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夫|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与神秘主义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与神秘主义

这句话不知难倒了多少人。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一直没人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干脆将它归为“神秘主义”。

孟子的原文是:

“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万物我都具备,真诚地回到自身,没有比这更快乐了。努力推己及人,没有比这种方法更接近于仁了。”可是,这样说得通吗?

这句话最难理解的是“万物皆备于我”,查看历代名家的注解,也是众说纷纷。大致有两种意见:

(1) 东汉赵歧将“物”解释为“事”,“万物”就是“万事”。根据这个解释,杨伯峻将此句译为“一切我都具备了”,于丹译为“一切在我身上齐备了”,大同小异,意思还是让人糊涂。

(2) 南宋朱熹将“物”解为“理之本然”,理是“天理”,是人类固有的道德法则,即孟子所说的人心所固有的仁、义、礼、智等天然道德良知。这样比较清楚,孟子这段话可以这样理解:

因为一切道德法则都在我的心中,所以我应该真诚地回归内心,凭良知做事,自然无愧我心。推己及人,成就他人,不失为实现仁义之道的捷径。

然而,到了宋明时代,理学家们为了抗衡佛老的挑战,心性之学兴起,提倡静坐,体验《中庸》(属于思孟学派的作品)的“已发”、“未发,于是出现了冯友兰所说的神秘主义。试举一例:

王阳明的弟子聂豹,在嘉庆朝时下诏狱。《明儒学案》记载:

先生之学,狱中闲久静极,忽见此心真体,光明莹彻,万物皆备。乃喜曰:“此未发之中也,守是不失,天下之理皆从出矣。”及出,与来学主静坐法,使之归寂以通感,执体以体用。

聂豹为王阳明心学的正统传人,认为良知要通过“动静无心,内外两忘”的涵养功夫才能体现。他一生事功卓著,但清廉如水,得罪了小人,被锦衣卫逮捕下狱。在狱中,聂豹利用闲暇静坐,久之,内心静极而笃,有一天,光明现前,忽然顿悟,“见到”本心真体,体会到孟子“万物皆备于我”的真谛。他高兴地说:“这就是《中庸》的未发境界,若能守住不失,一切真理都可从此而出。”后来,聂豹出狱,从学者众多,他多教他们静坐之法,在寂静中体悟真心,并运用于生活实践,对阳明心学的传播推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0)

相关推荐

  • 《中庸》精义之一

    <中庸>第一章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 ...

  •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天地万物一体之仁-- 东海客厅论仁道  余东海   仁大原无敌,道高胜有神   壹 仁字多义,以下四义最重要:   一.天性义,天命之性,人之本性,万德之源,五常道的根源.程顥曰:"心如穀種 ...

  • 刘立夫 | 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与中国历史周期律

    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与中国历史周期律 中国"历史周期律"是黄炎培在延安时期第一次提出来的.中国历史上朝代不断更替,过多少年就会出现一次新的轮回,犹如魔咒, ...

  • 刘立夫|柳下惠:坐怀不乱,孟子给他评为“和气的圣人”

    柳下惠:坐怀不乱,孟子给他评为"和气的圣人" 柳下惠坐怀不乱的佳话一直被视为好男人的楷模.据说在他过世几百年后,连不讲武德的秦国也对他心存敬重,秦军攻打齐国,要经过鲁国,下令不得在 ...

  • 刘立夫 | 朱熹对湖南有三大贡献,值得湖南人为他立一块碑

    朱熹对湖南有三大贡献,值得湖南人为他立一块碑 朱熹虽然是福建人,但他对湖南的贡献超乎你我的想象.他两次到湖南,第一次是37岁的时候来湖南讲学,第二次是63岁的时候来湖南做官.另外,他49岁在江西任职的 ...

  • 刘立夫|孔子的人生三乐

    孔子的人生三乐 究竟什么才算快乐?有人说,快乐是有房有车有存款,心理踏实不慌张:也有人说,快乐是四处游玩看山水,阅尽人间好风景:还有人说,快乐就是尝遍天下好美食,蝙蝠刺猬也要吃一吃.甚至还有人总结出生 ...

  • 刘立夫|仁是什么?

    仁是什么? "仁"作为儒家重要的道德观念和规范,发轫于春秋时期.据清人考证,夏商以前无"仁"字,西周以后开始重视人,"仁"的观念应运而生.& ...

  • 刘立夫|《信心铭》今译

    <信心铭>今译 <信心铭>采用的是每四字一句的诗歌体.偈语体,语言高度凝炼.加上本篇还沾有六朝骈体和玄学的风格,在不落形迹中贯通佛法的义理与用典,这就加大了文本思想的跳跃性. ...

  • 刘立夫 | 谭嗣同:中国二千年文化的堕落,荀子是罪魁祸首

    谭嗣同:中国二千年文化的堕落,荀子是罪魁祸首 谭嗣同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当时正值甲午战争失败,堂堂中华帝国竟败于蕞尔小邦日本之手,年仅三十的谭嗣同痛心疾首,写下洋洋五万字<仁学>一文,反思 ...

  • 刘立夫 |《天论》:荀子与阴阳家的较量

    <天论>:荀子与阴阳家的较量 阴阳家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也许会颠覆现代人的三观.司马迁曾描写过邹衍出行的盛大场景: "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 ...

  • 刘立夫|荀子:后人很难超越的礼学大师

    荀子:后人很难超越的礼学大师 常说中国是"礼仪之邦",其实更贴切的表达应该是"礼义之邦".礼仪就是礼数而已,世界上哪个国家.哪个民族没有礼数?东瀛国的礼数最繁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