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膏方进补,来年精足打虎

入秋以来,膏方在市面上逐渐成为进补者的热门话题,不同的中医门诊或药店都推出了各种的膏方,琳琅满目的产品充斥着医药行业。医者也开始鼓励患者使用膏方进补。昨天晚上我们固生堂深圳市各门店医师齐聚一堂,也听了几位大师级专家谈论了膏方进补的讲座,今天我个人也有感而发,谈一下我个人的一点小经验。

冬令肾所主时,主封藏,“生机潜伏,阳气内藏”,“养藏之道”,宜补不宜泻,故而百姓养生以进补为主,特别是在民间根据民俗,要么药膳,要么就是膏滋进补。事实证明,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使肾精充沛,还能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病力;促进新陈代谢,促使气血生成,改善畏寒、易疲劳等阳虚症状,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故而有“秋冬进补,来年打虎”。

膏方,又名膏剂、膏滋,属于中医中药制剂“丸、散、膏、丹、酒、露、汤、锭”等八大剂型之一。自古以来,膏方制作工艺流程都是祖辈相传,制作绝活很少外传,即使以师带徒,技艺也只是在少数人手中,所以有很多秘制膏方到目前为止依然没有普及,比如有名的龟龄集中的龟龄膏就是皇家秘制,现在还是国家保密处方。

俗话说“膏方补不补看医生,灵不灵看药店”,膏方制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膏方的品质。膏方,最早始于宋代,明清时期逐渐成熟,入冬之际宫廷、贵胄和富贾多有服用之风,平民百姓吃不起。

膏方进补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也有它的适应人群,所以各位朋友不要跟风误服;另外,膏方进补一般也是针对不同的体质、不同病情、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气候进行针对性地配方熬制而成,所以市面上的一些所谓的大众膏方也需要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选择服用,不要因为某一个人服用效果好,就分享给自己的亲友,如果确实需要,可以先行诊断,再做配方。

膏方进补适应人群主要有以下几种:(1)疾病康复期和稳定期患者。急性发病的患者可以先给予汤剂治疗,使病情稳定,排病的通道已经打开,所以膏滋进补前的这两三周的汤剂一般称为“开路方”。老一辈医家的病案记录中都有汤剂“开路方”的,近现代一些医者鲜于使用膏方,对于膏剂治病不熟悉,一上来就开一料膏滋,结果膏剂多滋腻缓补,一方面滋腻多伤脾胃,二者膏滋剂量少,补益属于缓补,故而对于急性疾病容易犯“病重药轻”之嫌。(2)慢性久病患者。中医认为“久病伤肾”,久病耗伤气血阴阳,久病多脾虚,故而进补不宜孟浪,一般采用膏滋或丸剂更契合,并且口感容易被广泛接受。(3)中老年亚健康人群或患者。人至中年,气血阴阳皆有衰损,生机由盛转衰,肾精亏损,不少人出现腰背酸痛、夜尿频繁,男性尿有余沥,女性排尿失禁,耳鸣、头晕眼花,思维、记忆能力下降,健忘失眠,容易疲倦,阳痿遗精、性欲减退,头发早白或脱发,牙齿松动,畏寒怕冷,女子月经量少色暗等衰老征象;或长期快节奏、压力超负荷工作,精力透支而出现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疲倦乏力、睡眠不足、心烦意燥、情绪低落等亚健康状态。及时膏方调补,可以填补肾精,补益气血,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4)女性人群。女子因为经带胎产的特殊身体情况容易出现气血亏虚,元气不足,女性情绪波动较大,容易气血阻滞,瘀血由生,致使女性脏腑功能下降,引发衰老、面部色斑、经乱不调、不孕、乳腺增生、妇科肿瘤等。(5)对于儿童因为汤药味觉不佳,如果体质虚弱反复呼吸道感染、厌食、贫血等病情,可以适当使用膏方进补。

膏方也有其禁忌。一般急性、亚急性疾病不宜;外感病(比如感冒发热)、腹泻患者暂停使用;孕妇慎用;脾胃虚弱,运化失健者,舌苔厚腻,不耐滋补者不宜;婴幼儿因为脾胃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一般不宜;糖尿病患者慎用冰糖、白砂糖、红糖收膏,改为木糖醇,免得引发血糖升高;阴虚便秘、潮热者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阳虚畏寒者忌吃生冷食物;含有首乌、鳖甲的膏方要忌螃蟹、葱和薄荷;服用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的膏方时,少吃或不吃生萝卜或饮萝卜汁、绿豆汤;服用膏方时不宜用茶水冲饮,免得茶叶解药性而影响疗效;服用膏方期间,应注意忌口,避免烟酒过度,避免进食辛辣、烧烤煎炸、肥腻、甘甜、生冷、虾蟹贝等不利于消化食物,不宜饮用咖啡、可乐等饮品。

膏方的优点在于:(1)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膏方是配方药物经过严格浓缩而成的,药物含量较高。(2)作用比较稳定持久。(3)体积小,便于携带。(4)服用方便。(5)蜜膏的效用较缓和以滋补为主。(6)膏方味甘,容易入口,老少咸宜。不仅仅为治病而设,亚健康和体质偏颇的人群也可以辨证调补。(7)储藏方便。一般放置在冰箱可以长期保存。

