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村庄丨越城壶觞村:十里壶觞醉乡人
从绍兴市越城区主城区一路向西,沿胜利路驱车约7公里,到达位于胜利西路与尹大线交叉口的壶觞大桥。桥下鉴湖悠悠、清波荡漾,桥后的小村便是东浦街道的壶觞村。地处鉴湖之滨的壶觞,古时村民原以种桑、养蚕、农耕为生,故又有湖桑、扶桑之称。后来随着酿酒业的兴盛,又更名为壶觞。据史料记载,壶觞原为唐代诗人方干隐居之地,明祁彪佳《越中园亭记》“柳西别业”节云:“鉴湖之滨三山下有村曰:壶觞,古方干里也。”它还是陆游诗中的“西村”,与陆游的三山故里相邻。
村子得名 与酒有关
记者查阅东浦镇志了解到,古时酒具可分为三类:一煮酒器:爵、角、盉等;二盛酒器:尊、觥、卤、壶等;三饮酒器:觚、觞、杯、散、丰等。“壶”与“觞”都是盛酒的器皿,怎么会成为地名的呢?这里还有个民间传说。
酒具随着酒的产生而出现。绍兴黄酒驰名中外,它的发源地就在东浦,而壶觞在东浦境内。在《东浦古镇神韵》一书中,有一篇由熟知东浦古镇历史的沈厚夫老先生收集整理的关于壶觞地名由来的民间故事。
鉴湖边上的柳姑像
很久以前,宽阔的鉴湖有百余里长,湖面无桥,农夫出畈到对岸干活必须乘船。在湖北岸的一个村里,有一个父母早亡的小伙名叫吴双。芒种季节,吴双早早起床烧好全天饭菜,吃完早饭后便带上午饭到岸边搭乘便船过湖出畈。晴雨多变的梅雨时节,刚刚还是骄阳高照,一忽儿就乌云密布,突然间一声闷雷从远处滚来,邻居朱大伯高喊:“吴双,快,乘船回家,否则阵雨淋头了。”吴双直奔岸边,一大步跨上船,一撑竿船就驶离了湖岸。船到湖心,他才想起自己带的午饭忘在了田间。
连着下了两天的雨,到第三天,吴双一觉醒来发现窗外已阳光普照。这时他听到朱大伯喊:“出畈哉,吴双快些。”匆忙中,吴双只得空着肚子去搭船。干活到中午,他感到干渴饥饿,想起前几天还有碗饭忘在这里,于是跑到田塍边沟底处,可揭开饭盖一看,“麦煮饭”变成了“稀粥”。饥肠辘辘的吴双不忍把“馊饭”倒掉,同时还闻到这饭不但没有酸臭气,反而有香味,忍不住尝了一口,越吃越想吃,竟把这一大碗“馊饭”吃得精光。很快他就觉得血气上涌,阵阵眩晕,还以为吃坏了肚子,就趴在田塍上休息。过了好些时候,吴双一觉醒来,只觉得疲劳顿消,手脚有劲,干活力气倍增。
吴双回家后,继续仿制这种“馊饭”,还把香甜的“馊饭”分给乡亲们品尝。大家纷纷效仿制作,有人发现把别人的香甜“馊饭”倒进自己的“麦煮饭”,更有把握制成香甜的“馊饭”,这就是现在的“甜酒酿”。
为了不受节气限制,且便于保存,古人在此制作基础上不断改进提升,就出现了蒸饭发酵、榨酒取渣制酒程序,绍兴酒便由此产生。后来人们把“吴双”谐音成了“壶觞”。
“十里壶觞” 几度繁华
“绍兴酒,鉴湖水”,紧靠鉴湖的壶觞,明清时多有酿酒作坊。壶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陈建富说,壶觞有个叫“柳西亭”的自然村,在古时壶觞,“柳家”很多都是做酒的。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该地已少有酿酒作坊了。
