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瑄《昨非庵日纂》:论述君子处世之道,轰动政商两界四百年!

一、君子处世:

君子处世,最重要的是有益于社会,而不是只会高谈阔论、琴棋书画,白费国家的俸禄和职位。我见过许多文人,品评古今时,口若悬河,事若指掌,可一旦付诸实践却于事无补。他们生活在和平安定的时代,不知有动荡年代的灾祸;陶醉于舒适安逸的朝堂内,不知有战场上的紧迫;极力追求俸禄的丰厚,不知有百姓的稼穑之苦;肆意妄为于吏民之上,不知有人民服役的辛酸。所以,这些人难以经世济用。

二、四知:

东汉杨震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非常好学,时称“关西孔子”。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举荐他出仕,不久升为刺史、郡太守。杨振的门生、昌邑县令王密,趁夜色怀揣重金送给杨震,并且说:“夜深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王密羞愧而出。杨震的子孙穷得安步代车,常以蔬菜充饥,有人劝杨震给子孙们置办点家业。杨震说:“让他们被后世称为清白官吏的子孙,这份遗产不是也很丰厚吗?”

三、事业、产业、冤业:

立志而行之于天下之民,这叫事业;立志而行之于一家之人,这叫产业;立志而行之侵害天下之民,以利一家之人,这叫冤业。为了产业而干事业,必招人怨;为了产业而干冤业,必遭天杀。

四、为官清廉:

为官清廉,是士人、君之的分内事。清廉并不难,难的是不在世人面前显现、炫耀自己的清廉,而不依仗自己的清廉之名去急切地欺凌别人是最难的。

五、“三字叠”与“四方印”:

默,默,默,无限神仙从此得;

饶,饶,饶,千灾万祸一齐消;

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隐;

休,休,休,盖世功名不自由。

黄庭坚写信给张叔和的诗中说:“我拿出四方有关养生的印章,因为是你家的仍然回赠给你。这四方印是:百战百胜,不如一忍;万言万当,不如一默;无可拣择,眼界平;不藏秋毫,心底直。”

六、“谤”与“怒”:

听到谤言而不动怒,即使谗言熏天,也只能象是举火烧天,终将自行熄灭;听到谤言就勃然大怒,即使你能言善辩,也只能犹如春蚕作茧,自取束缚。

七、“恋”与“耐”:

饱受拖泥带水的连累,其病根只是一个”恋“字;享尽随方就圆的妙趣,其秘诀只是一个“耐(忍耐)”字。

八、“路”:

北齐的顔子推说:“人脚所踩的地方不过数寸,可是在尺许的小路上行走却不免栽跟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脚边再也没有地方了。君之立身处世也与此同理。”有人问吕居仁说:“天下的人都行仁义如何?”吕居仁写了两句韵文回答说:“面前的道路不可窄,如若窄了无过客;无过客时路必荒,眼前满地生荆棘”。他立身的严格,发人深省,值得后人学习。

九、处人:

魏国公韩琦说:“不可奢望远离小人。在一个只有三户人家的村中,就可找到一家小人,应该探求处之之道。已经知道某人是小人,就把他当小人对待,不能与他计较;如果与他计较,那么自己也变成小人了!”

《古今药石》说:“对方十分刚强,我以柔战胜他;对方喜用权术,我用诚信感化他;对方任性使气,我以理说服他。这样天下就没有难以相处的人啦!”

十、“三在”、“四少”:

击败天下最聪明之人的方法,在于“大智若愚”;战胜天下最善辩之人的诀窍,在于“保持沉默”;制服天下最勇敢之人的绝招,在于“佯装胆怯”。少言则不被人猜忌,少行事则不被人指责,少智慧则不被闲事缠身,少才能则不被人役使。一个人如果深知这“三在四少”,就可以在人世间游刃有余。

十一、“六时”说:

自己独处时超然世外,与人相处时和蔼可亲;没有事情时清静无为,一旦有事时坚决果断;取得成功时毫不骄傲,遭到挫折时泰然自若;如果不是修养很深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静处独居时心神不宁,群居类聚时盛气凌人,没人理会时空虚无聊,事到临头时怨天尤人;志得意满时趾高气扬,艰难困苦时垂头丧气;所有这些,都是不学无术的结果。

十二、炭火愈烈愈易息:

大权在握时,权势很大,简直能呼风唤雨,自以为谁能比得过我?岂不知炭火愈烈愈易息灭。尽管你不可一世,颐指气使,但都是天地间轮流的事物,只能借来暂用,等到气数已尽,被贬下台,依然独自一人,平常的不可一世的气势,只是徒增世人唾弃而已。所以说,春风得意,兴旺发达的时候也正是退下的时候,意即适可而止。

