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卿亦是多情种,“多情文人”郁达夫笔下意境美的书写

怜卿亦是多情种,“多情文人”郁达夫笔下意境美的书写

原创遥山书雁2020-11-10 20:33:29

郁达夫是20世纪中国作家中风格独特的一位,同时也是最易遭人误解的一位,当我们今天用文学的目光来审视他的小说的时候,看到他的作品闪耀着“第一流”的光辉。他的小说是真情的结晶,体现着他对人体美、人格美、人情美和自然美的刻意追求,中国现代文学也因郁达夫更增其璀灿的奇色异彩。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一生著述宏富,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其中以短篇小说《沉沦》、《采石矾》、《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和《出奔》等最为著名。

郁达夫是一位有独特个性的作家,个性是作家自立于文学之林,于浩瀚的文学海洋中不致于被淹没的一只帆船。在小说的美学追求上,郁达夫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成功的实践,他在一九二三年六月十七日的《艺术与国家》一文中,这样写道:

最后我们要讲到艺术的最大要素,美与感情上去了。艺术所追求的是形式和精神上的美。我虽不同唯美主义者那么持论的偏激,但我却承认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自然的美,人体的美,人格的美,性感的美,或是抽象的悲壮的美,雄大的美,及其他一切美的情素,便是艺术的主要成分。

当我们纵览了郁达夫的小说之后,我们清楚地看到:郁达夫的小说美学追求,的确是“人体美、人格美,人情美,自然美”完美的统一。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体美”

“人体美”,在现代小说创作中郁达夫是第一个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的小说中的“人体美”开中国新文学的先河,是对中国现代文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由于中国古代封建礼教道德中的“存天理,灭人欲”和封建廉耻观念,禁锢了人体美的发展,使得人体美大多程度上都得不到承认和展现的机会,于是就有了对病态美的崇拜“弱花病柳,三寸金莲”的病貌在文学作品中比比皆是。郁达夫以如椽的大笔横扫了这种畸形的病美,把健全活泼的人体美带入了小说中,“沉沦”的出世,惊世骇俗,不同凡向,赢得了广大读者的喜爱。

郁达夫小说的“人体美”,迥异于其他人小说中人物外貌的描写,他以一个艺术家的目光发现了人体艳丽的光彩并把它展示给读者。有时是让我们观赏赤裸裸的如同古希腊裸体雕像般的肉体美。同时,郁达夫的“人体美”也与充满淫词艳语的色情小说的描写截然不同,这也正像人体绘画艺术与“春宫图”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界限一样。

郁达夫在小说中描写人体美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他说:

“真正的艺术家,是非忠于艺术冲动的人不可的。若有阻碍这艺术的冲动,不能使它完全表现的时候,不问在前头的是几千年传来的道德,或几万人遵守的法则,艺术家应该勇往直前,一一打破,才能说尽了他的天职。所以人家说:艺术家是灵魂的冒险者,是偶像的破坏者,是开路的前驱者。”

郁达夫堪称这种冒险者,启航者者和前驱者。在《沉沦》中,他描写的那个旅馆主人的女儿是“长方的脸儿,眼睛大的很,笑起来的时候,面上有两颗笑靥...”,如果说这只是一种常见的肖像描写的话,那么到了主人公“他”窥浴的时候,这“被蒸汽包住的那赤裸裸的『伊扶』”完全露出了古希腊雕像般的美:

那一双雪样的乳峰!

那一梦肥白的大腿!

这全身的曲线!

这是撕掉礼教的眼罩,直面人生的第一声惊叹!美的人体,是一种令人欣慕的艺术品。我国的艺术大师刘海粟曾说:“人体美是美中之至美”,女作家卢隐藏在“东京小品”中这样写道:“这时我觉得人体美有时候真值得歌颂,那细腻的皮肤,丰美的曲线,圆润的足趾,无处不表现着天然的艺术。”

郁达夫就是这种天然艺术的揭示者。在“空虚”中,他写了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因惧怕风雨而睡在于质夫的床上,于质夫在心里把这少女完全地描写了出来:

眼看着了那少女的粉嫩洁白的颈项,耳听着了她的微微的鼾声,他脑里却在那里替她解开衣服来。他想到了她的腹部腰部的时候,他的气息也屏住吐不出来了。一个有血液流着带些微温的香味的大理石的处女裸像,现在伏在他的面前。

