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夺天工的精美郎世宁字画
郎世宁简介中还介绍到他在进入皇宫之后还曾经被康熙召见过,那个时候皇帝已经达到了六十多岁,他本来就十分喜欢艺术和科学方面的知识,尽管并不是十分看好和信任郎世宁的宗教,但是却一直将他看成是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所以对待他也是十分有礼的,在此之后就立即让他成为了画师,并没有给他传教的任何时间。在此之后郎世宁的画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荣耀,超过了许多之前的传教画家以及清朝本土的画师。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郎世宁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余年,历任康、雍、乾三朝宫廷画师。郎世宁作为外籍人士,从小受西方教育的熏陶,郎世宁的到来给清宫廷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并先后受到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郎世宁可以说是一位艺术上的全才,他的绘画题材广泛,涉及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等领域,且精雕细刻,受到清皇 室的青睐,成为雍正乾隆时期宫廷画师举足轻重的代表人物。
郎世宁在宫廷内作画,获得了许多荣耀,不但超过了其他欧洲传教士画家,而且令众多供奉宫廷的中国画家也无法望其项背。但郎世宁在为中国皇帝服务时,其身份仅是一个宫廷画家而已,并无优越条件。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公元1766年7月16日),郎世宁在他七十八周岁生日的前三天,病逝于北京,享年78岁,丧礼备极哀荣,葬于城外数公 里御赐的一块土地上,乾隆还亲撰墓志铭,以示对这位高年教士永远怀念。 其遗骸安葬在北京城西阜成门外的欧洲传教士墓地内。乾隆皇帝对于郎世宁的去世甚为关切,特地下旨为其料理丧事。郎世宁的墓碑上刻着皇帝旨谕:“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奉旨:西洋人郎世宁自康熙年间入值内廷,颇著勤慎,曾赏给三品顶戴。今患病溘逝,念其行走年久,齿近八旬,著照戴进贤之例,加恩给予侍郎衔,并赏给内务府银叁佰两料理丧事,以示优恤。钦此。”墓碑的正中下方为汉字:“耶稣会士郎公之墓”,左边为拉丁文的墓志。郎世宁自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来华,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去世,在中国共度过了五十一年。他为二百多年前中国与欧洲的文化艺术交流作出了重要和积极的贡献,由于郎世宁的一生几乎都是在中国度过的,他的艺术创作也都以中国的人和事为题材,所以郎世宁的生平和艺术,已经成为了中国美术史的一个组成部分来加以叙述和评价了。
郎世宁身为宫廷画师,将乾隆一生中的大事都一一入画——战争的场面,壮观的狩猎,喜庆宴会等。他最 好的作品之一为《哈萨克贡马图》,整个绢卷轴中笔触挥洒自如,景色生动逼真。
当画师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正常工作中也受到很多干扰,有一次雍正看到郎世宁画的狗,就说这只狗尾巴上的毛太短了,身体也小了,重画,如此反复画了三次,前后用了一个月时间,让郎世宁很是无奈又无奈。郎世宁本人还参与了圆明园里长春园西洋楼景区的设计指导工作,雍正在此期间给郎世宁提了很多意见,告诉他加什么元素,修改又修改,如此也让郎世宁的绘画技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000年,郎世宁的一幅写生画《苹野鸣秋》拍出了1764.5万港元;2005年5月,其《秋林群鹿图》以2149.68万元人民币成 交;2008年10月,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秋季拍卖会上,郎世宁的《雍正十二月圆明园行乐图》终以1.44亿元人民币落槌。
乾隆认识到郎世宁在神韵上的缺失,自然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补救。郎世宁新体作为一种特殊的御用绘画,是直接掌握在手中,接受皇帝的旨意,力图表现皇帝的意志、要求和爱好,以达到“供君清玩供君豪”的目的,很多情况下是以合笔画的形式,创作出大量颇具艺术价值的宫廷画作。郎世宁新体的酝酿、形成、发展,整个过程正是在乾隆帝的倡导、庇护、推动之下完成的。可以说,弘历正是郎世宁新体的倡导者和支持者,离开这一条件。郎世宁新体不可能诞生。郎体在内廷的推广、发展,也正反映了乾隆的绘画观、审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