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呈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2020年6月2日晚上的“云中相会”网上论坛,大家在一起,可以说是进行了一次学术会餐,也可以看作第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全体同仁,借李凤亮书记搭建的平台,就我们这一届的工作以及努力和付出,向大家做了一次汇报。同时,也和大家一起展望了艺术学理论未来发展的方向、前景。这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可以这样说,本届学科组在我们七位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做了一些工作,借这个机会向大家作了汇报,也谈了一些我们的设想,并与全国高校的同行们进行了交流。大家都说得很好,我很受启发。我想要说的,也正是李心峰教授在发言中所强调的,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得以设立,艺术学从一级学科发展为门类,是我们党领导下的高校几代专家学者长期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我们不能忘记中央音乐学院赵沨老院长;也不能忘记儒雅气十足、在学科组工作多年(连任三届),并且在从一级学科升格为门类过程中作出重大努力的于润洋老先生;不能忘记东南大学的张道一老先生,他多年来奔走呼号、八方游说,使大家取得了最后的共识。经过大家十余年不懈努力,艺术学于2011年终于升格为门类了。那一年,我曾经动情地向大家汇报说,据我所知同时申请的还有刚在2008年办完奥运会的体育学和要重视人才培养的以中组部为牵头单位的人才学等,结果都没有获准,只有艺术学升格为门类了。这来之不易,可以说是中国高校学科发展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标志——标志着中华民族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从文化自信、艺术自信,到真正认识到艺术学在整个民族的学科建设、学术建设、思想建设、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重大意义。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时大家援引钱学森先生的名言——当代人类的思维主要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这两种,而21世纪以来,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交融互补是造就新的创造性人才的必经之途。所以,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造就高端人才和提升整个国民素质,我们的高等教育高度重视艺术学,将之升格为门类了。这一点,我们要真正认识其深远意义,不仅要知道其来之不易,更要珍惜这个成果!我认为这是尊重学术的前提。我们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本届是五年,上一届也是五年,相比较而言,这五年比前五年的进展要大一些。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前五年总是争论不休,围绕有没有整体艺术史,艺术学理论中三个主干学科——艺术理论、艺术史、艺术批评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争论不休。而这五年的发展,王一川教授在发言中已经作了简单总结,我非常赞同。我认为,艺术史与各门类艺术史的关系,就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既要重视各门类艺术史的理论,同时也要重视打通了各门类的整体艺术史,它们有交叉、有重复,更有区别。正如周宪教授所指出的,美学与艺术学有交叉与重合,实际上整体艺术史与各门类的艺术史也有交叉、重合。我对只承认有美术史而不承认有艺术史的同行讲,照你们的逻辑,岂不只有具体的国画史、油画史、版画史、雕塑史……哪来什么美术史。这实际上是从哲学思维层面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取得共识,不应再无休止地争论下去了。我提出如下建议:第一点,希望我们面向未来,真正从哲学思维层面上摆脱长期羁绊我们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好像从事门类艺术史的就不赞成有艺术史,而从事艺术史的就否定门类艺术史的地位和作用,这都不对。我赞同学科组取得的共识,要用一种“执其两端,统观全局,关注中间,兼容整合”的辩证和谐思维来进行艺术理论的学科建设,既重视门类艺术史,也重视整体的艺术史,关注中间尤其是它们交叉的部分,用一种兼容整合、辩证和谐的思维去取代过去长期习惯的二元对立、非此即彼的单向思维。