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书写的地名(二)
反映黄河变迁的人文地名
01
反映黄河渡口的地名
山西运城风陵渡风光 图/FOTOE
滑县李固渡,位于今河南省滑县西南沙店集南,是黄河曾经流淌过的地方。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东京留守杜充在此地掘开黄河大堤,由此造成黄河南泛夺淮700余年,这是黄河变迁史上的重大改道事件。
台前县孙口镇将军渡,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12万人以孙口镇将军渡为中心渡口,强渡黄河天堑,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进入战略进攻阶段的序幕,成为中国革命战争史上一个伟大的转折点。
02
期盼黄河安澜的地名
河南孟津黄河小浪底段风光 图/FOTOE
03
反映治理黄河的地名
河南焦作市武陟县嘉应观,原是清雍正帝在雍正元年(1723年)为治理黄河水患祭祀龙王特下诏建造的行宫和庙观,现在是乡级政区地名。
开封市郊的铁牛村,因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河南、山西巡抚于谦铸造了一尊铁犀牛而得名。铁犀牛高2.04米,围长2.66米,坐南向北,面河而卧,背上铸有于谦撰写的《镇河铁犀铭》。镇河铁犀是明代前期黄河在开封附近泛滥的催生物,表达了当时人们要求根除黄河水患的强烈愿望。
另外,还有一些因治黄的官署、卫所、厅汛、堡所等机构而留下的地名,如位于豫东黄泛区的宁陵县柳河镇、孔集乡的黄河故道边上的“二堡”“五堡”“八堡”以及民权县孙六乡的“六堡”村。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至清咸丰五年(1855年)的500余年,黄河在今宁陵县境内流淌,当时为管护黄河大堤及通报汛期、洪水情况,在堤上修建有管理人员办公、居住的建筑物,称之为“堡”,于是,便出现了以“堡”命名的村。另外,宁陵县柳河镇桃园关,俗称关上,因村后河堤多植桃树曾名桃园,且当黄河要冲,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在此设关卡,并置巡检司,遂称桃园关。
河南武陟县嘉应观雍正帝御碑诗文(局部) 图/FOTOE
每一个与黄河有关的地名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这些地名的形成与演变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成为黄河文化的有力见证。(完)
※ 原文刊载于《地图》杂志2020年第4期。转载及杂志订阅、购买,均请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