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味道”散文有奖征文】醉在杜鹃谷/王小菠
云南的花,品种繁多,闻名全国,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山茶花”和“杜鹃花”。
年过花甲,往事悠悠,不堪回首,从边疆到内陆,从农村到城市,从省内到省外,从国内到国外,已经记不清畅游过多少名川大山、溶洞、寺庙、大海,就是没有到过家门口的“杜鹃谷”,实为遗憾。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刚从边疆调到弥勒工作,就听说西三镇有一处风光迷人的“杜鹃谷”。只因工作繁忙,几次准备去,而又几次没有去成,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良机。如果有生之年再不去一次“杜鹃谷”,恐怕以后就很少有机会了,因为年事已高,身体不好,行动不便,留下终生憾事……
春节刚过完,受影友之邀,前去“杜鹃谷”拍摄马樱花。由弥勒城出发,沿着昆——河二级公路北上驾车行驶21公里,就到了目的地——“杜鹃谷”。
刚下车,挂于两棵松树之间的一条标语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上书“观赏马樱花,防火靠大家”。路边还站着几个手提砍刀、木棍的阿细汉子,左臂袖套上写着“防火队员”四个大字。从这条标语的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法依哨村的阿细人(彝族之系),是多么重视森林防火啊!难得有这么多的护花志愿者。
步行600多米,即到了“杜鹃谷”。影友们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一个个掏出“长枪短炮”,啪啪地拍个不停。
“杜鹃谷”共分为东、西、南、北赏花区。“杜鹃谷”海拔高约1600米,面积在3平方公里左右,分布着马尾松、划桃树、毛木树、马栗树、沙老树、板栗树、水冬瓜树、沙汤果树等十多种原始林木,大风吹来,发出阵阵“嗖嗖”的声响,还不时闻到几股久违的泥土芳香,时时刻刻能听到各种鸟类的欢笑,似乎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欢迎。行走林间,被花包围,心旷神怡,醉在“杜鹃谷”,这就是我心目中的世外桃源。
“杜鹃谷”生长着大树红马樱花、粉红马樱花、白色马樱花,又称杜鹃花。其中红色象征着生活红红火火,白色向征一尘不染,粉红色向征含蓄和温柔。特别是那棵“马樱花王”,花最红,花最大,花最香,千朵万朵,左拍右照,流连忘返。
除此之外,“杜鹃谷”还生长着矮科类小山茶花,它们喜欢借助大树的阴凉生存,携手连片,花开时节,仿佛一床红地毯,欲醉游人。
从西面入口,走到北面,由北面拍到东面,又从东面转到南面,边走边拍,边拍边赏,不知不觉,已是中午一点多钟,我醉在了杜鹃谷,差点迷失了方向。
正准备返回时,前面突然来了一群身着阿细服装的儿童,在老师的指导下,儿童们玩得真开心。其中有一个胆大一点的小男孩跑过来道:“爷爷,帮我照一张吧……”真是天助我也,我正愁没“模特”呢,他不正是千载难逢的好“模特”吗?我把小男孩抱在那棵大红马樱花树杈上,接连拍下6张。
老师们接着又指挥孩子们跳起欢快的“阿细跳月”,我被这些马樱花一样的孩子们迷住了,抬着相机拍个不停。突然,相机快门按不下去了,难道是电池干了吗?最后才发现是内存卡容量已满,留下了遗憾。
拖着疲倦的身躯来到法依哨村吃中餐。席间,热情好客的阿细人,唱着酒歌前来敬酒,你一杯,我一杯,喝得太开心了,千杯万盏也不醉。酒过三巡,就餐的人们话头开始多了起来,当然,说的也自然是“杜鹃谷”的热门话题,我也带着酒兴开了口“此景听说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游,假如在杜鹃谷居住,肯定能活到一百岁……”护花史者毕大叔握着我的手连声道:“欢迎你们到法依哨,欢迎你们到杜鹃谷!”
酒兴正浓,天井那边又传来“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的歌声,阿细姑娘伴随着歌声,翩翩起舞。
此时此刻,歌声、笑声、掌声融合在一起,令人陶醉。我这个不胜酒力的老人,这天不知怎么回事,也记不清喝了多少杯,头有点打转圈,说话舌头也大了。晚上回到家里,放下行囊,进入斗室,打开电脑,欣赏我的佳作“马樱花”。老伴几次催我吃晚饭,我总来是回答“来了!来了!”。但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老伴唠叨起来:“你搞那么多照片回来,能当饭吃吗?瞧你这个熊样……”我慢悠悠道:“我……还……醉……在……杜……鹃……谷……”
作 者 简 介
王小菠,云南省蒙自市人,哈尼族。当过兵,下过乡,吃过糠,扛过枪,打过仗(自卫还击),负过伤,已退休。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走上“爬格路”,先后在国家级、省级、州级刊物上发表作品600多篇(幅),其中63篇(幅)获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写作和摄影的快乐,让我触摸到了生命的旋律,既然爱上了“她”,就一直爱到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