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先生陈超诗歌周第二天谁的灵魂被你的叶片刨得雪亮一首诗《弯腰赎罪》五年级我当上红小兵连长工宣队组织批斗会要我带头向王荇老师开火她参加过三青团她的“路线”是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她的慈祥是“克己复礼”我的发言被一阵口号打断糟糕我忘了背好的词讲台前弯腰赎罪的王老师微微侧过深埋的脸用气息低声说“孩子,慢慢想,别着急”(1986年4月29日)一篇文诗艺清话(一)陈超1.对诗,我们采取什么态度最好?有个老老实实的道理值得每天重温:把诗当诗,让诗说出那些只能经由诗才能说出的东西。诗就是诗,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诗人都应记住这一点。诗毕竟只是诗,它永远应该是让人梦萦魂牵的东西。一个诗人的尊严,或是有尊严的诗人,首先体现在对诗的艺术本身的信义承诺。读诗、读诗,读的是诗。因此,最佳的诗歌阅读,就是记住“我读的是诗。”不要小瞧这一点。没有这一点,就谈不上对诗歌真正的阅读。对这一点,古今中外真正的内行有着共识。严沧浪曰:“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不涉理路,不落言筌者上也……诗者,吟咏情性也。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诗道惟在妙悟”。(《沧浪诗话》)读诗之道亦在妙悟,让它激活你的审美感兴、感性、直觉,感受生命的情趣。为什么说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因为可以言尽的是意义,而生命的情趣是言不可尽的。糖的化学成分可以言尽,“甜”你怎么言?2.诗歌是感官经验、生命情绪与活泼泼的心智相遇,所产生的审美趣味,而不是僵硬的观念的推演,哪怕是“正确的观念”。审美趣味,趣味,还是趣味,这是真诗与赝品的分野。指月亮的手不是月亮,给诗歌下的定义也不是诗歌。很难给令人迷醉的东西下严格的定义,诗不是凝固的“存在物”,而是“去存在……”过程本身。3.对于诗歌写作来说,训练、专注、沉湎、教养,如此等等是必要条件,但还是有一个决定性的致命条件——我应该直接说吗?——天才。可叹的是,没有对诗歌的审美敏锐也是一种“天生”,对这样的人,任何知识、修养都帮不了忙。纳博科夫说,无论现代还是古典,优异的文学其实只有一个流派,就是天才派。4.海德格尔说:“艺术把真理固置于个别的事物”。这句话对外行和内行,语义重心是不一样的。外行认为,这里的关键词是“真理”;内行会认为是“个别”细节。没有大视野的诗人,其实不会发现真正有力量的细节。5.单就情感经验的提供而言,好的诗歌,或启人心智,或给人安慰,或让人活得更自觉;或抚慰你,使你觉得生命的困境是难以逾越的,我们不必再自我折磨。但所有这些指标背后,还有一个总指标,就是作者必得是一个有性情的、有语言才能的、有趣的人。无论表达什么,诗,首先要吸引人看下去,得有活力和趣味。无趣的诗,读几行就会厌倦,用不着读完。6.诗歌可以追求“深度”,但不能以趣味、活力和技艺的让步为代价。这正是一个纯粹的诗人,与借用诗歌来“说事”的诗人的根本不同。诗人叶芝说,智慧是一只蝴蝶,不是阴沉的食肉兽。纯粹的诗人是美丽的,值得信赖的,他们使诗歌恢复了骨子里的纯正性。让我们相信,趣味、活力和技艺会带来诗歌意味的富足,让我们在乏味的时代挽留住审美趣味这一恰如其分的财富。