这是一幅真切的少女图,我相信一切对艺术有真挚感情的人,都会因郁郁达夫笔下的人体美而倾倒。另外在《秋河》中的那位督军的年轻太太,《蜃楼》中美国少女冶妮·贝葛曼等女性的人体,都辉映着青春健康的色泽。在郁达夫自己最满意的杰作《迟桂花》中,他把弱莲的形体刻画得何等动人:

她的肥突的后部,紧密的腰部,和斜圆的胫部的曲线,看得要簇生异想,就是她的两只圆而且软的肩膊,多看一歇,也要使我贪鄙起来。立在她的前面和她讲话哩,则那一双水汪汪的大眼,那一个隆正的尖鼻,那一张红白相间的椭圆嫩脸,和因走路走得气急,一呼一吸涨落得特别快的那个高突的胸脯,又要使我恼杀。还有她那一头不曾剪去的黑发哩,梳的虽然是一个自在的懒髻,但一映到了她那个圆而且白的额上,和短而且腴的颈际,看起来,又格外的动人。

丰满、朗润协调,虽不是半裸体维纳斯式的,却是一座立体的楚楚动人的东方女神的雕像!在传统封建理念面前,女性是“三从四德”的牺牲品,她们的肉体,只是生儿育女的皮囊。当人文主义在西方世界形成滚滚洪流的时候,在中国这个闭关锁国的封建时代,对人性、对人体美的压抑,依然是天经地义的。郁达夫小说中人体美的描绘,是现代文学观念创新的标志之一。

迟桂花电影

郁达夫艺术修养的精探。他在一九二三年写的“艺术与国家”中就提到了拉斐尔,米莱的书画和罗丹的雕塑;在一九二六年写的小说《沉沦》中又提到了意大利的画家契马布埃、乔托和达芬奇。由此可见他对人体美的描绘完全是用艺术家的目光,高雅的笔法。郁达夫在日本留学十年,日本的风情——温泉多、男女同浴、女性贞节观念不强等都对郁达夫的个人气质有重要影响,所以一个个艳丽的女体在他笔下是那样真切生动,透出温热和馨香。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体美,是对几千年封建道德、封建礼教的彻底反叛,是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挑战,是对人的发现,对人性和人的欲望的发现和肯定;是郁达夫现代意识在小说中的体现。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格美”

郁达夫小说中凝聚了自己的心血和情感,为实现自己的文学主张笔耕了一生。文学要表现人生,揭示人性,人格,人情。郁达夫的小说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展开了人生绚烂多姿的画卷,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那些千姿百态的人物,在人生的舞台或歌或泣,生的苦闷,灵与肉的冲突,沉沦的悲哀,追求时的一阵阵惶惑,构成了人生百态图。

郁达夫第二位夫人王映霞

学生、教授、医生丶妓女丶和尚...被侮辱被损害的,各个以其心灵的伤痛而叹息、呻吟,甚或是感天动地的绝叫,交织成一幅人生社会的缩影。郁达夫恰恰在于能从这些人中发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探索灵魂中那种人格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格的美,并把它展现个出来,像普罗米修斯的火种一样让其照耀人生。

《红楼梦》中贾宝玉说过:“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也许是个人气质的缘故,郁达夫小说中的女性多是“水作的骨肉”,不仅外表呈华美之态,而且人格也是那么高洁,令人生敬慕之情。而他笔下的男子,除个别外,多是病态的一面,呈苦闷阴郁色彩的“泥作的骨肉”。

人与人之间质的差异是在“人格”上。“春风沈醉的晚上”那个外表孱弱的烟厂女工陈二妹,每天要作十个钟头的工作,每月只挣九块钱,连饭房钱都不够支付,无依无靠,却始终保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维护着自己作为个“人”的尊严,守身如玉,显示了巨大的人格力量;

《薄莫》中那个被沉重的生活压弯了脊梁,四十二岁已衰老得像五十来岁模样的洋车夫,是郁达夫寄予更多同情的人物。这个车夫辛勤的奔波劳碌却难使一家四口得到温饱,他一生唯一的愿望是有一辆自己的车子,为此他省吃俭用,积攒着那浸透血泪的镶板,当“我”出于爱心把银表悄悄地放在他家的半破的桌子上后,第二天他却拿来询间是不是“我”掉下的。这种一尘不染的品格,让人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迟桂花电影

被郁达夫自己称为杰作品的《迟桂花》,受读者深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则是活泼美丽的二十八岁的少妇翁莲。她是山上九月的迟桂花,其质的高洁如桂之馨香;她是谷中未经污染的溪流,明澈清冽。其身姿,一其心神,优美完整地统一在起,不设防的宽厚的爱,少女般的纯情,不能不叫人爱之弥深。

