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汤泡奶粉可能让孩子中毒,没隔夜也别用!

y

昨天晚上看到一则新闻,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一个月内连续收治两名中毒的新生儿。中毒原因是家长怕宝宝喝奶粉“上火”,便用熬煮的蔬菜水为宝宝冲奶。结果蔬菜水中的硝酸盐类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还原成剧毒的亚硝酸盐,导致孩子中毒。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兼两个孩子的妈妈,在此郑重警示各位家长奶粉只能用70°C以上的热水冲调!果汁、蔬菜水、高汤、乳汁等任何其他液体都不行!

可评论区居然还有人在为蔬菜水辩白:

这我就不能坐视不管了。
不管隔不隔夜
都不能用蔬菜水冲奶粉

别说隔夜或者放凉一段时间,就算是用刚出锅的蔬菜水冲调奶粉,也是非常不合适的。


一是菜汤中可能含有的盐分和调料,大概率会给婴儿的肾脏带来额外的代谢负担。

二是蔬菜水中通常含有大量的植酸和鞣酸。植酸对绝大多数金属离子都有极强的络合能力,容易和奶粉里的矿物质结合生成植酸盐等不易消化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不仅会给婴儿带来额外的代谢负担,还可能降低孩子对钙、铁、蛋白质等重要营养成分的吸收利用率。

而鞣酸不仅会影响矿物质的吸收,还能使奶粉里的蛋白质凝固,结合生成不溶于水和胃酸的鞣酸蛋白。鞣酸蛋白有比较强的止泻作用,过量食用反而会增加便秘的风险。

或许这些化合物不会像亚硝酸盐那样让孩子短期内立即中毒,可如果长期用蔬菜水冲调奶粉,后果也可能是家长难以承受的——

孩子长期无法充分消化吸收配方奶中的营养成分,导致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生长发育问题。

冲奶粉
要对卫生问题严防死守

话说回来,新闻里提到的微生物问题,确实值得大家重视。视频中的朋友圈截图提到家长的蔬菜汤是“煮一顿、喝一天”,这样的操作确实会为微生物滋生提供绝佳的条件。

婴儿的免疫系统不比成人完善,特别容易受到食源性感染,而配方奶粉在生产、冲调、保存的过程中都可能受到微生物不同程度的污染。

欧洲食品安全局发布的一份有关婴儿微生物风险和配方奶粉冲调的意见中提到:

摄入感染阪崎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婴儿配方奶粉是婴幼儿感染患病的重要原因,并且可能严重影响婴幼儿的发展和健康,甚至导致婴儿死亡。

不过,家长也不必因此过于焦虑,感染疾病毕竟是小概率事件,至于其他对人体无害的微生物,健康婴儿是可以容忍少量摄入的。风险最大、最需要格外注意的其实是新生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免疫低下的婴儿,他们比健康足月儿更容易中招。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发布的《如何冲调婴儿配方乳粉》指南中也明确指出:

婴儿配方奶粉并非完全无菌,它可能含有会导致婴儿发生严重疾病的细菌,正确地冲调和保存婴儿配方奶粉,可以有效地降低患病风险。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官方指南👇

总而言之,一定要严格按说明书的要求冲调奶粉,不要给细菌病毒任何入侵的机会,尤其注意以下几点:

1、冲奶前用肥皂和清水洗净双手,充分消毒奶瓶;
2、用70°C以上、静置不超过30分钟的热水冲调奶粉;
3、冲调超过两小时的奶不要再喝。

国庆假期快到了,给一部分奶粉喂养的家长提个建议:如果你想要提前冲调好奶粉随身带着,也不是不行,但一定要注意全程冷藏。

奶粉冲调完要快速冷却并放到冰箱中(温度不超过5°C),出发之前再把奶瓶从冰箱里取出,立即放在装有冰块的冰袋里,有需要的时候再加热。

如果无法做到严格冷藏,那就不要提前冲调奶粉,而应该即冲即饮。

上火是个伪概念
不要迷信延误治疗

回归到事件本身,其实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并不是用错了水,而是家长认为孩子会“上火”的错误观念。

用菜汤冲奶粉并不能给宝宝“清火”,因为“上火”根本就是一个伪概念。

孩子所有不明原因的健康问题,比如喉咙痛、口腔溃疡、尿黄等等,都被归结为上火。这些问题有些是自限性,通常能自行恢复。而有的则是要明确背后的病因,才能让问题得到解决。

下面给大家归纳了一部分问题的病因:

1、病毒感染:手足口、单纯疱疹、疱疹性咽峡炎......;

2、细菌感染:链球菌性咽炎、猩红热、痘痘(跟痤疮丙酸杆菌有关);

3、眼屎多:新生儿泪囊炎、结膜炎、麦粒肿;

4、大便干结排便困难:饮食结构单一、饮水量少等;

5、流鼻血:抠鼻子、鼻腔异物、空气干燥等

6、其他:冷空气、烟雾刺激、过敏原吸入等都可造成咳嗽、咽痛的症状。

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

如果你家孩子动不动就“上火了”,请好好回顾一下,孩子的饮食是否均衡?手卫生是否做到位?有没有接触其他感染人群?

可别再笼统的觉得孩子上火了,也别再信所谓“清火产品”,免得肥了商家,害了孩子。

end
参考文献:

1、https://www.who.int/foodsafety/publications/micro/PIF_Bottle_ch.pdf
2、https://www.nhs.uk/conditions/baby/breastfeeding-and-bottle-feeding/bottle-feeding/making-up-baby-formula/
3、https://www.efsa.europa.eu/en/news/efsa-panel-advises-how-avoid-microbiological-risks-infant-formulae-home-a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