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西明丨理发(散文)

今年春天有幸随界首市作家协会采风团到东城参加“喜看东城新变化”采风活动,一路走,一路看,大家被东城的变化深深地吸引了。宽阔的街道,林立的高楼,花园式的村庄,万亩森林公园让大家流连忘返。

不过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在随湾村看到的一个乡村理发店,一个干净洁净的理发店,虽然算不了高大上,但是让人看着舒坦。就连城里的一般理发店也没有它收拾的漂亮。年轻的理发师正在忙着为顾客理发。说到理发我的思绪万千,理发本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看着这样的理发店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当年在老家理发的点点滴滴来。

那是三十多年前,那个时候理发不叫理发都是说剃头,村里人剃头都是找邻村姚桥的一个老师傅。我的印象中那老师傅已经年过六旬,个头不高,长得白白净净,说起话来和和气气的。当年他包了七、八个村子,每半个月轮一次到我们村。轮到我们村子的时候,他会挑着一个剃头的挑子,挑子的一头挑着一个带着成梯形的板凳,板凳下有两个小抽屉,里面放着剃头的剪子、推子、刮刀、磨刀石等理发工具;另一头挑着剃头锅子,一个用来烧水的小炉子,炉子上面坐着一个被燎得黝黑的锅子。炉子边上有一根木棍,木棍上挂着一条也是黝黑的毕刀布,所以当地就流传这样的一句歇后语:“剃头挑子——一头热”。

老师傅把挑子在村头的大树下放好,从村里谁家的柴火垛上弄点柴火把炉子治着,锅里面兑上水就开始烧起水来,这边上村里的大人小孩就开始围了上来,坐在地下插个大方、来个扑克、唠个家常等候着理发。

小孩们一个月剃一次头,大人小孩剃头都是不收钱的,只是到年底的时候,剃头的老师傅拉着架车,挨家挨户地去收粮食,每户根据家里的人头数给个十斤二十斤的粮食算作一年的剪头的费用。在村子里剃头的时候,挨家挨户地轮流着管饭。我记得当年每一次轮到我们家管饭的时候,奶奶总是变着法子做点好吃的,炉个馍,下个凉面条,有时候杀个鸡改善一下生活,那时候不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很少割肉的。

每一次剃头的时候,都要等上很长时间,在等的时候我们小孩子常常看着老师傅一手拿着推子,一手拿着梳子,这边把头发梳起,推子挨着梳子推过去,头发就刷刷地落下;有时候,拿起剪刀在发间咔咔一阵剪;最喜欢看就是给村里的老头儿刮光头皮,老人的头发本来就不是很长,剃头的老师傅先从剃头锅子里用一个小水瓢舀起一些水,那水也不知洗过多少头了,有点黑糊糊的了,可是谁也不嫌脏。让老人们洗洗头,头发湿乎乎的,老师傅拿出磨得锃亮的刮刀,在毕刀布上毕了毕,对着头发一刀下去,一块光光的头皮就露了出来,刮几下把刀毕一毕,一刀挨着一刀,一会儿一个光头皮就刮好了。其实有时候我们孩子也刮光头,小孩子刮光头,大家喜欢叫“电灯泡”。谁要是刮个光头的话,大家都喜欢用手去拍打几下,说:“光头皮,打一百,不生虮子不生色(虱子)。”不过孩子刮光头最多的是夏天和冬天,特别是过年的时候,老人们常说:“有钱没钱,剃个光头好过年。”其实现在想来那年月,剃光头就是为了防止头上生虱子。

我小时候剃头从来没有出过村子,总以为剃头都是这样的,就这样在老家剃了十几年的头,直到后来到了镇上上初中,才知道集市上还有专门的理发店。因为离开了家乡求学,回家的也是有时候的,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老家的剃头师傅不再挨村去剃头了,后来听说老师傅去世了。

如今村里人剃头都到集上的理发店了,也有一些理发店也开到了村头,一间间装修的亮亮堂堂干净卫生的店面,理发的工具也改进了,手推子变成电动的了,刮胡子的刀片都是一次性的了,这样保障了理发的卫生安全。在这样的环境让前来理发的顾客感受到理发就是一种享受。

看到随湾村的理发店,想到了小时候理发的往事和经历,一个乡村小小的理发店见证了理发在乡村的变迁。我们常常说,生活变了,变富裕了,变幸福了,看看理发的变迁何尝不是呢?

作 者 简 介

郭西明,男,安徽省界首市黄庄中心学校教师,安徽散文家协会、阜阳作家协会、界首市作家协会会员,2018年行参菩提十佳金牌作家,曾在各级各类报刊发表散文、诗歌近三百篇。





(0)

相关推荐

  • 剃头挑子那些事儿

    小时候,常见挑着剃头挑子的民间手艺人,走村串巷的给人们剃头.他们的挑子晃晃悠悠,一路走一路颤,一直走到夕阳在昏黄的树梢上,余光映出剃头匠脸上的疲惫和沧桑.谁也说不清,这种剃头方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而 ...