歌德说:“在艺术和诗里,人格确实就是一切。”读了郁达夫的小说,我们不仅觉得他小说中的人物的人格是美的,有力度的,同时也感到作者的人格的崇高。郁达夫小说具有鲁索“忏悔录”那样赤裸裸的内心世界袒露的精神,这是需要巨大的人格力量的支持的。

郁达夫小说中的“人情美”

郁达夫在《艺术与国家》一文中,对人情美作了重要的诠释。他说:“艺术对于我们所以这样重要者,也只因为我们由艺术可以常常得到美的陶醉,可以一时救我们世间苦。”

情感是作家真实生活体验,是文学的血液,缺乏情感的作品必然是苍白无力的。现在每一个能动笔的人恐怕没有谁不明白情感的重要性了,然而为什么大多数人依然写不出感人之作呢?除了作家的艺术修养文字功底外,重要的一条是:作家本身缺乏一股不可压抑的情感的热流在周身奔涌,使之寝不安枕,食不甘味。如果说诗是苦痛的产物,诗可以怨,是那把辛酸泪”。曹雪芹说得好:“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真的男儿,他一生经历的苦痛酿就了他的才情,他需要美的人情,需要爱情和同情,所以他才在作品中着意表现它。他在《沉沦》中借留学生的口喊出:“知识我也不要,名誉我也不要,我只要一个安慰我体谅我的『心』。一副白热的心肠!从这一副心肠里生出来的同情,从同情而来的爱情!”

《南迁》中萍水相逢的伊人和〇小姐,同病相怜,病愁相思竟使这一双青男女都伤风发烧。《春潮》中的青梅竹马的少年秋英和诗礼,多么纯真可爱,友情多么笃诚!《春风沉醉的晚上》“我”和陈二妹互不相识却相互关切,以致“我”夜半散步,她误以为与坏人来往而劝戒,当她知道“我”是译稿挣了钱时,又乐不可支,竟说:“要是每天能作一个,多么好呢?”

郁达夫的小说,竟这样传神动情!《迟桂花》是至情之作,通篇洋溢着喜气。为家山上云桂飘香,花气袭人,美丽活泼的弱莲,是一个一颗心个刚脱离了夫家的少妇,善言快语,还留在纯情少女时代,“我”与她兄妹相称,五云山上去来,“我”净化了由她的外形美而引起的肉欲,从心底里爱上了她。这是“一段如秋花般明丽妩媚的恋情,迟桂花,正是一个象征,一个隐喻。”无论从文学的哪个角度来看,《迟桂花》都是现代文学中的杰作。

郁达夫曾说:“艺术的理想,是赤裸裸的天真,是中外一家的和平,是如火般以正义心,是美的陶醉,是博大的同情,是忘我的爱。”这正是他小说全身心的写照。

郁达夫小说中的“自然美”

“诗情画意”这个词,像一个忠实的奴仆,整天被文论家们呼来唤去,伴随着他们的文字生涯。然而,真正够得上“诗情昼意”,如郁达夫式描写“自然美”的小说家,又有几多?郁达夫说:“对于大自然的迷恋,似乎是我从小的一种天性。”

故乡自然景观的壮美无疑给幼年的郁达夫上了艺术修养的第一课,这种熏陶是悄然而生的,当他把表现“自然美”作为自己小说美学追求的一个目标时,他已经游历过不少地方,已经精心研究了古希腊以及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他已经读了一千多部俄德英日法的小说,再加上他敏捷的才思,于是,他的笔下有了绚烂的色彩,有了令人欲醉欲仙的美景。

郁达夫认为:“小说的背景中间,最容易使读者得到实在的感觉,又最容易使小说美化的,是自然风景和天气的描写。大凡艺术品,都是自然的再现。”

郁达夫小说中自然美的描写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始终把自然同主人公的感情融汇得天衣无缝,把美丽的大自然看成多情多感的主人公的身体的一部份。

在《沉沦》中,主人公在紫罗兰气息的和风中,观落日,赏默林,听鸟呜,醉心大自然,把内心的哀愁全忘却了。《春潮》中那一条清冷的钱塘江水、青山、倒影、沙滩,恬静平和而美丽,自然的美同秋英诗礼的纯真的心灵交相辉映;《逃走》中那钱塘江边秀逸的山川流水,圆通庵的钟磬之磬,和那个十一二岁的男孩混沌初开的苦闷哀愁极其融洽;裔家山靑幽的山林,浓郁的桂香和《迟桂花》中的人物气息相通。

