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老师去了合肥,见到了…

灵璧随笔

拜谒李鸿章享堂

日前去合肥小住,在一个阳光明媚虽暖还寒的冬日里拜谒了晚清名臣

鸿章享堂。

说起李鸿章那可是大名鼎鼎,他是安徽近代的名人,更是晚清时期的朝廷军政重臣,风云人物。尽管其一生功过在史学界和民间均有很大争议,但仍不失为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李鸿章,祖籍江西,明朝时迁来合肥庐州落户,1823年出生于安徽庐州(今合肥)东乡磨店,本名章桐,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谥文忠。24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作为淮军和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及兴学堂办教育,办兵工厂造武器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就,因而得到朝廷和慈禧太后的赏识和重用,他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1870年他接替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始逐步掌握清廷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大权。1899年~1900年任两广总督,是晚清洋务运动的奠基人。1901年在京师寓所贤良寺病逝,享年78岁。

据资料记载 : 李鸿章享堂是在清光绪28年(公元1902年)李鸿章病逝的笫二年,魂归故里后其家族为了凭吊祭祀而修建的,至今已有愈百年历史。

享堂座落在安徽省合肥市合裕路和龙岗路交口西侧路南,是一座坐南朝北,庄重威严的晚清江准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群。现在是合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大门前约20米处(面朝北紧靠合裕路南傍边缘)矗立着一座四柱三间三楼的石牌坊,上边刻有大清光绪皇帝手书的“钧衡笃祜”四个金光闪闪的镀金大字很是威严大气。享堂的门厅一排五间,青砖小瓦庄重大方,门楣之上“李鸿章享堂”五个鎏金大字熠熠生辉。

  二

享堂分为三大部分,西边为墓园区,中部是享堂,东边是仓房。因仓房内展出的物品仅为李氏家族江淮农耕的农具及日常生产生活的器具,本文中不再叙述,仅就享堂内的墓园和享堂二部分奉献给读者,敬请谅解。

穿越牌坊与大门(通道)前行即进入享堂中轴线大道,整个院落宽阔平坦,建筑物排列错落有致,院内苍松滴翠,绿竹摇曳,道两旁修剪整齐的小叶黄杨葱绿整洁,冠如伞盖的枇杷树叶肥枝壮含苞待放……道路地面铺设着经精工雕凿的花岗岩方石整齐排列洁净平坦。往西走迎面可见一排纵向碑廊,约有20米长,达官显贵、名人大家题写的碑文名句精致细腻的镌刻在一块块坳黑的大理石板上,并错落有致的镶嵌在碑廊的墙面上,碑文內容全部是对李鸿章一生功绩的溢美褒奖之词。从碑廊的南端往南右转即进入墓园神道的入口处。此处有一座造型别致的碑亭,内置一巨大的龟驮碑,称为神道碑,上刻墓主的生平和事迹。神道碑文署名是桐城派大家吴汝纶撰写,有近两千字,记述了李鸿章的一生以及朝廷追赠李鸿章和封赏李氏子孙的简要情况。从碑亭往北直达墓塚的道路即为神道,神道两旁设有石羊、石虎、石马、石豹及文武站班石像生各一对,墓前设石五供和供桌以摆放祭品。高大的御制碑威严地矗立在墓塚前。

李鸿章的墓塚为与其原配夫人赴小莲的夫妻合葬墓。墓塚高约5米,圆形,从地面往上约1米高用雕凿精细的花岗岩方石垒砌,水泥勾缝,美观整洁。墓塚上长满红褐色的茅草,漂亮的叶片把整个塚顶覆盖的严严实实。

穿越中轴线向东即为享堂区。享堂由门厅、前堂、寝室三部分组成一所二进院落的四合院。二个院落的天井不大,但整齐、紧凑、庄重。天井院內栽植有四季常青叶片肥厚的玉兰、叶片硕大壮实的笆蕉、叶片翠绿的桂花及一簇簇的修竹等各种植物在冬季寒风的吹拂下摇晃着她们的漂亮的身姿翩翩起舞,似在迎接前来瞻仰的客人。

享堂是凭吊祭祀己故先人的神圣之地,加之古人普遍存在视死如生的观念,认为人的故去并非是真正的死亡,只是灵魂到了另一个世界。因而在人们营造坟墓和享堂时,一切仍仿照人生前的住处设计,令他死后也能享受到生前的待遇。所以享堂的建造格局都是采用前面有大门,中间是前殿,相当于客厅,后面的寝殿是死者休息的场所,与居所不同的是里面摆的是灵位。

李鸿章的享堂也是按照这个格局建造的,不过这个享堂设计建造的规格很高,在全国也绝无仅有。享堂前堂正门处展有一件黄绸缎质地的单褂,从左肩和领口处流淌下来的干涸血迹直达下摆。据介绍:这件血衣为甲午战争时李鸿章赴日谈判并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巜马关条约》后遇刺时身穿的黄马褂,足见国人对腐败软弱的清政府的可耻行径是何等的痛恨,同时李鸿章也背上了卖国贼的骂名。

在寝殿的西山墙上悬挂着清光绪二十一年乙末科二甲进王焯书写的一副挽联,对李鸿章的一生给予了高度的概括 : 毕士麦东西峙彼处其易此处其难非掣肘有人更见九万里無双品望    曾左李当齐名内安所同外交所独卒尧孤忠报国成就三百年第一功臣     在东山墙上悬挂着李鸿章同榜进士俞樾撰写的挽联,只可惜未能抄录实感遗憾。

后面寝殿正中位置的神龛上摆放着李鸿章的灵位牌 : 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晋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之神位。寝殿的两头摆着迴避、肃静、威武等仪仗。

享堂大门外紧靠路南的小场地上立有一面长高约8x4米的照壁,照壁的前面横向矗立着三块青石质地的龟驮碑,显得庄严肃穆。两边二块是御制碑,中间一块为清光绪皇帝题写的祭文碑,碑额上雕刻着祥云海水,上方两条呼之欲出的龙托着一轮骄阳,碑额中间刻有清光绪帝御笔亲书“清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太子光禄大夫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尤为珍贵。

二0一九年十二月卄日于游集邱楼

作者简介:  邱德龙  安徽灵璧人  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  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  灵璧红杏诗书画院会员 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 灵璧县畜牧水产局退休干部  闲暇时以写点文字为乐趣  偶有作品见诸于期刊媒体

(0)

相关推荐

  • 晚清四大名臣中,为何只有张之洞得以善终?

