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华为失去荣耀

11月17日一早,华为官宣,整体卖掉荣耀手机业务。

收购方是一家新成立的公司,华为在新公司不占有任何股份,也不参与经营管理。切割得干干净净。

新公司显然是专门为这场收购而成立,专门用于将荣耀手机与华为进行切割,其股东包括深圳国资和30多家荣耀手机的代理商和经销商。

华为就此失去荣耀。

卖掉荣耀的原因非常简单。华为的公告第一句话就解释了,“产业技术要素不可持续获得”——直白地说,美国的制裁导致华为不能买到足够多的芯片“供养”荣耀这个品牌。

美国的制裁,就是强迫华为退出“全球体系”,不仅自己不跟华为玩,还让其朋友不跟华为玩,不给华为提供手机芯片。好在,美国并没有强大到对华为生杀予夺的地步,好在美国的所谓朋友也各怀心腹事。目前华为受到最大影响的业务,看来也就是手机。

没有芯片的荣耀手机,就是一个“手机模型”。不能持续获得芯片,华为手机或许只有死路一条。砍掉荣耀,将现有的芯片用来维持华为的高端手机品牌,是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此事颇具象征意义,至少可以解读出以下4点:

1,华为手机虽然被很多人看作“民族品牌”,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外国的关键配件。智能手机就是一个全球技术的集成,本质上,它不可能是“纯粹国货”。

2,美国对华为的制裁确确实实地对华为产生了实质性的影响,或者说,美国以芯片制裁华为,打准了要害部位。

3,中国作为手机产业大国,华为作为中国顶尖的科技企业,目前确确实实解决不了芯片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家国情怀、豪言壮语,也不是通过烧钱就能在短时间内解决的。

4,即便是华为这么实力强大的企业——不缺钱、不缺科学家、不缺战略、不缺坚定意志的优秀企业,如果不能“外循环”,也会立竿见影地受到巨大的负面影响。

沿着这个思路去想,你可以把华为看成一个“国家”。

当一个国家不能充分融入或被迫退出全球体系,就难以避免地要承受经济上的代价。

所以,一个进取的国家必然是追求和倡导全球化的。同样,一个封闭或被迫封闭的国家,前景是暗淡的。

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那不过是用来鼓舞人心的,完全靠自力更生强大起来的国家和企业并不多。

任正非是一个明白人。他曾在2019年9月公开表示,“我不会走完全自力更生的道路,这样只会得到一个封闭的结果”。

现在的问题是,有人逼华为“自力更生”。就是在这种逼迫之下,曾经对保持手机世界第一地位信心满满的任老板,放弃了荣耀——就在一年前,在被问及华为是否仍然可以成为世界第一大智能手机品牌时,任老板说,“这不成问题”。

大概,没有多少人比任正非更明白这个世界运行的逻辑。

在深圳,从一个极小的公司,做到全球最大的科技企业之一,华为见证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也是这个奇迹的一部分。或许,你可以将华为的发展壮大的过程看成是中国经济爆发式增长的缩影——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从一穷二白做到了与巨人比肩的地步,这难免不让人骄傲、自豪。

确实,中国人的自豪感在过去若干年迅速地暴增了。被西方在经济和文化上“压迫”了100多年的中国人,在内心深处很久很久没有中国人的“荣耀感”了。在西方文明的挤压之下,中国的一些精英曾经倡导全盘西化,甚至主张放弃汉字。那种“自卑感”,是当年“干啥啥不行”所致,是当年“人穷志短”所致。

如今,之所以重新获得“荣耀感”,并非是中国人在过去的40年中变得更聪明了,也不是在过去的40年中变得更勤劳了,也不是在过去40年发现了什么真理,而是回到了历史上曾经走过的路。

历史没有新意,未来也没有新意,就是兜兜转转。以中国的地理环境,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只要和平、统一、开放,中国繁荣一定是大概率现象——荣耀的获得,总结起来就是这么简单,但是实现起来却难免筚路蓝缕。

在和平、统一、开放这三大要素里,恐怕只有开放是主观上可以实现的,因为开放是一种态度,而和平与统一常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即便是开放,也可能会遇到你愿意开放,别人对你关门的特殊情况。

这种偶发情况,不幸被华为遇上了,于是有了不得不“放弃荣耀”这样的插曲。

是的,目前来看,这就是个插曲,以华为的体量,只要有开放的心态,这种插曲绝不会致命——如果任老板高喊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那恐怕就会有更大的危险了。有时,所谓命运,即明知不对仍得这样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