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至2023年将突破万亿,长三角势头尤瞩目

近年来,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运行的重要力量,该领域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的成果尤其瞩目。6月19日,2021首届长三角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上,长三角医疗器械高质量协同发展联盟宣告成立,将进一步协同长三角“政、经、产、学、研、医”力量,助力长三角医疗器械跑出新速度。

长三角医疗器械高质量协同发展联盟由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中国医保商会医疗器械国际合作分会、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智慧医疗发展联盟、上海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上海浦东医疗器械贸易行业协会、江苏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南京市医疗器械管理协会、浙江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浙江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安徽省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安徽省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中心等联合发起倡议成立,旨在进一步联动长三角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科研院校、产业界及医疗机构。

相关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市场规模为4774亿美元,同比增长5.63%,预计到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行业规模将达近6000亿美元,2017-2024年复合增长率为5.6%。

纵观国内,截至202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约为7341亿元,同比增长18.3%,接近全球医疗器械增速的4倍,而中国也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预计未来5年,医疗器械领域的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4%,至2023年将突破万亿。

业内分析,无论是从规模、还是从质量上来看,我国医疗器械领域发展迈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伴随各类高新技术在该领域的广泛应用,质量安全领域的监管政策将适时配套发布,跨学科下的医疗器械医工转化路径将愈发清晰,智能化的产品将为患者提供更精细化的医疗服务。

本次论坛汇聚20逾位院士、监管层、智库专家以及400余名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医疗器械领域在产、学、研上的发展趋势。

中国医保商会党委书记孟冬平分享了医药监管政策变革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谭蔚泓对我国生物分析化学和分子医学与医疗器械的结合展开深入演讲,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徐学敏阐述了医疗卫生领域源头创新应如何高效转向应用科学、并形成有效医疗器械产品,上海市药监局副局长郭术廷谈及医疗器械层面高质量发展和科学监管的灵魂,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朱同玉畅谈了医药专利转化所需经历的实践路径,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宋晓亭讲述了相关政策要如何为医疗器械护航,复旦大学医保政策研究专家陆隽提出了医疗器械产业化背后所需的医保支撑模式,苏州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孙立宁就医疗机器人与AI产业化提出新发展思路。

多名与会专家还谈到,论坛的举办将为长三角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在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医疗器械产业将在赋能国内患者的基础上“走出去”惠及更多海外人群。


  作者:唐闻佳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图源:受访方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