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让考生评三筐稻谷优劣,刘伯温脸色剧变:有人要死了
“太平无事民康日,正在调和理顺秋”,你能想象这句平淡柔和诗句竟然出自生性多疑,喜好杀戮的明太祖朱元璋,毕竟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在历朝历代都是褒贬不一,存在很多争议,不过在总体上来说朱元璋还是功大于过的,可是他滥杀无辜,造下深重的杀孽实在是让人难以接受,可又不得不承认他在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建树,这也让人们对其重新审视并深感敬佩。
而朱元璋作为布衣出身,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曾经的放牛娃挨饿受冻,当过乞丐甚至为了生存当过和尚,直至后来才在机缘巧合下参加了起义大军,一步一步成为将领,但是谁也没想到这个无人问津的小卒最后居然是不可一世的明太祖,而正是这样的经历也让朱元璋自幼体会到民间疾苦,所以在位时也是大力发展民生,积极建设明朝的社会,所以也算得上是一位治世的明君。
在建设明朝的时候自然少不了选拔人才,而通过科举制度状元及第的考生要进行最后殿试,也就是面见皇帝,接受皇帝的考验,通过后才能真正走入仕途,可朱元璋给这三个考生的题目居然是让他们去评定三筐稻谷的优劣,当刘伯温看见这一做法后大惊失色,在一旁称皇帝这又要杀人了,那这其中究竟有着怎么的故事呢?
布衣出身,却成为一代传奇帝王
明太祖朱元璋的经历可以说是充满了千难万险,曲折坎坷,毕竟平平无奇的他,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什么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文化,要想在乱世之中生存谈何容易,所以最初的朱元璋就如前面所讲的,流离失所,落魄的没有人样,要不是好友汤和引荐成为起义军的一员,朱元璋这辈子可能就是碌碌无为,甚至没准落个客死他乡的结局。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或者说朱元璋命该如此,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或许只有他经历过这样的洗礼才能有更好的命运吧,所以成为士兵的他抓住机会,骁勇善战,在社会上摸爬滚打更是深谙为人处世之道,所以朱元璋越走越高,不仅拜元帅郭子义为义父,还娶了他的义女,可以说是爱情事业双丰收,简直就是走上了人生巅峰。
也正是在此之后,朱元璋的人生开始慢慢发生转变,地位也得到越来越高的提升,后来等到郭子义去世,朱元璋也是继承了他的军队,并且随着势力的越来越强大,朱元璋开始招贤纳士,获得了刘伯温,李善长等谋士,又有徐达,常遇春等猛将。就这样朱元璋先后击败张士诚和陈友谅等强敌,最后废小明王自立大明王朝,自己也是登基称帝,开始建设自己的雄图霸业。
百废待兴,科举取士选拔人才
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天下刚刚平定,社会发展因为曾经的战乱遭受了极大的破坏,人们生活困苦,朝廷也缺乏一定的人才治理天下,这个时候就需要招揽更多的人才为自己服务,而最官方,最正式的方法无疑就是流传千百年的科举制度,所以朱元璋自然要恢复学校教育,再次重启科举制度,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和治国之人才,并且为了保证这次科举考试客观公正和最大程度的选拔人才,朱元璋甚至亲自安排这次科举考试,可见朱元璋对其是多么重视。
而这次科举考试也是没有辜负朱元璋如此费尽心血的付出,选拔出来八十多个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毕竟能参加最后的殿试那肯定是没有宵小之辈或者是浑水摸鱼的人,这也让朱元璋也是十分欣慰和高兴,毕竟总算是有人可以辅佐自己治理大明王朝的江山建设了,于是朱元璋按照程序对这些学子进行殿试考核。
可是朱元璋并没有按常理出牌,既没有考文学常识,也没有考诗词歌赋等等,而是派人抬来了三筐稻谷,并且让这些考生都来评价这三筐稻谷的优劣,这让这些考生一头雾水,文武百官也是充满疑惑,谁不知道朱元璋意图何在?看似很简单但又感觉不会那么容易,但也没有办法,既然是考题那就只能如实回答三筐稻谷的优劣。
评稻谷优劣,背后竟有这样的深意
其他人基本上没看出什么端倪,但是刘伯温脑筋一转瞬间明白了朱元璋想要干什么,不由得大惊失色,朱元璋甚至还问刘伯温可看出优劣,刘伯温却回答自己愚钝可以看出优劣,一旁刘伯温的学生杨宪对于自己老师这样的回答十分不理解便问自己的恩师刘伯温,这三筐稻谷的优劣很明显,为什么您没看出来呢?
此时的刘伯温脸色慌张,悄悄告诉自己身旁的弟子杨宪,这个考题和氛围一看就是要出事,即使知道也不能如实回答啊,杨宪也是左思右想感觉到了这其中存在的不对劲,与此同时这些考生也是对于这三筐稻谷一一评价优劣,一筐优一筐平一筐劣,而在评价完朱元璋开始发言,解释这考题背后有着怎样的深意。
首先第一筐优等的稻谷出自扬州也就是杨宪管辖的地方,因其治理有方粮食丰收有余,质量也是处于上乘,而中等的那筐是出自太仓守所管辖的地区,因玩忽职守所以粮食就显得比较普通甚至是有些劣质,那最后一筐是出自军仓,不仅稻谷谷粒不满,甚至掺杂空壳和杂草,可见管理此地区的官吏是怎样的腐败,对于地方的治理又是怎样的疏忽。
于是朱元璋恩威并施,赏罚并重,有功的杨宪升官加爵,玩忽职守的直接革职,而腐败地方贪官污吏当众斩首,这样的做法无疑给各位考生上了一课,让他们要为官要为民造福,不可能贪赃枉法,同时也是杀鸡儆猴给每一个考生看,让他们清晰的知道胆敢违背自己职责会受到怎样的惩罚。
而如果勤勤恳恳自然会得到晋升,因为这次考试相关的腐败官员被直接处死,这也是为什么当时刘伯温装愚钝的原因,因为朱元璋要通过这个机会杀掉一些贪官污吏,刘伯温自然不能去评好坏,要不然到时候会引来众多麻烦,仇恨也会归结到自己身上。
结语
从上述来看,朱元璋虽然有些残暴杀戮,但是对于国家治理和造福百姓上面还是很上心的,不得不承认从这方面来讲朱元璋算得上一代明君,而这个故事也让我们了解到,身为父母官要为人民服务,正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烤红薯”,只有造福于民,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真正实现政权的稳固,那样的江山基业才能流传千古。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