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论被投资者所推崇的原因
缠中说禅 缠论为什么会被投资者推崇备至?
我初识缠师是因为我非常推崇的一位水准极高的民间经济学家“如松”的推荐。也不算推荐,他只是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了他在股市中最佩服的两个人,一个是缠中说禅,另一个好像是什么杨百万。
我这个人喜欢延伸阅读,能够被我所佩服的,让我从心里敬为老师的人推荐的,肯定不会错。百度一下,阅读了缠师的文章后,就被缠师给折服了,我的生命里又多了一个让我敬仰的老师。
这个世上装逼的人、牛逼的人是混杂在一起的。因此鉴别能力就和学习能力一样,都是非常重要的个人发展驱动力。很多人不喜欢缠师的文风,不喜欢他的个性,但我看他的文章时,有种看着自己宠溺的孩子在淘气一样的感觉,这个孩子充满了灵气,手中有一颗价值连城的珠子,还要送给你,除了非常值钱的珠子之外,他还有很多其他玩具,比如音乐,数学,诗词,论语,财经等等。他觉得这些玩具都是好东西,让他很快乐很充实,他很想和大家分享。结果我们这些俗人判断是否是好东西的标准是值钱和是否能够变现,缠师很失望,但是对我们的选择又充满了理解和同情。
在股市,缠师后期的猎物是庄家和大资金。前期他坐过庄,也消灭过形形色色的散户。他的无情和慈悲是一体的,但这并不奇怪,他的无情只是在遵守着股市游戏的规则而已,参与了股市绞杀战场的散户,在被绞杀之后,哭诉敌人的残忍,指望杀他的人能够给予他同情和帮助,这是矫情还是愚蠢?但缠师真的帮助他的猎物了。甚至在他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都在挣扎着解盘,偶尔失约还会给网友道歉,要知道鼻咽癌的晚期是多么痛苦,死亡和疼痛都没有阻止他的同情和最后的帮助。有什么人是值得一个家财万贯的即将疼痛和衰竭而死的癌症病人去花费最后的生命时光去忽悠去欺骗的?说缠师是骗子的人是一个大大的真正的蠢货!
缠师在课程文章中写到:可以用来交换时间的只有时间,可以用来交换生命的只能是生命。但他却付出大量自己的时间和生命在博客上面教沉迷股海的人如何挣钱。除了炫技和显摆之外,就是出于深切的同情和怜悯。缠师喜欢显摆和炫耀,这是他孩子气和最可爱的特点之一。我信任他,除了他辉煌的战绩和蕴含在文章内外对股民的同情心之外,就是他的这股孩子气了。从各个方面使我对他的理论充满了信任。哪怕是后期我实在是学不懂,并且贸然用学到的缠论皮毛入市搏杀,伤痕累累,但我依然从来没有怀疑过他。他已经非常非常尽力地教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自己的成长,随着我对缠论知识理解的加深,我非常庆幸自己没有因为‘缠论无效’而放弃继续学习。很多人无法正视自己的浮躁,把自己浮躁的锅甩给“缠论无用”来背。浮躁是发展成功的阻碍,因为浮躁除了会影响自己的学习力外,也会影响自己的判断力。这是一个致命的发展缺陷。某些武功,普通人都能学,学会了闯荡江湖也能混的下去的,但缠论这种武功真的是需要天资和天赋的,没有天赋或者内功基础,强练缠论是很难练成的。
缠师手中这颗缠论宝珠,被他随手扔给股民,仿佛魔法一般,缠师手中这颗光芒四射的宝贝,到了股民手中怎么就成了鱼目了呢?反复揣摩之后,很多人把珠子扔了,只有少数人在揣摩之后发现了一丝珠光闪现,多年后,这颗鱼目终于变成了有些珠光宝气的东西。但距离光芒四射依旧遥远。一把宝剑在在缠师手中可以屠龙,给你用,你却砍不开一个西瓜。大部分人都是喜爱和适合于学习铁头锤这种武功的,简简单单,练习起来也容易,关键还是可以快速见效,你看,用这铁头锤开西瓜多么利索啊!缠论这把宝剑简直就是狗屁,简直就是鱼目。其实这样的人也没有错的,与之见识、能力、素质、志向相匹配的就是铁头锤和开西瓜吃,混饭吃就行了,屠什么龙啊,大宝剑耍着多累啊。铁头槌这样的武功被他们定义成了“大道至简”,缠论的复杂和精巧,被他们说成了是“故弄玄虚”“打哪指哪”“前后矛盾”等等。
一个理论的创立和建立,是和创立人密切相关的,这个理论的基础就是这个人的内在和素养。也可以理解为气质吧。就像亮剑这部电视剧中说到的,一个军队的气质就是这个军队创立者的气质,哪怕创立人死了,这个军队的气质依旧不会改变,这个军队中的人都是这个创立者的复制版,并且将继续复制后来者。打个比喻:就像一个文化人写了一首歌,这首歌就蕴含这个文化人内在的素养和基础;一个农民歌手也写了一首歌,这首歌中蕴含的气质就和文化人写的歌完全不同。
我们学习缠论,其实就是复建另外一个迷你版,缩小版的缠师,尽力把自己修炼成和缠师具备相同境界和素养的人,如果境界和素养不够相似、内核完全不同,或者相差太远,那么你想学习缠论,成功地把自己复制成为小缠师的难度极大。
正所谓喝水不忘掘井人,即使已不再用缠论,但还是习惯用禅师的语言来阐述看法。他的思维方式已经深深的影响了我,我必须对他表示感谢,没有他的缠论,就没有我的新生。
对于缠论,历来是两个极端。喜欢的,推崇备至;不喜欢的,骂他欺世盗名。