“据传,清时壶觞村前有一座小岛,古人曾在岛上筑'流觞亭’。”陈建富说,日久湮圯,现在已看不到这一处曾为历代文人墨客举杯畅饮、赋诗作书之地的“流觞亭”了。而据东浦镇志记载,“流觞亭”曾在上世纪80年代被东浦镇办酒厂作为注册商标。
位于鉴湖边上的新建柳姑亭
南临鉴湖,舟楫畅通,壶觞曾在很多年里都是附近山乡水村农副产品集散之处。在村民中,盛传这样一个说法:“以前,从绍兴城里的偏门跨湖桥,沿着鉴湖水系走,到壶觞是十里路。”水路的便利,使得自宋以来至民国初,壶觞一直集市繁荣、交易兴旺。
村中的一座古桥,是壶觞古时繁华的“亲历者”和“见证者”。该桥为绍兴有名的古桥之一,越谚云:“偏门城外三座桥,吊桥、跨湖桥、壶觞桥。”这座被村民称为“壶觞大桥”的古桥,据说已有200多年历史了,至今仍起到交通南北两岸的作用。
壶觞大桥原系拱梁组合型桥梁。1956年,局部的堤式桥梁和南侧三孔梁桥因漓渚铁矿运输矿石的大吨位船舶航行需要而改建。“改造之后,这座桥南部的桥体成为一座新的高墩梁桥,而北部的拱桥和部分堤式梁桥仍基本保留原状。”陈建富说。
靠近北部拱桥,是曾经的供销社所在。年纪大的村民都还记得数十年前供销社前这条六七十米长小路上的盛况:“路上摆满了卖蔬菜、卖鱼虾的小摊,购物的人群挤挤挨挨,供销社里可以凭票买肉、盐、油、香烟,农机等农资物品也要到这里买,收购粮食也在这儿。”村民张女士回忆,当时东浦南片9个村的村民都赶到这里买东西,甚至福全方向的人也来这里,热闹非凡。
陆游诗中 多有“壶觞”
说起“壶觞”,不能不提陆游。陆游有好多诗写壶觞,写这里的鱼市、柳姑。
热爱绍兴风土人情,一直坚持实地走访并进行相关文学创作的朱祖培老人告诉记者,在他收藏的《越中揽胜》一书中提到:陆游在《春寒》一诗的“过埭船声暮不暄”句中自注道:“湖桑埭去敝庐里许。”旧时绍兴经商船只,往往敲小锣过村,以通知农民卖什么东西的船只到了。陆游“自注”中的湖桑埭也写作“湖桑”,即现在的“壶觞”。
古桥“壶觞大桥”部分
鉴湖自然风景以壶觞、仁让堰和湖塘三段为最佳。陆游晚年生活同这3处地方的关系也特别密切。这在他的诗作中有充分反映,如《秋日步至湖桑埭西》《晓出,至湖桑埭》《夏夜泛溪至南庄复回湖桑归》,等等。
壶觞是酒业闹市,又是“鱼市”。陆游曾在既是酒村又是鱼市的壶觞,泛舟作诗《九月三日泛舟湖中作》,诗中讲道:“儿童随笑放翁狂,又向湖边上野航。鱼市人家满斛日,菊花天气近新霜。重重红树秋山晚,猎猎青帘社酒香。邻曲莫辞同一醉,一年客里过重阳。”诗中的“鱼市”就是指壶觞。
他在著名的“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镜湖”的《思故山》长歌中也写到:“柳姑庙前鱼作市,道士庄畔菱为租。”“柳姑”何许人也?据说有几种说法:一是替人治病,保船平安的圣女;二是大禹治水时在大禹身边的圣姑;三是齐梁间贞女。如今,柳姑庙不在,在尹大线上的壶觞大桥东侧,有水中柳姑塑像以及柳姑亭,亭子立柱上一副对联:“貌擬芙蓉临水立,魂归庙宇护民忠”,由此可以窥得柳姑的故事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