    历史怪人 晚清四大名臣都年龄比较大,除了左宗棠外学历都特别好,相对而言,左宗棠.张之洞的晚年最为舒服. 1.曾国藩与"天津教案" 享年61岁,在四人中寿命最短.在将平定捻军任务交给 ...

  • 中国第一总督府

    元月29日来到保定: 位于保定市区的直隶总督府是一处当去的旅游景区.这座衙署建于清雍正七年,至清宣统止,历经清朝八位皇帝.历任总督有七十四人九十九任次,其中多为朝中重臣.有修建莲池书院的李卫,有一代廉 ...

  • 孙家鼐题:合肥李文忠公墨宝跋

    孙家鼐像 合肥李文忠公墨宝跋 孙家鼐 太傅李文忠公[1]以汗马功削平寇乱,出入将相垂四十年,世皆艳称公之勋业,而公之风雅文章遂为勋业掩.公治军吴.鲁时,每亲身督战,敌势之变幻.战士之勇怯皆目击之,首敌 ...

  • 《福建台湾奏折·骆春泽请恤片》(1875.07.08)

    骆春泽请恤片(光绪元年七月初八日) 再,据直隶坐探委员.前兰溪县知县邹梓生禀称:候选主簿骆春泽,由山东济宁州附生投效盛军剿捻,蒙奖今职.上年奉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委探台湾军情,冒暑遄征,婴疾身殁,殊堪 ...

  • 怀古合肥,庐州包公李公(叶平)

    合肥,古称庐州,安徽省省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合肥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曾为扬州.合州.南豫州.庐州等治所,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q ...

  • 带老师去旅游

     带老师去旅游 □郭文华 盼望已久的五一长假终于来临了.五六个死党早就计划好的旅游如约而行. 三十日江阴北高速口关闭,但不影响朋友们从江北赶到江阴集中.下午五点左右我们乘同学王总的商务车,赶往上海,夜 ...

  • 跟着宝利老师去旅行:凯里,你梦想出发的地方

    凯里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级市, 简称"凯",别名苗岭明珠, 这里的人说:我不大喜欢去外地旅游, 因为凯里的山水,我看不够! 从贵阳机场有三种方式到凯里,一是机场直接坐大巴, ...

  • 跟着宝利老师去旅行:镇远古镇能致远

    镇远 舞阳河畔的镇远 黔东南的一颗明珠 素有"滇楚锁钥,黔东门户"之称 环城皆山,钟灵毓秀 青龙洞. 青龙洞是一组宏大的明清宗教建筑群,其中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宫观和儒家祠庙,三 ...

  • 跟着宝利老师去旅行:凯里有一条养在深闺的富氧之路

    苗寨之光 黔东南最好的苗寨在哪里? 凯里的人会告诉你, 不是西江千户苗寨, 而是雷山原始森林中隐藏着的 南花苗寨 郎德上寨 乌东村-- 从镇远古镇坐火车到凯里很方便.你住在镇里任何一个地方都用不了二十 ...

  • 跟着宝利老师去旅行:凯里苗寨的隐居梦

    凯里隐居梦 陶渊明隐居"草盛豆苗稀" 黔东南隐居"酸汤田鱼肥" 看着苗寨的田园风光 谁人不起隐居情? 种几畦水稻 养几尾田鱼 依山傍水地 盖起有二层美人靠的木宅 ...

  • 跟着宝利老师去旅行:黄果树瀑布值得吗?

    黄果树瀑布 来贵州不去黄果树 就像到陕西不去兵马俑 到上海不去外滩 到北京不去故宫 -- 正因如此 才出现奇怪现象: 景观是真好 体验是真坏 贵阳半日游,我首推黔灵山公园.没想到城市里会有如此规模和特 ...

  • 跟着宝利老师去旅行:“龙场悟道”,我的朝圣之路

    修文 修文最开始的名字没人知道 因为有了王阳明 便有了修文 便有了书院 便有了彼时尚为"夷"地的黔文化 便有了我本次旅行 在读王阳明的时候,不曾想到有朝一日会如此贴近圣人. 但对& ...

  • 跟着宝利老师去旅行:青岩古镇也有惊喜(外一段:阳明祠)

    青岩古镇 即使是打卡地, 也有格外令人惊喜的, 青岩古镇算一个. 他是明朝控制西南边陲的见证, 入选中国首批特色小镇! 青岩古镇距离贵阳市大约50公里,开车很方便.这次是劳驾我贵阳的同学辛苦,而且因为 ...

  • 跟着宝利老师去旅行(结束篇):旅行路上最美的风景当然是人与美食

    最美的风景 路上多美景, 亦多辗转疲累车马劳顿, 郁达夫说: 旅行就是从自己呆腻的地方 去看别人呆腻的地方. 我以为不然, 旅行是为了找到更好自己 遇到更多美好的人与事. 每一次旅行都会有记忆深刻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