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 炉

灵璧随笔

围炉

文/卜凡

夜幕还未降临,这个小城已挽着西边层层晚霞火焰般赤红地双目,开始准备着。

母亲已熟练地将发好的面团揉成了剂子,听说姐姐明日从外省回来,为了让姐姐能够带些馍馍回去,母亲从晌午的时候就开始准备了。和好的面团被搁在铁盆里,安静的等待着,已经冬日了,骤降的温度,常温下已不能更好的醒面,于是母亲将面团连着铁盆一并揣放进被窝里,周围用被子掖得严严实实。姐姐在外省定居,因着工作的原因,遗憾每年也就回来数次,并不能常常偎在母亲身侧。

铁锅下的柴火噼里啪啦地燃烧了起来,母亲脸颊两侧的红晕此时像被晚霞牵了出来。父亲坐在一侧生火,看着母亲戏虐地笑道:“脸怎还这样红?”昏黄的灯影和着烈焰一般的柴火默默地陪伴着他们,仿佛就在这之间,时间即已在这样的默契中走过许多年。我看到母亲挽起袖子抹了把额头上的汗珠,熟练地将掺好定型的膜一个一个用心地摆上蒸屉,笑的依旧那样自然好看。待到盖上锅盖,将周围一圈用笼布严严实实地裹住,母亲这才微笑着缓缓对父亲开口。

“你每次啊,柴火都烧的太旺。”

父亲日渐褪色的发,此刻在柴火旁被映衬成灰白羽鸽一般的颜色,他已低下头颅不再说话,专心看着铁锅下烁烁火苗,嘴角却沁着笑意。

就像在油画中定格,画面昏暗中带着红,母亲和父亲的身影在我的眼中被定格。一定是生活给予的温暖啊,我转身看向阳台外,就像多年前院子中间那一颗毛泡桐树,这些年,它总是在我的记忆中开满了一树的花,虽不艳丽,也没有芬芳馥郁的香气,却在夏季烦热时悄悄送给你一缕缕清风。就像母亲的样子,不需要风姿绰约,也不需故意讨喜,总盼着能多陪伴一些时候,在无数个朝霞与夜月交替的时候同家人们一起成长,悠悠地欢乐着,于被柴米油盐浸透的生活中寻得一丝欢喜来,她就已足够满足而又有些成就感来。

这么多年,母亲一直像个孩子陪在父亲的身边,从来都是静静的,不争不怨,想来这其中三十多个年头,她陪着父亲从少年走到如今儿孙满堂,从意气风发到从容以待匆匆流年;她陪着父亲穿过午后的街道、热闹的集市,也陪着父亲在医院的诊疗室渡过一个个难捱的时刻,她陪父亲旅行、陪父亲散步,好像这么多年来,除了父亲,她已无法独自存在,又或许,她与父亲已将彼此生命紧紧的融系在同一个维度里。就像那铁锅上隐约蒸腾起的缭绕烟雾,发酵出香味萦绕在鼻尖心头,父亲和母亲彼此成就着,好像谁也不能离开谁。

怔忡间,听闻母亲唤我,答应时再次看了看西边,那里此时早已没了晚霞,但见这寒风料峭里,千家万户此时已灯火阑珊,温暖如斯。

(作者简介:卜凡,安徽省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宿州市民俗研究会研究员,灵璧县素兮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灵璧蓝天救援队成员,热爱文字与公益。灵璧家园网优秀作家、诗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