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芗斋:学出来是假的,练出来的才是真的!
王芗斋说,武术的“武”字,是一个干戈的“戈”和一个止步的“止”,这个止,是步的头,是不动的“步”,不动的步,才叫桩,才是武。不动才是(会)真动。站桩的人,有功夫和没功夫是不一样的,有功夫者脚步轻灵稳固,没功夫的想稳也稳不住,虽然外表挺象。站桩姿势(架子)要往下,劲要往上,这就是挺拔劲。如果把桩画成一幅画,在这幅画中,在这一动作中,既有抱劲,又有横劲,还有上下劲、前后劲,想到有什么劲就有什么劲。挺拔的劲应先有,如果在这幅画中看不出想到的劲,说明画的不好或桩没站好。
大成拳的广泛适应性(部分谈话、教育、武德等内容)
你一定要严格的高标准要求自己,这个世界上棒人多的是,体能好、反应快的人都好多。
五行的生克乘侮与心理生理之间的影响,这是个命题。
大成拳训练,说慢也不慢,你要狠狠地去站,从站里去求,你一定能行,他(XXX)现在找不着家,不管是中国拳还是外国拳,只要是两个人打的东西,主要是全身的协调性、整体性,因为咱们这训练专门训练你的整体性,从你的内部机制、关节附件、韧带、肌腱、软骨的联系,都训练上了,他那个不停的动作就训练那组肌肉,训练不到关节等方面去,越单一的动作、他简单的动作重复多了,比如上肢的或下肢等某一部分能达到站桩的效果,但不是整体而是局部。
训练的局部,作用的局限。如标枪、铁饼等,在特定动作中肌腱、韧带、软骨等得到了训练,非浑圆之力。大成拳是均衡训练,你这一站,从里到外,各个地方全都有,是均衡训练,所以说站桩是个宝,站和站,对和错,差好远。
现在没有人、我就给你说现在没有人会站桩,现在你说找一个能看懂站桩的人都很难,站桩站偏了有人能给你教正,这样的人现在几乎没有。你比如这个胯,这个胯收回来,大转子怎么样,等等好多东西,都是王先生(王芗斋)手把手教我,我又经常仔细观察,自己琢摩、总结。所以我一看就知道对与不对。
师父教徒弟,知道什么时候、什么程度应当怎么练,这样的师父现在几乎没有。我曾教过几个人,学了几天,懂了一点道理,他认为这个拳术的道理他懂了,连我没教的他也懂了,我一看他,其实一动都不对。他全跑到另一边去了,所以这拳术,趁着你现在的条件,你又懂这些道理,又能找到技击的感觉,现在你打比赛也好,不打比赛也好,你先把这东西(大成拳)继承下来。
有机会你可选些人,你别怕选到坏人,坏人他练不下去,因为要练出功夫需要心性的安宁,如果找到把这个东西(大成拳)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的人,那更好。
断手是大成拳各种功法及各种素质与拳术素养的综合运用和体现。比如挂打一式的用法:步走三角,身起螺旋,以身使手捋挂(接牵、调动)对手的同时变面(曲折有面积的面),蹬、踩过敌,意透敌背发力。
断手发力的劲变依循的是身体的奇正变化,步法的虚实变化,尤其是小天星的转变,王芗斋先生说:“转变全靠小天星”。小天星领劲,手腕子一转,这身上的劲全变了,就能够蓄上力,就能够得劲。手脖子转和脚上的用力及重心的转移、身体的松紧、要发力的方向、蓄力的角度都要统一。
手腕转带动身体变劲,变劲也是蓄力和发力、用力;在此过程中身体在圆满的状态下即变劲时不失中、不破体;力点准确、重心活变而稳固;打顾一体、步要过人(间架合理)。平时练习身步追人即两三米之内不破体而会变劲,在思想上、精神上、意念上先假借,才能培养无坚不摧、大无畏的气概。
功夫、步法、间架结合,松紧掌握好,爆发力点清楚,掌握松紧,松紧动作不大能换力,力点集中清楚,保持间架,用步的虚实来移动和变化重心,触敌以膨胀或紧缩变化。比如,保持间架,用身子或肩、胯往上一提、或往后一缩,我就可以攻击了。提拉顿挫随时蓄发,左右摇旋往还不断。一次发力结束是二次发力的蓄力状态。换劲不是形式上的闪展腾挪,而是轻微的前后左右和内里边的变化。
断手,打上人以后的身体位置的变化才是重要的。发力的松紧度,打第二下的时候,就等于第一下结束后的蓄力状态,有一种是形上过他,有一种是形不过劲过,身体怎么摆动,而又不失中,不绝对。接触上以后,不能追对方的局部,如头、手等,而要追对方的重心。
保护时不是你手伸越远就能保护好,有时给对方引进来,引到你站的最稳的位置上,对方在破体的位置上打上你,你在最稳定的位置上来接他,你就能有变化,有稳定,有余地。在不稳定的位置求稳定是错误的,不必求远,就求自己稳定。
搭手后要有变身的劲,高矮顿挫,拧摆摇旋等,皆以桩为基。桩无功,问不动人,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