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从笨人到圣人,曾国藩将这一个字,做到了极致

“你真是太笨了,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

从小到大,不管是学习也好,初入职场也好,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质疑和打击。

那么,一个人成功与否,真的只是取决于他智商的高低、学习的快慢吗?

160年前的曾国藩,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

作为晚清的“中兴四大名臣”,曾国藩放在今天来说,绝对是草根逆袭的成功典范。

他没有聪明的天分、显赫家世背景,却一次次锲而不舍科考,直到走上仕途,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他勤俭自持、极其自律,一直把当“圣人”作为心中的志向,最终名扬天下;

他的曾氏家族两百年间,人才辈出;他留下来的《曾国藩家训》,直到今天,依然给很多人以启发和收获。

而他的那句“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更是鼓舞了多少心存梦想的有志青年。

曾国藩究竟为什么这么牛?

从他的人生经历里,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

1

关于曾国藩小时候,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晚上,曾国藩在家中苦读。有一篇文章读反复读了很多遍也没没背下来。门外的小偷急坏了,跳进屋子生气地说:“就你这么笨还读什么书?我听几遍就会背了!” 说罢,小偷流畅地背完一遍,就扬长而去。

这个故事虽然是民间传说,无法辩证真伪,但是由此可见,曾国藩小时候的“笨拙”,那是在十里八乡出了名的。

为什么曾国藩学习这么慢,还一直在坚持呢?这与他爷爷曾玉屏的教育,有着极大关系。

曾玉屏年轻时候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但是到了35岁那年,突然发愤图强,日夜苦干,终于改善了全家人的生活。

而从自己的经历里,曾玉屏深深体会到:很多事,只要坚持到底,就一定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曾玉屏开始把希望寄托在子孙身上,像中了邪一样,发誓要让子孙走读书科举的道路。

于是,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下,在同龄孩子还只知道玩泥巴时,8岁的曾国藩就在父亲的教导下读完了五经,九岁开始学习八股文,十四岁,就跟父亲一起开始了科考。

父亲曾麟书先后考了十几次,才在43岁那年考中,成了老曾家五六百年来的第一个秀才。

而曾国藩则直到22岁那年才考中秀才,之后又如开了挂一般,先后考中举人、进士,又在“朝考”中,考得一等第三名,被授翰林院庶吉士。

和17岁就中秀才的李鸿章,还有一考即中的胡林翼相比,曾国藩可谓是“笨拙”至极。

就连曾国藩后来也这样评价自己:“余性鲁钝,他人目下二三行,余或疾读不能终一行。他人顷刻立办者,余或沉吟数时不能了。”

但是曾国藩却凭借一股不服输的恒心,最终在科举这条路上笑到了最后。

后来,他更是在给家人的书信中,反复强调“恒”的重要:

“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2

现实生活中,多少人达到目标后,就慢慢开始自满、懈怠。

但是当了京官后的曾国藩,也将这种有恒精神继续延续了下去。

在自己的家乡,考上秀才后的曾国藩早就成了很多人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所以曾国藩身上难免也滋养了一些傲气。

可到了京城后他才发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他才意识到自己和真正学者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多年来,他为了考试,除了应试类书籍,其他的书几乎一本也没读过,更别提什么“饱读诗书”。

而他在日常生活中,他也发现自己身上还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浮躁。

别说读书了,刚到京城的一个月里,他除了串门聊天、和朋友们一起去刑场看杀人,几乎什么正事也没干。

曾国藩痛定思痛,给自己定下了“修身养性做圣人”的终身志向,他给自己制定了阅读、戒烟、每日早起等计划,还在朋友的建议下开始每天写日记。

所谓的日记,并不像咱们平时所写的那种,记录事件,乃至发泄情绪。

曾国藩的日记是记下自己每天做过的事情,甚至包括自己当时的心理活动,以此去反思不足,督促自己不断自我完善。

由此,曾国藩才真正开始了内在的升华。

坚持一时容易,坚持一世很难,在命运的波折起伏中,曾国藩也有短暂迷茫的时候。比如在他47岁那年的“解兵权”事件。

刚开始那段时间,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曾国藩受不了这种打击,举止大变,在家中动不动就找茬跟家人吵架。

后来,他冷静下来后,开始闭关读老庄,反思自己性格太冲太直率的一面,真正悟懂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的道理。

而坚持写日记自我反思的做法,也成了他毕生都在坚持的事情。直到去世前三天,还在日记中批评自己:

“通籍三十余年,官至极品,而学业一无所成,德行一无可许,老大徒伤,不胜悚惶惭赧。”

3

其实,关于如何评价曾国藩,一直都是争论不休、褒贬不一。

有人说他“立功、立德、立言”,是“半个圣人”;有人说他残酷冷血,就是个“卖国贼”。

但不可否认的是,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极大的一个人物。

他培养了大量人才,发展“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第一批留学生出国……对晚清局势贡献了不可小觑的力量。

所以本书的作者,知名历史学家张宏杰给予他这样的评价:

“曾国藩做官非常成功,他善于进退,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的跌挫,在传统官场上像他这样成功的并不多见。

“曾国藩用一生捍卫、守护了自己珍视的文化和信仰,他死在了补天填海的路上。曾国藩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人的意志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同时,也证明了一个人意志力的局限。他无望的努力在人类精神征途上,树起了一座令人不得不肃然起敬的丰碑。”

而抛开曾国藩的政治建树不谈,他“以拙胜巧”,凡事坚持到底、勤俭自律的品行,不正是他成功的秘诀吗?

就像他留下的十六字箴言: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