管她,继续赶路。车夫却停下车来,扶起了老妇人,走向警察分驻所。青年刹那间感觉车夫的形象高大起来,需仰视才见,似乎要榨出自己藏在皮袍下的“小”来。
故事就这么些内容,但原文中有许多精妙的心理描写值得认真研究。反复读上三五遍,十遍八遍,就会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有深意。开篇就说这青年到城里六年了,脾气越来越坏,越来越看不起人,这就为后面发生的故事做了铺垫,正是因为脾气坏、看不起人,才会冷漠地让车夫不要管被碰倒的老妇人。
“皮袍下藏着的小”到底是什么呢?我的理解是“知识分子、小资产阶级在骨子里的冷漠与虚伪”。这种虚伪甚至是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也是隐藏起来的,是内心深处的,深入骨髓的。连鲁迅也是猛然惊觉到,他自己也有份儿。鲁迅的伟大就是敢于剖析一切,包括剖析自己,毫不客气地描写了自己“皮袍下藏着的小”。
鲁迅所写的《一件小事》,其影响却是不小。这在当时的年代,是歌颂劳工的首创之作,赞美并肯定了劳动人民具有高贵的品格,有巨大的力量,对当时的文学界和知识青年有巨大的启发作用。同时,也在提醒知识青年要反省自己,克服和改造骨子里的冷漠和虚伪,向劳工学习和靠拢。文章最后有这样的句子:
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子曰诗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独有这一件小事,却总是浮在我眼前,有时反更分明,教我惭愧,催我自新,并且增长我的勇气和希望。
这最后的句子是点睛之笔,指出了发现劳工身上的优秀品质有重大价值和意义,比过去学过的“子曰诗云”和“文治武力”都重要得多。有了这个大发现,就看到了社会的希望与未来,让自己勇气倍增,催自己自强自新。
鲁迅在1920年发表此文的,在《一件小事》中的判断已经被历史证明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就是鲁迅笔下的千百万的“人力车夫”。又有多少知识青年,在鲁迅的教育下,克服了自身的问题,改掉了冷漠与虚伪,与劳动人民融为一体呢?这“一件小事”真的小吗?都说鲁迅很少赞美民众,而是批评和警醒。但这篇《一件小事》却是赞美了民众,而且是批评了自己。
今年是2021年,恰好是《一件小事》发表后的101年,今天的青年是不是要认真地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有“皮袍下藏着的小”,是不是也要看一下劳动者的高大形象,在他们的身上看到未来和希望。
再看莫言在获奖感言中讲的故事。
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随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一个耳光,她摇晃着身体跌倒在地,看守人没收了我们捡到的麦穗,吹着口哨扬长而去。我母亲嘴角流血,坐在地上,脸上那种绝望的神情让我终生难忘,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我相逢,我冲上去想找他报仇,母亲拉住了我,平静地对我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读者能从莫言的这段描述中领悟出什么来呢?网上的争论已经很久了,一锅粥。是捡麦穗,还是偷麦穗?到底谁有错在先?看守人是不是下手太狠了?莫言的描述是不是假的?最后,是寻找这个故事的来源,找到了莫言在颁奖典礼上的整个感言,又扒出了瑞典人的颁奖词。这才发现,颁奖词与获奖感言是互相呼应的,都在描述着中国人的落后、麻木、冷漠。与颁奖词中“猪和驴和叫嚣淹没了人声”对号,就是在拐着弯地骂人。莫言的作品和感言,等于是在承认:说得对,骂得对,真的就是这样的。
随着议论的深入,最后就得出了一个惊天的现实:西方的一些国家正在用尽办法在意识形态上扰乱中国。这已经不是猜测和说说罢了,是真的在进行中。
对于莫言的感言中,有两个地方是需要特殊注意的地方,那就是从“集体的麦田”捡麦穗,从“公共食堂”打热水。莫言强调了“集体”与“公共”,这个小细节对于中国人来说也许不重要,那就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一个过程。而对于西方人来说,那就等于是在说“集体”“公共”是不正确的,是在否定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
回过头来,再比较一下鲁迅的《一件小事》和莫言的麦穗,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鲁迅的《一件小事》,让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在工农身上,找到了革新社会的伟大力量。这样的作品如果从教材中取消,是中华民族的损失。
莫言的麦穗,让人们发现西方一些国家正在收买和利用一些立场不坚定的人在否定和抹黑中国。莫言的作品如果进了教材,就是对中华民族的侮辱。
有了这种比较,无论是读书,还是写作,都可以应用和理解“以小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