但是缠论只是工具,例如一把刀,可以伤人,也可以切菜,区别只是看他用在谁的手里。争论者不去争论使用者的高低,却对工具评头论足,不知道该说什么是好。
缠论108课,厚厚的一大本,研究者何止百万,如果一本书全是垃圾,又怎么会有这么多人耗费时间去研究,当然是有他值得学习、研究的一面。毕竟这百万人不全都是傻子。
人与人之间其实是很难沟通的,因为人更习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看待问题,用自己的观点去诠释他人的观点。你和我的观点相同,我理解你,你不错;你和我观点不同,我看不懂,你是狗屁;这是理解与沟通的障碍。同样的一个现象或结论,你是这样考虑的,我是这样理解的,这是千人千浪的来源。
所以看看题目下的各种回答,无外乎这两种。一种是沟通障碍,一种是理解偏差。在这种人人都以自己为立场前提下的争论,争来争去的都是自己的观点而已,没有人关心禅师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曾几何时,我也只关心我能学到什么,能领悟到什么。可以这样讲,那些年就和浆糊一样,一肚子禅师的观点,出手还全是错。直到有一天,突然有了一个念头,想了解一下禅师为什么要这样讲,这才走出了缠论的桎梏,才真的看明白,原来大多数的课程,真的只是逗你玩而已。
想了解缠论,首先要放弃自己的立场,要站在禅师的角度,去看我为什么这样说,我是怎么得出这样的结论的。要逆流而上,去了解禅师的思维观、世界观,这才是打开缠论的钥匙。而一旦你打开以后,按照禅师的人设,就马上可以引出缠论的招式,一点都不带差样的。
缠论是先有道、后有术。这个道来源于道德经,而它的变用来自于阴符经,中间掺杂了很多西方学者的理论,但他的体还是中式的。
上面这句话有替禅师吹捧的嫌隙,但是没办法。因为思想不是凭空掉下来的,都是有源头的,禅师并没有高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他所做的只是将道应用在股票上面而已。
要牢记思想是有来源的,禅师作为较早接触股市的一批人,率先采用西方理论是很正常的。股市不外人心,而人性古往今来是没什么变化的。西方股市开始的早,这方面研究的比较早,后进者吸收先进者的经验,没什么不正常的。批评者攻击禅师占了便宜,贪他人功为已用,又攻击中国股民水平低下,这种观点不值一提。
而禅师真正被推崇的原因,是因为他的思维是中式的,他的语言是中式的,他的技术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所衍生出来的。这才是他与其他学者最大的不同。仅凭这一点,就足以在股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了。
中西之间的差别,在于对世界观的认识。站在我与物的角度,只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我与物分开,我与物是未知的,我需要不断的实践去认识物,即归纳的;另一种是我与物不分开,我与物遵循一个道理,即演绎的。
而在股票上,这两者思维观带来的差异也是明显的。一种是未知的,要有概率,要有止损,开仓不重要;另一种是已知的,所谓天生天杀,道之理也,要随机而动。怎么开就怎么平,止损不重要、概率很次要。
缠论言之凿凿的表述方式让很多人不舒服,其实就是由于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所带来的。
缠论喜欢讲细节,是有其原因的。这是道用的体现,道不可能只在大的趋势上体现,一个好的方向与努力相比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我在此再加一句:但是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能够对你有帮助的。要么花时间和精力去修炼自己,让自己的内力能够于缠论相匹配。要么就好好去练铁头锤砸西瓜吃吧,不要学了两天学不通,就说缠论无用,然后反过来诋毁缠论和缠师。学好你大道至简的铁头锤已经足够你行走江湖混饭吃了。
借缠师之言自警与互勉:
人生学习最悲哀的不过是:因为无知傲慢错过真正的好东西,又因为无知贪婪在假东西上耗费生命。
觉得有收获,右下角点个“在看”!
>>>歇后语:笔者接触过国内外各式各样的交易分析理论,但笔者始终觉得缠论才是真正唯一完美的一套适合东方投资者的交易分析理论。这套理论不仅仅是讲解分析思路,更是一套集合了交易分析、仓位管理、心态与资金完美结合的东方交易理论圣典。这套理论涵盖的包含关系、分笔、一买、二买、背驰等等的每一个知识点都可以作为一个交易参与点,这是国外很多理论不能比拟的。同时,缠论它不仅仅适用于股票,还适用于期货,数字币,外汇等等一系列用K线表示的市场!并且学习缠论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