趣味、活力和技艺,是写作欢愉的保证。欢愉消除了话语权势,欢愉恢复了汉诗原曾有过后来被中断了的生命血色素。有趣味的诗,有效地避免了“滥情”与“说教”两大宿疾,让我们得以从一个具有美好性情和心智的诗人眼里去看看人生。蜜蜂采蜜同时也给花授粉。诗人劳动的快乐,就是蜜蜂似的美丽的快乐。诗人应有能力来胜任快乐。7.旧体诗的基本语义单位是句子,而现代诗的基本语义单位却是词语。在此,每个词被迫变得格外敏感,关键处,若一脚踏空,全盘皆输。8.诗歌之美主要不在于传达某个语义信息,而是它的传达方式值得我们沉浸、赏玩。所以,内行的欣赏者不太重视“诗所言”,而更喜欢注意“怎么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后面这个“之”,是强调情志言说的过程与方法。它才是秘密所在。卡勒说,“语言的非语义特点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它们具有什么样的效果——无论是诗人有意识、还是无意识的?可以在语义和非语义的特点之间期待什么样的相互作用?这就是写诗与读诗的秘密乐趣所在。”诗歌引起我们对语言的特殊沉浸,惊愕,惊喜。当语言偏离了实用性,而带给我们喜悦时,诗现身了。9.与那些自诩的“有教养的”读者、批评家一样,我也喜欢“深刻”的诗歌。不过我看中的是它的趣味、活力和技艺。这么一来,喜欢的原因就颇不一样了。我说,恰好是为了使诗歌更有趣味,诗人需要在其中涉入更复杂深邃的意义;恰好为了满足诗人对写作技艺的高难度游戏,他必须对心灵的幽秘有更多的发现。可以这么说,趣味和活力、技艺,其实也是对诗歌深度的考验,同时也检验着诗人对艺术的真诚。“深刻”可以名实不符,趣味、活力和技艺却总是表里如一。10.不只是你怎样看世上万物,还有万物怎样看你。诗人的高下在此见出。11.诗歌是需要高度专注的语言艺术,与小说家不尽相同,在特定意义上说,诗人不仅需要“开放”信息,同时更需要必要的“自我封闭”,凝神,静心默想。12.唉,闲暇不能保证写出好诗,但写诗需要真正的闲暇时段。对我来说,只有闲暇才能带来持久的专注、凝神。好久没有时间写诗了,心里难过。但即兴为之,心里同样失望啊。13.呈于境,感于目,亲乎情,切于事,会于心,达乎灵。简单吗?不,这就是最难得的诗歌。不要强行推销你的惊世骇俗和歇斯底里,写一首虚假的诗,往往是在作弄自己。我说诗歌要有活力,生气灌注,我要的是活力和生气,而不是瞎抖机灵、不消停。此言唯真诗人懂得。14.不要用舞台上矫揉造作的范儿写诗。不要使用与你腻友调侃时的轻佻语调。诗是与处于喑哑之地的潜在知音的交流,要质朴,谦逊,诚恳,还有一点点羞怯的自我克制。15.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写诗这件事无疑源于诗人的极度自恋。而诗人最令人讨厌的品质,恰恰就是自恋、自恋、还是自恋。天呐,身为诗评家,我看到多少自恋的家伙!谁愿意陪着你自恋呢?记住,要把自我迷恋,转换为对诗本身的专注和沉浸,这样才可能写出真正的好诗。艾略特比之华兹华斯,并非更不自恋,其间的区别是,艾略特知道这一点,并提出“非个人化”。16.有人说,在“读图时代”,现代诗出局是必然的。我以为,恰好是读图时代,现代诗更有用了。现代诗的隐喻、暗示性,是画不出来也拍不出来的。你可以画、可以拍摄花开,但“通过绿色导火索催动花朵的力,催动我绿色的岁月”,你怎么画?诗歌有鲜润的感性,同时有形而上的灵魂体验,而且它们总是化若无痕地融会一体。所以,图画和诗,各有胜境,不可妄言谁取代谁。17.写作不是描摹世界的表象,而是让“存在现身”。