对自己国家民族的艺术史、美术史与世界人类的艺术史、美术史,也要用这样一种思维方式,既“各美其美”又“美人之美”,然后实现“美美与共”,兼容整合,不要只强调一端,为了一端而否定另一端。我们长期争执,不免产生内耗,现在要尽快达成共识,增强艺术学自身的能量,使之在造就这样一种具有高远境界、真正全面自由发展的人,筑就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成人之路”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艺术学的神圣职责。可以这样说,在这方面,它跟美学与美育目标一致,是其中的一部分,但不能够完全被别的学科所取代,它是独立存在的。第二点,我们形成了共识,团结起来干什么呢?现在紧要的任务是什么?我认为,一是艺术学理论这个学科的体系建构要夯实。王一川教授指出了这个学科中什么是导向、什么是主干、什么是基础,我们应该在这方面下工夫;还有应用方面派生出来的很多相关研究方向,要弄实,弄科学,其逻辑联系在学术上要站得住。这是对内,是对艺术学理论自身来说的。对艺术学整个门类来说,我呼吁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把一些仅仅用一级学科的数额来限制的,实际上并不科学、并不存在的学科,整理清楚。比如,世间哪有“音乐与舞蹈学”?只有音乐学和舞蹈学。哪有“戏剧影视学”?没有,只有戏剧戏曲学和电影学、电视艺术学。该分开的就要分开。既然原为一家的美术与设计,当时都强调要分开,分为美术学和设计学,那么,为什么不能分清楚音乐学、舞蹈学、戏剧与戏曲学、电影学、电视艺术学?它们不属于一个类别,有区别、有差异。学科建设就要搞得精准一些,不能糊里糊涂、含含糊糊的。再一个派生出来的问题,我还想谈一点看法。我们千万要立足自身,把自身基础打牢之后,再去考虑我们和其他学科的联系。比如说,我很敬佩中央美术学院的范迪安院长,他现在对美育抓得很紧,成立了美育中心,全国政协会上他提出一个提案,要建构美育学。我看到很多同志给予高度评价、赞扬。他的初衷无疑是很好的,但是恕我直言,我觉得现在不是在艺术学下面五个一级学科外再加上一个美育学的问题。原因很简单,所谓美学,乃是人类对审美创造和鉴赏实践抽象概括出理论的学问;所谓美育,乃是人在这门学问指导下培育审美创造和鉴赏能力的实践。如果设立美育学,岂不转了个圈,因为美育学就是美学。美育是培育人的一种美学实践,如果有了美育学就等于是美学中增加了一个分支。美育学如果成为一种学科,它是应该在美学下面、和美学里面的各分支学科发生联系更科学呢?还是与影视、音乐、舞蹈、美术、设计放在一起更合适呢?实际上,美育是贯穿这一切的。那么,它与美学原隶属的哲学又是何关系呢?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它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又是什么关系呢?是否还须设立德育学、智育学、体育学、劳动教育学?它们与教育学又是何关系呢?如果逻辑上讲不通,就都乱了。我建议,现在艺术学门类和艺术学理论都要在稳定自身的情况下去求发展和创新,大家要形成共识;一乱的话,以后究竟会怎么样就很难说了。我今天非常感动,周宪教授讲了很多很实在的艺术学理论要做的事情,包括如何进行学术资料的建设、学术资源的开掘等方面的建议;尹吉男教授则对比分析了中国艺术史与世界的图像学方面的一些联系。我们这个学科组就是这样的,可以说每一位同志都各有专长。我已经参加了五届学科组,前面的我更清楚,那些老先生,他们中的每一位,在一个学术领域都是举旗的,我们当时很协调。比如,音乐上我们听于润洋院长的,再加上武汉音乐学院的童忠良院长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王耀华院长,那时赵沨先生已经走了,他们都是这方面的专家;书法领域,我们听欧阳中石先生的;美术领域,我们听靳尚谊先生、杨永善先生的,等等,大家彼此互补,在一起研究一些学科建设的全局性问题。我想,我们这一届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任务。当然,做得好的地方肯定都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如果有不足,大概是因为我这个跨了几届、专业知识准备不足的召集人为大家服务不周造成的。但是,我们是真心希望留在这个学科组的同志,继续担负起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最后,很感谢李凤亮书记搭建这个平台、李心峰教授做这次媒介,让我们能有这么一个机会,通过最现代化的方式,在“云”上相会,跟大家交流;衷心地祝愿艺术学门类学科——艺术学理论越来越好!祝愿高校的艺术学理论为培养精神解放、全面自由发展的新人,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本文作者仲呈祥
责任编辑:崔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