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记忆】那些钯锅钯碗的技艺,灵璧年轻人是看不到咯
锔匠
文/乡村农夫
(网络配图,图文无关)
钯碗,钯锅,钯黄盆、锔大缸喽…….我小时候,经常听到有人这样吆喝
“锔活”也分粗细,“粗活”是指民间钯碗、钯祸、钯黄盆(泥烧的,内挂釉,也属瓷器类);“细活”指的就是‘锔活秀’。据传说,锔匠这行当与清朝八旗子弟有关,当年京城里的八旗子弟喜欢赏花弄鸟、玩瓷藏玉,一旦家藏的珍贵紫砂壶失手碰裂,便找人设法修补,修补的人独具匠心,利用裂纹的走向,用金、银、铜锔钉锔出一枝梅或几朵桃花,稍经打磨,修补后的紫砂壶便身价倍增。到了民国,锔匠行当应运而生,逐渐走向民间,很快登峰造极。
锔匠挑着担子,走乡串户,吆喝着钯碗,钯锅,钯黄盆、锔大缸喽…….虽然挣钱不多,但也能养家糊口。
锔匠的担里放有好多工具,如火钳、铁剪、锤、钻(有两把,一把钻铁的,另一把是专钻瓷器的)、最重的要数小火炉(钯子大小长短不足,用火炉烧红修改)和小的铁砧(形状和打铁的铁砧一样,只是很小很小),还有毛匹钯子和石灰膏、粗豆条(铁条)等等。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钯碗的极少,主要是钯祸、钯盆、钯缸。
那个代年农村的农民靠工分吃饭,男壮劳力一天十二分,半边天的妇女一天才十分;到年底分红时,有点生产队,一分才几分钱,得好几天工分,才能买到一口锅,所以锅坏了,都等锔匠来钯。
锔匠修锅很快(绝活),大约也就是十几分钟时间吧;先看锅毁坏的成度,然后钻眼,贴钯了(预先准备好的,锅内大点的圆钯子,钯子中间带两根翅子,锅和钯子之间放些石灰膏,锅外钯贴大小不定,适合就行),锔匠们,有句口头谗叫: 齐不齐,一把泥(不是泥吧,是石灰膏)。锔匠师傅把外钯子的眼,套在翅子上掰开,用小锤敲敲(轻重,只有锔匠知道)露出的小翅,就0K了。说起来也真出奇,在做饭时锅竟然不漏水了。
我说说钯黄盆(大都是用来和面用的),钯黄盆比较简单,先观察黄盆的毁坏成度,再拿出粗豆条,安尺寸剪成段,用小锤在针子上敲打成钯丁(形状象这样[ ),然后用钻瓷器的钻,安钯丁的尺寸钻眼,在按上扒丁,坏黄盆又可重新使用了。
听传说,钻瓷器的钻,钻头是金钢做的,他们有句行话:没有金钢钻,难揽瓷器活。
锔大缸,有时一个缸烂成几块,要重新组合成整体,组合后,还不能向外浸水,是件麻烦的活;但锔匠们有招数对负它。
首先把破烂的缸片整合在一起,根据各片的多少,大小定点钻眼,然后生火炉加工毛匹锔丁,在炉上加温,在用小锤在铁砧上敲打,加工好的锔丁是两面平滑,两边少少有点弧度,中间宽,两头窄;然后,诸块缸片,用钯子(锔丁)连接……好了,烂缸又可以重用了。
这些绝活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学起来可难的多,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推新,锔匠以成记忆,在也听不到这种吆喝了,钯祸、钯碗、钯黄盆、锔大缸喽……
作者乡村农夫,本名刘亚,灵璧禅堂乡人氏,1982年高中毕业,现为灵璧政协十届二次社情民意代表,灵璧家园义工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