诗人不应照相式地反映事物,而要潜入对象的内部,将对象“从它自身中解放出来”,让他所创造的世界替他说话,达到心与道合的天地同参之境。诗的神秘性不在于诗的措辞(从措辞上看,许多好诗反而是朴实明澈的),而在于存在本身的神秘。诗人毋庸去制造更多的玄想,他对着感知对象凝神领悟,直到对象向他走来,并“要求”着在话语中展露它自己。18.诗歌不必要你懂,而是要你感觉。无论古今,面对真正的好诗,在“懂”之前,我们已被感动。“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暗水横桥,矮屋香茅,看黄花都放了”。你懂什么?无须懂,你已被诗的境界所唤醒、已被诗的兴味触动。“黑夜比我更早睡去/黑夜是神的伤口/你是我的伤口/羊群和花朵也是岩石的伤口……今夜 九十九座雪山高出天堂/使我彻夜难眠”(海子)。你懂什么?在“懂”之前,你已感觉到来自脊梁骨和内脏的寒冽、紧张、无告。19.差的诗人往往在该含混的地方太清晰,而在该清晰的地方又太含混。20.提醒忿忿不平的诗人注意,经常被批评家阐释的诗,未必自动等于好诗。有些诗,只不过有很大的阐释空间而已。有些诗很好,但不必阐释。21.好的诗歌,像真佛,是有“后光”的。那光圈,看得见,摸不着,那是我们难以磨灭的茫然无知的美妙顷刻。22.诗不是求知识。它无限扩展我们感知的边界。23.诗人是世间一条柔韧的神经纤维。通常人们认为,诗中的意象,隐喻,“象征”无非就是借一个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抽象观念,在诗中形象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观念。这是一种误解。对诗人而言,整个宇宙就是一座“象征的森林”,外界事象与人的内心能够发生神秘的感应与契合;因此,“象征”等等不是一般的“修辞”技巧,而是内外现实的“相遇”、“相融合”。诗中的形象决不是从属的工具,它自身拥有自足的价值。在此,主客体不再区分,不是诗人外在地描写世间,而是他自身就是世间一条柔韧的神经纤维。24.有许多诗人在作品中不厌其烦地诉说自己心灵的苦难,但并不能打动我。诗人责问道:“我说的还不够多么?”——让我们告诉他:“不。一个致命的原因恰恰是你说的太多,而'诗’说的太少”。25.优秀的诗人感念自己的读者,但写作时并不考虑读者。或者说,他寻找的是幽灵般的知音读者。李商隐写诗时,何曾考虑过未来的人阅读,可他感动了今天的我们。26.诗歌不仅仅是传释你的情感、经验、智识,诗还有属于它本身的情感、经验、智识。诗人的高下,在此区分。27.一首诗如果真正出色,内行的读者就不能从书写过程的踪迹上转移视线,迫不及待地奔向它的所指。因为能指与所指在这里忻合无间,它就是写作本身。寻找这首诗所指的理念,只是一件次要的事,而且常常名实不符,诗的魅力或魔力却表里如一。28.用诗是“表达经验”,来 PK“诗的本质是抒情”,其实还是没说到点子上。诗的本质不是抒情,不是经验,而是诗本身。不管你属于哪种创造力型态,每个真正的诗人生命内部,都有个“绝对的诗”的幽灵,或舍利。29.弗莱说,“诗歌是咿呀之语和信手拈来的东西(babble and doodle),它们的根基是魅力和难以理解(charm and riddle)。”可以这么说。但关键是此咿呀不是彼咿呀,此信手拈来不是彼信手拈来。要使咿呀和信手具有诗的意义,具有诗人自己的文体风格,有多少你看不到的规则和漫漫路途啊。30.诗的含混和清晰一样,本身不等于诗的价值。诗的价值:含混,必须有内在的精敏做基础;清晰,必须有“光明的神秘”。