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是啥意思?

引言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有这样一段话:“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连礼仪都不学习,那自然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站稳脚跟。我们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在很多事情上面也都有属于自己民族文化的传承。而有关于吃饭这件事情,其实也有很多的规矩需要遵守。尽管现如今已经不像过往一样的严谨,但是该了解的我们每个人还是都应该有所了解才行。

在我们中国俗语之中就有这样一句话“民以食为天”,表现出食物对于人民的重要性。也正因如此,才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餐桌礼仪。可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我们国家的一些餐桌礼仪,和其他国家是完全不同的。像我们小时候被父母要求吃饭不能发出声音,即“食不言、寝不语”这个要求,到了日本反而是一种对主人家极不尊重的表现。在日本人看来,如果吃饭不发出声音,就表示食物并不好吃,自然也就会引起主人家的不满。

菜不摆三

除了不发出声音之外,其实在中国的餐桌礼仪之中还有“菜不摆三、筷不成五、席不成六”这个俗语。那么什么是菜不摆三呢?其实也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说是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千万不能只摆放三样菜品,这是不尊重客人的一种表现。而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认知,主要还是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只用三道菜来招待客人,未免显得太过寒酸,有点太不尊重人了。即便是到了今天,也很少有人会用这样的方式招待自己的朋友。其次就是在我们中国古代,乞丐在上街乞讨的时候,一般会携带打狗棒、碗以及讨米袋这三样东西。如果是摆放三样菜品进行招待的话,也就是暗示自己是在招待乞丐,这甚至会让客人觉得是一种侮辱。

最后就是三与“散”字同音,如果是用三道菜来招待自己的客人,客人自己就会在心里面想到,难道主人家在暗示自己应该尽快离去?对于这样的误会,主人家也不可能当场揭开,所以“菜不摆三”也就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关系。虽说时代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这方面的要求已经降得很低,但如果选择只用三样菜来招待客人,其实也显得过分抠门,这对于朋友之间的交际自然是不利的。

筷不列五

和“菜不摆三”不一样,其实筷不列五并不能仅仅通过字面上的意思来进行判断。这里的五指的是整齐,意思是说筷子必须要摆放的整整齐齐,绝对不能随意地乱放在桌子上面。不仅如此,在一些地区也有三长两短这种说法,形容筷子摆放的十分散乱。而三加二刚好就是五,所以筷不列五也就此流传了下来。

那么在餐桌上面,究竟应该如何摆放筷子才对呢?这里面也有很多的说法和讲究,甚至各个地方的规矩还完全不一样。不过有一点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在吃饭之前,筷子绝对不能直接插在碗里面。这一方面是因为插在碗里面就像是在上香一样,是在是太不吉利了。另外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样摆放会给来访的客人一种诅咒的感觉,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最好的方式就是整齐地放在碗旁边,让夹菜的一头悬于桌外,即表示了自己的尊重,也在细节上面赢得他人的认可。

席不成六

有关于席不成六的说法,其实主要还是因为我们中国古代的餐桌演化而来的。在北宋年间,桌椅板凳的出现首次改变了我们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也让人们从原来的席地而坐,变成了坐在凳子上吃饭。可在那个时候,人们所使用的桌子都是方形的,圆形的桌子十分少见。如果说在一个宴席中出现了六个人,那就只能左右各坐两个人,上下方则各坐一个人。

对于古人而言,这样的布局看起来就像是一直匍匐在地的乌龟,虽然人们对乌龟十分的喜爱,也经常羡慕乌龟的长寿,但要真让人看起来像一只乌龟,那自然是不会有多少人愿意的。所以在古人口中,席不成六也就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规矩。可多可少、却决不能六个人同时出现。如果是遇到了不可避免的情况,许多对此十分讲究的人还会特意安排两个桌子,用来避开以六成席的局面。

礼仪的变化和追求

当时间发展到现如今这个时代,曾经的许多规矩早已离我们远去。尤其是在席不成六这件事情上面,更是没有太多人会特别在意。一方面是大家如今经常用的都是圆桌,有几个人一同吃饭都没关系。另外一方面则是以人数来立规矩,本身就不太合理。可即便如此,许多在潜移默化之中传承的礼仪,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继续保持遵守才对。

像吃饭的时候不能够发出声音,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习惯。如果在吃饭时大声喧哗,让自己口中的唾沫四处飞溅,试问有多少人还能够平心静气地吃下食物。除此以外,在吃饭的时候不拿着筷子指向他人,也同样值得遵守。要知道在平时的交流过程之中,就没有人喜欢别人指着自己说话,现在加了一双筷子,难道就有了这种特殊的权力吗?显然并不是这样。

还有像“品竹盘丝”这样的说法,也需要大家知晓。意思就是说在吃饭的时候,不能将筷子一直放在自己的嘴里面,这会引起不少人的反感,并因此在生活或者工作的时候对你产生不好的影响。如今很多年轻人对这些礼仪都不太了解,在社交方面也因为这样的细节而吃亏,实在是得不偿失,所以这些礼仪还是要记牢。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往往就是体现在这种细节上面,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有所了解才对。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