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都晓林徽因,却不知她侄女也是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奇女子
▲ 林璎照片拍摄者:Cheung Ching Ming
物道君语:
建筑是凝固的诗。
记住美,记住逝去,记住当下。
在中国,
很多人都只知道林徽因,
不知道她的侄女林璎。
在美国,
可能大部分人都不了解林徽因,
但一定认识林璎。
1980年,
21岁的林璎以一份作业,
从1421个作品脱颖而出,
赢得美国越战纪念碑设计大赛,
震惊世界。
2010年,
奥巴马为她带上“总统自由勋章”,
这是美国的最高荣誉,
林璎是唯一一位华裔获此殊荣。
还与希拉里一同入选妇女同人堂、
被评为“50位美国的未来领袖”之一等等名誉不计其数,
是享誉世界的华人建筑师。
▲ 奥巴马为林璎佩戴总统自由奖章。
“我知道你在看到我的作品时,
你会哭。”
有人说,
建筑是凝固的诗,
林璎的艺术作品时亦是如此。
带着诗性的不可名状的力量,
让人潸然泪下,
让人回忆如涌。
▲ 林璎照片拍摄者摄影师:Walter Smith
21岁之前,林璎并不知道有个才华非凡的姑姑林徽因。
在她出生前,她的父母已经移民到俄亥俄州,居住在一个山林里,过着远离尘嚣的生活。
林桓是陶艺家、俄亥俄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母亲是诗人、俄亥俄大学的英文教授。
▲ 林璎的父亲林桓和母亲茱莉亚 · 张。
读大学时,教授告诉林璎,建筑和雕塑只能二选一,这是两种不同的体系,不然会让林璎精神分裂。
林璎选择了建筑,但也经常去艺术学院听雕塑课。对她来说,“雕塑是诗,建筑是散文。”
父亲知道后,才告诉她家族的事,认为她遗传了姑姑的建筑天赋,并自豪地说:“林家的女人,每一位都个性倔强、果敢独断,才华洋溢而心想事成。”
这或许可以理解,为什么我们看到她的建筑作品,总带着诗性一般的光辉,有着不可替代的美。
▲(左)年轻时的林徽因,(右)年轻时的林璎。林璎照片拍摄者:Cheung Ching Ming
1980年,林璎21岁,在耶鲁读大三。
做作业时,偶然发现越战纪念碑设计方案的征集海报,她心想:这个既可当作业,又能投稿呢!
她画了一张设计草图,但因为看上去似乎过于简单,又写了一封短文附上,甚至还有一些涂改痕迹。
▲ 林璎的参赛板,来源:维基百科
当评委会主席看到林璎的作品时,激动地喊了起来:“这是个天才作品!”并一致通过了。
但一开始,遭到大批种族主义分子和越战老兵强烈的抵制:“美国人的纪念碑怎么能让一条东方狗来设计!”
直到1982年11月13日,“越战纪念碑”落成向公众开放。那一天,无数人在这里落泪、啜泣、反思。
▲ 越战纪念碑
纪念碑好似大地上的一道裂痕——一条长长的黑色抛光石墙,一边指向林肯纪念碑,一边指向华盛顿。切口是黑色花岗石,上面刻着亡者的名字。
面对这座静穆的建筑,仿佛将我们推进一道甬道,不得不直面伤痛与逝去。
那些雕刻的亡者名字,恰如战争的疼痛,伤痕刀刀入骨。
老兵们看着昔日战友的名字,回忆起那段时光。在炮火中都不曾哭过的他们,却用粗糙的双手紧紧遮住流泪的双眼。
林璎曾说她设计的初衷之一是:“让100年后的孩子来到这里,对战争的高昂代价有清醒的认识。”
唯有感受逝去,才知什么要留住。
唯有记住逝去,我们才不再失去。
▲ 林璎设计的《公民权利纪念碑》,纪念美国种族平等的抗争
越战纪念碑,让林璎名声大振。但她深知,自己不想局限在“纪念碑设计师”的身份里。
1999年,林璎宣布,一生只做5个纪念碑。
这些年,每到一处地方,林璎总会问道:“什么正在消失?”
有人说,是亚马逊热带雨林在消失。有人说,是儿时见过的小鸟消失了。有人说,是曾经习以为常的蓝天,不再习以常。有人说,安静正在消失,世界正在越来越吵。
这是林璎在做的最后一个纪念碑。
▲《空房间》2009年 临时装置。纪念碑《什么正在消失》的一部分
这座纪念碑,既有永久的雕塑,也有临时的多媒体展示。她建立了一个网站,上面是我们生活的星球,映照着过去、现在、与未来。
上面斑斑点点的星光,是记忆。每个人都可以回忆自己的生活环境,讲述“正在丢失什么”的故事,同时,还有保护地图,告诉人们能不能做点什么。
▲《什么正在消失》的网站
回忆与未来,消失与保护,交织在一起。“什么正在消失”,像一面巨大的镜子,映照着我们:如果这座星球的物种都消失了,我们人类又何去何从?
林璎在她的新书《雕刻大地》里写道:
“如果我能让你停下,暂停一段时间,或许你能重新思考,重新衡量那些看似理所当然的事情,并且想要做些什么。
我们有能力去理解我们失去了什么,有能力帮助世界改变这段经历。曾经我们只能想象,但我想实现这种想象不过是时间问题。”
▲ 摄影师:Anders Norsell, Wanas Foundation
林璎深信,让人们意识到自然环境与物种多样性的消失,是一个时间问题。
她的艺术作品,它们像一首首凝固的诗篇,镌刻记忆与消失,仿佛有着“扭转时间”的力量。
因为身处那些安静的、优雅的作品之中,我们会回忆起什么,也许是脚掌触碰过的泥土温热,也许是湛蓝的波浪起伏……
▲ 林璎的艺术作品:《海啸》
▲《颤振》
▲ 林璎的艺术作品:《水线》
“因为将来有一天,
我会离开这个世界,
但我的孩子还生活在其中。
这个世界就与你我有关。”
如果空气不再干净,
如果河流不再清澈,
如果鸟鸣不再响亮,
如果萤火虫不再出现,
如果我们不曾知道它的消失,
又怎么去守护呢?
▲ 林璎照片拍摄者摄影师:Knoll, courtesy Maya Lin Studio
参考文献:
《雕刻大地:林璎和她的艺术世界》.林璎等著.陈晓宇 奚雪松 译.2020
· 致亲爱的物道家人们 ·
我是物道主编,之华。
你在眼中,
什么正在消失?
什么又要被记住?
如欲相见,点击卡片,
我们一起寻访林璎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