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享其成的宋理宗

南宋自宋高宗赵构开始,就偏居江南一隅,到宋宁宗赵扩时,朝廷大权由宰相史弥远把持。这位史相爷的权威远远超过了他的前辈秦桧,他不但能把持朝政还能掌控皇位的继承人。宁宗先后有8个儿子,但都不幸夭折,后来立养子赵询为太子,可惜到1220年太子询又病死了,次年宁宗把弟弟沂王赵抦的儿子赵贵和立为皇子,改名赵竑。。

可这位赵竑实在是一位“狗肚子装不住二两油”的肤浅之人,他对史弥远把持朝政和投降做派很不满,史弥远对此也有所觉察。他听说赵竑喜欢弹琴,就送给他一个善于鼓琴的美女,让她窥探赵竑的言行。赵竑不但收留了美女,而且还和美女打得火热,把女间谍当成了知己,于是他的一言一行便全在史弥远的掌握之中。赵竑曾把史弥远和杨皇后所做的不法之事记录下来,并说:“史弥远应该发配八千里。”他还指着地图上的琼崖说:“我作了皇帝,一定要把史弥远流放到这里。”这些话自然被女间谍报告给了史弥远,这令史弥远很恐惧。于是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废黜这个太子,他派人在民间找来一个只有17岁名叫赵与莒的人,这位赵与莒按赵氏宗世系表排下来是宋太祖赵匡胤次子赵徳昭的九世孙。史弥远经过多次考察和了解,觉得赵与莒可以助他完成废立太子,所以,他暗自将赵与莒接入临安,安排名儒郑清之教导他。就这样幸运的赵与莒爬上了靠近皇权的第一个台阶。

赵与莒学习表现很好,郑清之在史弥远面前常称赞赵与莒“不凡”,这更坚定了史弥远行废立之事的念头。嘉定十五年,在史弥远的推荐下,赵与莒被立为宁宗亲弟弟沂王赵抦的后人,改名贵诚,完成了废立工作的最重要一步,让赵与莒具备了当选皇子的资格,使他距离皇位更近了一步。

接下来,老谋深算的史弥远便大显身手了。嘉定十七年八月,宁宗病重,弥留之际,史弥远将两府大臣和负责起草诏书的翰林学士都拦在宫外,另外召郑清之和直学士院程佖入宫,矫诏将赵贵诚立为皇子,赐名昀,授武泰军节度使、成国公,使赵昀与赵竑处在了平等地位,为赵昀继承皇位进一步奠定了基础。闰八月三日,宁宗去世。关于宁宗的死因,至今仍是一个难以破解的谜,但《宋史》援引邓若水的奏章,明确指出宁宗并非寿终正寝,而是被谋害的,这是史弥远急于废立的结果。另据《东南纪闻》记载,宁宗病重时,史弥远献金丹百粒,宁宗服用后不久去世。

宁宗死后,杨皇后的态度成为决定太子的关键,她同意了,新皇帝就具备了合法性。史弥远便派杨皇后的侄子杨谷、杨石去劝说杨皇后支持赵昀,杨皇后本来就不大喜欢赵竑,所以就支持了赵昀。随后史弥远立即遣宫使去接赵与莒进宫准备继位,此时,赵竑已经得知宁宗去世的消息,万分焦急地在门口张望,等待入宫继位。他见宫使从自家门口经过,却没有进来,过了一会,又簇拥着一个人匆匆而去,感到十分迷惑,殊不知这正是赵昀被接进宫中。赵昀进宫以后,入拜杨皇后,杨皇后说:“汝今为吾子矣。”既然杨皇后将赵昀视为自己的儿子,就等于承认了他是皇位的合法继承者。

赵昀举哀结束后,才召赵竑入宫。史弥远带赵竑至宁宗柩前举哀,然后令亲信殿前都指挥使夏震陪同他,实际上是把赵竑监管起来。随后召集百官朝会,听读遗诏,仍引赵竑到以前的位置。赵竑非常奇怪,问道:“今日之事,我岂当仍在此位?”夏震骗他说:“未宣读先帝诏命以前还应该在此,宣读以后才即位。”赵竑以为有理,转头却发现烛影中已经有一个人坐在御座上。遗诏宣布赵昀即位,百官下拜,恭贺新皇帝登基。赵竑这才恍然大悟,悲愤万分,不肯下拜。夏震强按着赵竑的头逼他叩头,登基仪式终于完成。

赵昀以一介平民,在三年的时间内登上了皇帝宝座,成为宋朝第十四代皇帝,即宋理宗。与别人为了得到皇位争得头破血流,甚至丢掉性命相比,宋理宗无疑是历史上最幸运的皇位竞争者,他仅以宗室身份,不用费尽心机,不用自己出头,只需要坐在家里等着就能坐享其成,并且这皇帝工作他一干就是41年,真可谓最有福气的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