  • 散文||趣话理发

    趣话理发 小时候理发,记得常常是一个上了年纪的理发匠老头儿挑着个剃头挑子,游街串巷地为人们服务.他的剃头挑子,一头是一个凳子外型的柜子,凳面以下有三层抽屉,放一些剃头刀等必备的工具; 另一头是火炉上坐 ...

  • 党栋 | 剃头匠老刘

    剃头匠老刘 文|党栋 (一) 在我们乡下,理发叫做剃头. 那个时候我还很小,长到七岁还没有离开过我所居住的这个叫石头沟的小山村,听这村子的名字,你就可以想象出我们村子的样子了吧. 记得离家最远的一次, ...

  • 白玉稳 / 白先生的理发故事

    白先生的理发故事 文丨白玉稳  晚上回家,小妹子来了,给老人理发焗油,准备过一个好年.我说,是不是也得焗焗油,让自己清爽一下,改头换面?小妹说可以,看着镜子里凌乱的杂毛,必须出去捣治一下,归顺截短.没 ...

  • 如风往事之——再话关于剃头发迭桩事体

    儿时的记忆 勒拉老底子,笔者去写过两篇搭剃头发有得关系呃文章,迭嗰两篇文章分别就是--<如风往事之--閒话关于剃头发迭桩事体>搭<如风往事之--閒话剃头发外一篇>,自家觉着还有 ...

  • 墨白/剃头匠老梅(小小说)

    立足河南面向全球的原创文学作品发布平台 剃头匠老梅 墨  白   剃头匠老梅在我的印象里总是那样清瘦,肩上的挑子一头热一头凉.热的一头是一个炉子,炉子上放着一把铁壶.老梅挑起挑子上路的时候,炉下的风门 ...

  • 郭西明丨洗手(散文)

    说起洗手,也许很多人都会说,这有什么可写的.其实我一直想写一篇关于洗手的文章. 如今在家里,打开水龙头,自来水哗哗地流出,要热水有热水,要凉水有凉水.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洗手都是很方便快捷的.可是我常常 ...

  • 郭西明丨母亲的蓝围巾(散文)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每年的冬天母亲总会围着一块蓝围巾.在村头,在田野,在雨雪中,在寒风中,母亲的蓝围巾常常被风轻轻卷起.每天放学回家的时候.看到蓝围巾,就看到了母亲,母亲的蓝围巾成为我记忆中一道最美的风 ...

  • 郭西明丨不忘初心的坚守(散文)

    何谓"初心"?我清楚地记得24年前,我怀揣着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豪情,来到了界首市最偏远的黄庄中学.当时的老校长见到我,语重心长地说:"小郭呀!你想好了吗?教育就是一种坚守 ...

  • 郭西明丨父亲的肩(散文)

    春节前的一个周末我回老家,父亲上地里看他的庄稼了,临近中午时我就去地里叫父亲回家吃饭,父亲在地头依着一棵杨树,手里夹着一根烟,深情地看着青青的麦苗,自言自语地说着什么.冬日寒风呼呼地吹着,父亲那布满皱 ...

  • 郭西明丨揉麦穗(散文)

    小满过后,感觉阳光变得热烈而芬芳,空气中弥漫着麦子的清香.村里老柳树上的斑鸠又开始"咕咕堆堆,咕咕堆堆"地鸣叫着,布谷鸟也在喊着"麦秸垛垛,麦秸垛垛".此时此刻 ...

  • 郭西明丨娘(散文)

    在老家农村叫母亲都叫娘,我从小到大也一直这样称呼母亲.娘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就像我家门前的那棵老枣树,平凡中带着几分的坚毅. 从我记事起,我一直觉得娘是很伟大的,娘年轻的时候 ...

  • 郭西明丨呼隆集(散文)

    在老家流传着这样的一个说法,每年的年三十,村里的大人们常常去赶集,说是赶呼隆集.小时候每年的年三十,我也常常跟着父亲去安徽和河南边界的天桥赶集.天桥是离我们家乡最近的一个集市,仅仅四五里地.这一趟赶集 ...

  • 郭西明丨寒风中的歌声(散文)

    今晚,从朋友家回来,我双手戴着皮手套,骑着单车,今年的冬天似乎比往年来的更早些,北方来的寒风已经把雪花早早带来了.霓虹灯闪烁的街上,车辆川流不息.一阵阵的寒风吹得我不禁打着寒战,两只脚冻得有点麻木了, ...

  • 郭西明丨下细粉(散文)

    最近喜欢上了抖音,每天在抖音里可以看到许多稀奇有趣的事情,还有一些劳动的场景,往往会勾起对往日的回忆.前天看了一段农村下细粉的视频我觉得特别亲切,因为我老家就在农村,对下细粉情景那是再熟悉不过了,看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