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0 |闵志念聊摄影 | 怎样看当代摄影 | 关系化思考

2020-3-13

闵志念:

看当代大多数作品我时常会有3个思路

闵志念:

1、为何?这就需要解析(后现代和当代惯用的“伎俩”)

闵志念:

然而,凭借我们直接的视觉感官印象,很多时候是不得其解的。

闵志念:

原因有很多,我们与作者的素养不一,所获知识量也不同。

闵志念:

故需要我们低头,不管如何,“这玩意究竟几个意思?!”我们去理解(先放弃自己主观的看),看看作者怎么说?而外界评论又怎么说?尤其是一些获奖的项目,也有很多评审的看法。

龍 五:

这个人的特看不懂@闵志念

闵志念:

这里说到很重要的信息是——看他人如何“说”

闵志念:

说是一种语言,对符号的解释(阐述)

闵志念:

对,语言(文本)

闵志念:

这里就回到一个我们常常不看或者蔑视的一个东西——文字。

闵志念:

我们早已被50年代那些奉行的言语毒害不浅——“可以说何须拍”

闵志念:

2、语言的转向(重视文本思路)

闵志念:

几乎,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提交一段文本(阐述),譬如申请“古根汉姆奖”一样,你要拍啥?为啥拍?如何拍?(进行,项目规划),通过才能给你钱不是

闵志念:

而今,一个项目在美术馆、画廊都需要作者提供项目的文本。

闵志念:

中国评论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大多数中国艺术家在阐述一个项目的时候云山雾罩,说的看起来可左可右,实则掩盖内虚不足。

闵志念:

仔细看国外摄影师在阐述一个项目的时候,会牵扯很重要的迹象,缘起是什么?想传递什么?但会不解释为啥这么去做?(这是手段,除非很特别的工艺性,才会只言片语,譬如讲韩国女摄影师李俊金或者日本摄影师横田大辅的)

闵志念:

我相信,大家很容易扒到作者的阐述,甚至关于一个项目的对话、各家评论。

闵志念:

3、整体性

闵志念:

所谓艺术,就是“来自艺术家的东西”,涉及作者本人,故有必要去了解作者,以及作者的其他项目。从整体性看局部问题。

闵志念:

通过一些对话、评论,作者概览,你也就懂一个艺术家的喜好,从业资历,以及从何获得启发(师承)

闵志念:

在一个项目作为最终结果,有来自3个渠道

闵志念:

1、出版(画册);2、在线展览;3、现场展览

闵志念:

看最近很多微信平台也开始注重一个问题,在线展览的观看,做到作品与作品之间的衔接,而非一味地堆砌图片。

闵志念:

可能我们很多人不太关注另外两件事:展览的摆布;个展、群展(因为这涉及主题、手法等关系化,换句话说,群展里的其他艺术家的项目是个很好的互补)

闵志念:

以上两点都会强调二个字“关系”

闵志念:

这两个字眼在今天也很要紧[拥抱]无论后现代、当代都大量指涉

闵志念:

关系化思考

闵志念:

关系美学

闵志念:

好早好早以前,曾混着听了一个德国设计师冈特·兰堡的课

闵志念:

关于“脸谱”的变异

龍 五:

沃尔冈夫对呈现很讲究

闵志念:

就是根据中国白色面具在上面演变脸谱

闵志念:

我就发现,其一是类型化,其二是关系化

闵志念:

类型化的意思是,你画面具就画了一堆:青衣、花旦、小生啥的

闵志念:

而冈特·兰堡非常喜欢天马行空的“关系化”

闵志念:

这就是“比喻”

闵志念:

联想

闵志念:

想象力的产生

闵志念:

有一句话很重要,要常问?

闵志念:

“有什么关系呢?!”

闵志念:

这不是说没什么关系,而是要纠其理。事出总有因

闵志念:

[色]我去学习

闵志念:

概括我看当代艺术品的3个思路:1、为何?;2、语言;3、整体

闵志念:

[拥抱][害羞]我胡说,大家就听一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