十三、说“辱”:

明朝人薛瑄说:“受辱是最让人难以忍受的,自古以来有多少英雄豪杰,都是由此而身败名裂的。我以为受辱一定要看从何而来,还要看那人本身怎么样,如果是个卑鄙小人侮辱我,那么说明我是正确的,还愤怒什么呢?相反,如果对方是正派人,那么说明对方正确,我们加以改正就是了,有什么可生气的呢?人们往往不仔细分析辱从何来,便用愤怒迎头反击,结果造成相互仇恨,而且发展成相互残害。

十四、观人之术:

观察人没有别的方法,凡是做事时精神饱满的人,不富贵的话,也是长寿的人。另一方面,没有比观察他所承受的突然事件更能了解这个人,气量狭小,容易激动,有什么想法立即表现出来,得到一点点就心满意足,并且喜欢胡乱说话的人,都是早死或贫贱的征兆。不论办什么事都有个“度”,超过这个“度”就会适得其反,走向它的反面,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十五、“影”与“透”:

依持才高而玩世不恭的人,往往倒在别人捕风捉影的中伤之下;口是心非害人的人,往往更怕看透他肮脏的灵魂。

十六、“恩宠”与“失败”:

受恩宠往往埋下祸根,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因此,受宠时要想到早日抽身隐退,以求全身;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不如意时不要消极逃避,经过努力也可把坏事变成好事。

十七、“贫贱”与“富贵”:

贫贱——勤俭——富贵——骄奢——贫贱。贫贱之中产生勤俭,勤俭之中产生富贵,富贵之中滋生骄奢,骄奢而导致贫贱。如同佛教中天道、人道、阿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相互轮回一样,贫贱、富贵也是相互转化的。

十八、“四毋”:

毋看风头去用权;毋为地位得失去求宠;毋为便于聚散去结亲;毋以自己为中心去对待离合。

十九、“廉耻”与“十思”:

尚书杨鼎深居简出,刻苦攻读。他曾对别人说:“我一生没有什么可以孜孜追求的,只是懂得廉耻二字罢了。”他在做民部右卿时,恐怕自己力不胜任,就在座位边角处写上“十思”用来自我对照,检点自己的行为。十思的内容是:“度量要思宽;别人冒犯了自己要思忍;劳作时要思在前;评功时要思让;坐时要思坐下位;走路时要思走在后面;出了名要思不如意的时候;地位要思卑下;坚守要思到底;隐退要思提前”。

郑瑄,字汉奉,号昨非庵居士,闽县(今福州)下渡人。自幼天资聪慧,读书过目不忘。祖父郑日休,明嘉靖年间举人,官教谕。父郑元勋,县秀才。祖父、父亲都游学北京,教授学生数百人,郑瑄因而遍交海内名士。考中明天启四年举人,崇祯四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升渡支使,主管仓库和钱粮簿书等。后出任浙江嘉兴府知府,重视教育,兴修水利,深受百姓爱戴。

数年后,任应天巡抚,他为官清廉,一芥不取,生活清苦,妻子穿戴仍荆钗布裙。他说:'余为三品堂卿,几六年矣,萱帷布衾,制自微时。间欲更葺,亦不易措。'当时北方发生饥荒,流民纷纷逃难到南京,但南京百姓赋役繁重,民不聊天,有武生李琎,建议搜刮江南富裕人家财力以充军饷,受到钱士升的极力反对。郑瑄当即引退回乡。

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隆武小朝廷,授郑瑄为工部尚书加太子太保,郑瑄与大学士黄道周、巡抚张肯堂同心辅政,而当时武将专横跋扈,朝廷命令不能传达几州,隆武二年朱聿键兵败被杀,郑瑄郁郁不得志,不久死于家中。后祀于嘉兴六贤祠。

郑瑄喜读书又精通文学,与学者倪元璐、徐石麟'以文章相引重'。郑瑄著有《抚吴疏草》四卷不传于世。又著有《昨非庵日纂》二十卷,'昨非庵'是郑瑄官署中的书室,郑瑄《自序》说:'使余而知昨之非也'。时时警示自己。此书是他的读书笔记,从历代正史、诗文集、野史、杂记等书中分门别类采集而成的,'此书皆记古人格言懿行'。他说:'兹编事不炫奇僻,语不求绮奥,取其有关世教、伦常、修德、释回,足当迷津一筏者。'希望能教化世人,为人们作一行动指南,此书刚刻板问世,立即引起朝野的关注,有人把它比作西汉刘向的《说苑》。不久,此书传入日本,受到欢迎,四百年来一直轰动日本商界。此书为明刻本、石印本,近年都有影印本。199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又有'文白对照全译'本上下两册,极便于读者。

编辑整理:清风剑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