膏方的熬制各家不尽相同,比较普遍认可的古法工艺有浸药、煎煮、提取、沉淀、浓缩、收膏、凉膏、灭菌分装等多道工序,历经72小时。以往熬膏使用铜锅、药榨、竹签(搅棒)、竹铲、筛网等工具。医师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开具处方,选择药物质量可以信服的药店,抓好中药。接下来就是浸泡药材,一般都需要浸泡4—8个小时,要用冷水,这样才能把药物中的药物成分浸泡出来。然后开始煎煮,煎煮出清膏:先用武火加温至沸腾,然后转为文火慢煎,边用竹铲不断搅拌防止粘锅糊锅。如此一个半至两小时后看到水面与药面齐平,或者有沸腾的气泡从药中冒出来,就用铜勺将药和药汁从锅里舀出来,装入竹篓或布袋,放到药榨上压榨。榨后的药材放入铜锅内进行第二次、第三次煎煮榨汁。三次榨取的药汁合并后放在一起沉淀。沉淀后的药汁用筛过滤放入铜锅中,文火加温,并不断搅拌,防止焦化,直到形成稠膏状。这时用竹片取一点滴在干燥的皮纸上,没有水迹,就是清膏。

滋补膏收膏的时间要凭经验把握。用竹铲挑起锅内膏转一圈,如果膏成薄片状往下流,即称“拉大旗”,这时把果品、人参粉等加入调匀,马上出锅,放在消毒过的容器里膏即成了。这时切忌不要立即封盖,务必等待膏药彻底凉却才进行密封保存。

临床上,膏方处方有一套独特的配方规则,绝不是临床汤剂处方成比10—15倍剂量熬制而成!膏方的组成必须充分体现中医辨证论治和理、法、方、药的传统色彩,膏方一般由三十味左右的中药组成,属于大方、复方范畴,服用时间较长,所以制定的膏方要具有针对性。要认真分析服用者的体质差异,量体用药。所处方药要注意调畅气血阴阳,以平为期,时刻重视脾胃功能,以喜为补。药物搭配须动静结合,通补兼顾,不可过度滥补滥泻。当然临床上处方最根本的必须因病、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处方用药可多可少,但是剂量务须充足!比如四物膏:熟地黄、当归、白芍、川芎,药用四味,量需要加重才能制膏收膏。

近代膏方在江南地区颇为盛行,不少名医都有使用膏方治病的医案流传下来,比如张聿青、丁甘仁、祝味菊、蔡香荪、严苍山、秦伯未、程门雪、陈道隆、黄文东、颜亦鲁、张泽生、颜德馨、张云鹏、王坤根等名家均有不少膏方医案存世。

这里举一个颜德馨前辈的膏方医案,以兹借鉴:

张先生,膏方,庚辰春节前。中风后左侧肢体不用,步履维艰,言语謇涩,脉弦滑,舌紫苔薄。肝风夹痰瘀交滞脉络,阻于廉泉,王清任称半身不遂,元气已亏五成,殆指人生一小天地,日月周而复始,晨宿循环无端,可验者在气,可推者在血,若能还其初宗,天下之至颐存焉。冬至进补贵在气通血活耳。

炙黄芪900克,广地龙90克,桃仁90克,赤芍90克,当归90克,红花90克,潞党参150克,生蒲黄150克,海藻90克,豨莶草150克,生紫菀90克,川芎90克,石菖蒲90克,黄郁金(矾水炒)90克,水蛭30克,通天草90克,紫丹参150克,法半夏90克,橘红络(各)45克,云苓90克,千年健120克,功劳叶90克,川断仲(各)90克,熟军90克,白蒺藜150克,僵蚕90克,明天麻90克,白芷90克,鸡血藤150克,威灵仙150克,蚕砂90克,益母草300克,炙地鳖60克,煅牡蛎300克,海风藤90克,伸筋草90克,上味共煎浓汁,文火熬糊,再加入鳖甲胶150克,桑枝膏150克,熔化再加入白蜜乙斤收膏。每晨以沸水冲饮一匙。

我个人在临床上以往也多次使用膏方调治各种慢性疑难疾病。也有一个“一字膏”:人参、生地黄、熟地黄、巴戟天、制何首乌、菟丝子、云茯苓、天门冬、麦门冬、生黄芪、全当归、地骨皮、枫斗、生白术、酒黄精、关防风、生白芍、川芎片、干姜末、上肉桂、广木香、春砂仁、怀山药、枸杞子、炙甘草。以往的文章曾经专门论述了此膏的配伍意义和功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叫一字膏?”万物皆生于一。一者,万物之始,亦万物之止,欲大可容天地,欲小可忽略不计。医道,贵在阴平阳秘,致中和,使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如一。为什么非要起一个浮夸浮华的名谓?所谓“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朴实有效才是最好的。

临床上,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依据病情使用膏方,绝不可以逢人便推荐膏方,逐利而忘本实非医道之所为也!

秋冬进补佳期,如有期望使用膏方进补的朋友可以面诊或微信咨询,开具一人一方的膏方调补,再一次提醒各位朋友不可以不辨证就跟风自行购买膏方,切记切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