郁达夫小说自然美的描写,第二个特点是:他极其讲究色彩,不但浓淡相宜,而且错落有致,有声有色,动静相彰。他的自然景物,是色彩斑斓地展在我们眼前的一巨幅油画,宏阔、辽远,具有强烈的立体感,大的背景如此,于细微处又具有中国工笔画那样的细腻入微,凝重的底色,流动的色彩构成了郁达夫风景写生的特征。

我们来看《薄奠》中的一段描写:

春秋佳日,向晚的时候,你若一个人上城河边上来走走,好象是在看后期印象派的风景画,几乎能使你忘记是身在红尘十丈的北京城外。西山数不尽的诸峰,又如笑如眠,带着紫苍的暮色,静躺在绿荫起伏的春野西边,你若叫它一声,好象是这些远山,都能慢慢的走上你身边来的样子。西直门外,又有几处养鹅鸭的庄园,所以每天午后,城河里老有一对一对的白鹅在那里游泳。夕阳最后的残照,从杨柳阴中,透出一条两条光线来,射在这些浮动的白鹅背上时,愈能显得这幅风景的活泼鲜灵,别饶风致。

远山的紫苍,近野的浓绿,夕阳的酡红,交相映现,一对对的白鹅不仅使景致有了鲜活的动感,又把大自然的色彩点染了多么精彩的一笔,犹如一个盛装的少女脖子上围了一条白围巾,显得分外明洁、妖冶。

《蜃栖》中,作者有一段描写早晨的景致:

十二月二十四日的晓阴,在松木场的山坳里破亮了。空阔的东天,和海湾相接之处,孕怀着一团赭色。微风不起,充塞在天地之间的那层乳样的烟岚,迟迟地,迟迟地,沉淀了下去。大气一澄清,黝苍的天际,便透露出晴冬特有的它那种晨装毕后的娇羞的脸色。深蓝无底的黛眉青,胭脂浴后的红薇晕,更还有几缕,微明细散,薄得如蝉翼似的粉条云。

这一幅天然画图,令人想起法国印象派画家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郁达夫小说的自然描写的诗意,实在与他诗的修养分不开,他对中国旧诗及外国的诗歌研究均有很深的造诣,他的旧诗写得很不错。他的自然美,总括起来,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情的血肉、诗的意蕴,画的色彩。因此,读郁达夫的小说得有多方面的修养,诗和画的修养必不可少哩!

“人体美、人格美,人情美,自然美”构成了郁达夫小说的主要审美特质,充满诗情画意的人物、景物的描写,清隽俊逸的语言风格,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浪漫抒情小说的开创者和中坚者。随着人生阅历的丰富,更是由于中国汹涌澎湃的革命形势所感召,郁达夫积极投身于时代的洪流中,正视现实,接触民众,把一己之命运与社会之命运联系起来,赋予了作品的社会意义,中国现代文学也因郁达夫更增其璀灿的奇色异彩。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关注遥山书雁,带您领略文化的博大精深!

更多精彩:

生怕情多累美人——“多情文人”郁达夫与三位夫人的情爱轶事

「世人皆知李清照,谁人忆我鱼玄机」晚唐女观诗人鱼玄机的情与志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晚唐才女鱼玄机的多舛爱情

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薛涛写景咏物诗的写作内涵

薛涛:她是风尘奇女子,也是大唐女校书,晚唐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0)

相关推荐

  • 人到中年,哈哈哈 | 江河·早茶夜读297

    297丨迟桂花 江河金句 人到中年漂泊停,挥手依然是少年 到底还是郁达夫啊 人到中年,哈哈哈 文/ 江河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彭江河. 今天是周五,让我们闻朵桂花来驱一驱工作的疲惫吧,我们今 ...

  • 徐莹钰:《“人间天堂”—<迟桂花>笔下的翁家山》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走读翁家山"习作-9 "寻访迟桂花,走读翁家山"活动习作提交后将进行展示与评优.将在参加活动孩子中选出优秀作品5篇,由指导老师评选:优秀人气作 ...

  • 试把《迟桂花》当神秘小说读 | 土城·早茶夜读296

    296丨迟桂花 土城金句 整篇文章伏笔不断 结果等来的却是爱情小说的戏码 试把<迟桂花>当神秘小说读 文/ 土城 大家好,欢迎收听早茶夜读,我是土城.今天读郁达夫的小说<迟桂花> ...

