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经典案例分享:BRAF靶药与PD1的切换使用

患者34岁男性,一年前确诊,进行了背部黑色素瘤切除、及左腋下转移淋巴结切除术后,术后进行了a-IFN辅助治疗一年复发。入院后CT检查显示胆管的转移病灶,但患者并没有腹痛等主观症状,医生给予患者2mg/kg 每3周一次的opidvo用药。但在使用O药9周后,患者病情出现恶化,主诉腹部的剧烈疼痛。复查CT显示,胆管转移处的肿瘤有微小的进展(28.2 mm 9 20.5 mm)伴发胆管增粗。同步对患者的原发病灶进行了基因检测,捕捉到BRAFV600E基因的突变,医生暂停了opdivo的用药,更换为达拉菲尼(150mg/天)+曲美替尼(2mg/天),每3周的治疗,用药2周后,患者腹痛明显缓解。用药2个月后复查CT显示胆管处转移病灶明显缩小(17.4 mm 9 12.1 mm)。但是在使用半年后,患者出现发热,但是肿瘤一直处于部分缓解的状态也没有任何淋巴结的肿大,但显示纵膈淋巴结增大。发热原因不明,考虑与药物相关。于是医生调整了用药量,达拉菲尼(100mg/天)+曲美替尼(1.5mg/天)。也采用了激素降温,剂量从70mg/天,逐渐减至7.5mg/天,但是发热情况仍然反复出现。

(a)初始opdivo用药9周后病情加重,胆管区病灶增大;

(b)达拉菲尼+曲美替尼用药半年后,显示纵膈淋巴结增大

医生考虑,由于达拉菲尼+曲美替尼的中位PFS在11个月左右,考虑是否存在潜在的耐药倾向,于是中断靶药治疗,再次使用opdivo,在输液2个月后,CT显示纵膈淋巴结存在增大趋势。由于胆管处的病灶依然是稳定的,医生仍然决定继续使用opdivo。4个月后,进行二次复查,结果显示纵膈淋巴结明显缩小,其他转移灶也在病情稳定。

(c)重新输入opdivo2个月后,纵膈淋巴结有少许增大(假性增大);

(d)重新用药opdivo4个月后,纵膈淋巴结明显缩小。

小结

该病例提示:

(1)黑色素瘤患者应积极筛查BRAF、NRAS这样的特异基因突变,突变阳性的患者积极采用靶药治疗。

(2)BRAF突变患者靶药治疗失败后可转化为PD1,与其他研究类似,PD1对BRAF野生型和突变型均有疗效。

(3)免疫治疗确实有自己的治疗个性,比如这位患者在起初opdivo用药疗效不佳,在经历靶药治疗耐药后,再次启用竟然出现了疗效。这其中与患者身体内的免疫微环境的调节有关,值得临床注意。另外,这位患者起初也具有假性进展的感觉,提示临床在判断免疫疗效时,在综合患者体感与整体病灶的情况下,稍微给予起效时间等待,但也不建议盲目乐观。

福 利

最后,为大家带来一个福利,目前我司在招募黑色素瘤的BRAF、NRAS、PD1的试验免费参加,全国多中心,感兴趣的患者朋友文末扫码报名。名额有限,近期急入,速速报名,减轻家庭负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