“你的美是月光下的庭院”(含混),比“你是一朵红玫瑰”(清晰),前者更精敏。对这类诗人来说,使用复杂感受力带来的诗歌的特殊语言“肌质”,同样出自于对确切表达个人灵魂的关注。在他们看来,不能为其它语言转述的言语,才是个人信息意义上的“精确的言语”,它远离平淡无奇的公共交流话语,说出了个人特殊感受力,和个人灵魂的独特体验。一种纪念追念侯艳朝两年前,那突如其来的噩耗让人措手不及。陈老师,此刻,您在天堂是否安好,可否听见我们心底的呼唤?2014年10月31日,您的生命历程终结在这一天。我们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您对这个世界或是带着无限的爱,或是带着刻骨的恨,纵身一跃,留给我们彻骨的遗憾和苦痛。还记得您在讲台上指点江山,感怀人生,言辞直入人心。那时的我们,像膜拜一位仙人,用最虔诚的态度,聆听您。那时的您,颇有仙风道骨,总让我们感叹:这俗世,竟然还有您这般脱俗的存在,用最纯净的诗的语言,给心灵蒙尘的我们,一点无可替代的慰藉。毕业的那一天,我从您手中接过毕业证和学位证,深深地向您鞠躬,接受您对学生最真挚的祝福,上天那般厚待,让如此渺小的我能够得到您赐予的无限光荣。而今,您永远地离开,仿佛硬生生结束了一个时代,那让人无比怀念的,我们甜蜜而苦涩的,有您陪伴的青春。老师,我不知怎样的文字才能表达我的沉痛和惋惜,我想要告诉全世界,那位受到无数人崇拜的灵魂的歌者,曾经用父亲般的慈爱目光,与讲台下几百双求知的眼睛对话;我想让全世界,原谅老师的生无可恋,原谅老师用最决绝的方式带给生者的遗憾;我希望全世界,都加入这场浩大的追思,用毕生的力量,祈祷逝者来生的平安喜乐。如果可能,我希望老师一生平凡,像世界上无数平凡的小人物,过着苦乐参半的简单生活,会为工资涨了几十块而高兴得手舞足蹈,会为错过一场精彩的电影而皱起眉头,会平平淡淡地和妻儿相伴一生,享受天伦之乐。如果老师的人生没有那么多起伏,没有到达灵魂顶端的通透,是不是,一切都会不同?那样,老师就是宇宙中的一粒尘埃,卑微但幸福地存在于世界的某个角落,不疾不徐,从容走到生命的尽头。但是,老师注定不会是平凡的。他是上帝派来的使者,用短暂的生命,为早已消沉的现代诗坛注入一泓清泉,使命完成后,老师便潇洒而去,不带走一切。这,便是诗人的宿命,轰轰烈烈,充满动人心魄的悲壮。念及此,我欣然长叹,老师注定不会庸碌一生!若不是那字字珠玑,若不是那句句箴言,若不是那堂堂男儿,现代诗坛该多么黯淡无光!我安慰自己:平凡的人生处处有,老师的一生,才是不可多得的,是最绚烂辉煌的一生,那么也许,够精彩,就真的不必在乎它的长短了。我相信,一位智者,定是对个人生死深思熟虑,陨落在最好的年华,是老师对人生负责的最好方式。片言只语,拼凑起碎成一地的思念追悼逝者;长歌当哭,用最哀恸也最嘹亮的声音为诗人壮行!“我看见逝者正找回还乡的草径,诗篇过处,万籁都是悲响。”“暮色沉郁,风推乌云,来路苍茫,谁,还在坚持听从你的呼唤,在广阔的伤痛中拼命高蹈,在贫穷中感受狂飙的方向?”老师,我们将读着您的诗歌,如同雪山上的朝圣者,虔诚地向您膜拜,一生不放弃心灵的文字,出尘的思想。岁岁年年,我们将为您扫一方净土,祝福您岁月静好,永世安康。陈超诗歌周“陈超诗歌周”是由陈超学生发起的诗歌纪念活动,在陈超老师逝世日(10月31日)所在的一周,选择以诗歌相关的方式进行7天的文字纪念。7天中将通过在本平台刊发老师生前的文章、诗歌以及纪念文字来怀念诗人,寄予哀思,同时召唤来者,传继诗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