  • 《迟桂花》的N种读法 | 杨早·早茶夜读298

    298丨迟桂花 杨早金句 为什么郁达夫的游记和小说里面 会始终洋溢着春天的光彩,即使是到了中年 也会透出那样一股迟桂花的香味 <迟桂花>的N种读法 文/ 杨早 1 各位周末好,我是杨早.欢 ...

  • “寻找迟桂花,走读翁家山”——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第17次活动报名公告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第17次活动 翁家山 与满觉陇一样,此处也是桂花盛产地.<钱塘县志>言其:"群山包络,石蹬参差.星庐数百,竹木掩映.地宜桂,秋时如入众香国焉." 翁家山 ...

  • 陆子祺:《走读翁家山》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走读翁家山"习作-17 "寻访迟桂花,走读翁家山"活动习作提交后将进行展示与评优.将在参加活动孩子中选出优秀作品5篇,由指导老师评选:优秀人气 ...

  • 小说评介|经久醇香的《迟桂花》

    文/王栩 <作品:<迟桂花>,郁达夫 著,收录于<中国现代小说大系·迷羊><刘佳主编>,九州图书出版社,1995年) 翁则生写给老郁的信里已是传递出不少感慨和 ...

  • 美的价值与类型:自然美、人体美、艺术美

    美是一种价值.价值是来自人对于事物的一种区别.选择和评价性判断. 美学的价值,来自主体对于对象的意义所给予的一种选择和估量.在价值的选择和评估中不仅映射出对象,而且映射出主体自身. 各种美的范畴,也都 ...

  • 生怕情多累美人——“多情文人”郁达夫与三位夫人的情爱轶事

    生怕情多累美人--"多情文人"郁达夫与三位夫人的情爱轶事 原创遥山书雁2020-11-05 23:12:23 他们太把中国的礼教.习惯.家庭.名誉.地位看重了.他们都说我现在不应该 ...

  •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的意境美

    摘要: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是几千年来无数画家的心血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的形成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它在历史的漫漫长路演变中不断的改变.创新和发展,强调追求笔 ...

  • 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的意境美!

    摘要:中国传统文人山水画是几千年来无数画家的心血和劳动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它的形成发展都与当时的社会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有很大的联系.它在历史的漫漫长路演变中不断的改变.创新和发展,强调追求笔 ...

  • 《冯小青——瘦影自临春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

    万历三十六年夏,扬州城内一冯姓人家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女儿的降生.这日下午,天玄云青,欲雨而未雨.于是,冯父为女儿取名,玄玄,字小青. 自小随父亲读经书.学棋画.习音律,一日日成长的玄玄越发地灵气与秀气. ...

  • 想念一个人的诗句经典古诗 卿须怜我我怜卿

    相信有不少的小伙伴心中都藏着一个深深思念着的人吧,今天,小编想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想念一个人的诗句经典古诗,相信这里面一定有让你感同身受的句子,赶紧来看看这些极度思念一个人的诗句吧! 1.入我相思门,知我 ...

  • 一介虚名不学之辈亦敢论道民间文人之书韵,何其荒诞无稽也

    坊间闻言道,民间书法是文人书法所缺乏的东西,换言之,民间书法即便在书法上有自己的独创与个性,但缺乏文人中独有的气息或者书韵. 对于这样的论据和见解,个人认为其见解是非常之肤浅与主观的,从其论调中也可以 ...

  • 诗韵飞扬 /许胜带 若卿亦是有情人,便邀我心中长住(272)

    又雨感怀 文/许胜带 雨织成毡小院铺,门疏犹仗野风扶. 推窗忽被轻轻点,心若狂澜又复苏. ★ [鹊桥仙]七夕 文/许胜带 西风叠绪,银河隔怨,弯月如舟难渡. 遥遥沉夜似从前,漫拾得,相思几许. 期犹未 ...

  • 寂寞谁怜堆作雪,多情一寸一梅花

    我的原创诗 七绝·感 清风明月各天涯, 世事翻为指上沙. 寂寞谁怜堆作雪, 多情一寸一梅花. 五绝·感 清风吹绿鬓, 翻教雪盈头. 疑是梅花落, 浮生未肯休. 鹧鸪天·掌中青鸟知云路 心在诗深深处家, ...

  • 乃卫红:我知道,我不是那多情的郁达夫

    来源:现代散文网 其他平台转载请标注作者和来源 新区的秋 作者:乃卫红 人道"自古逢秋悲寂寥",身居北方,每每秋日,被萧瑟的秋风飘零的花叶裹挟其中,被满目"寒山转苍翠,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