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因素-信息处理能力
关于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分析文章有很多,维度包括性格、思维认知、情商、执行力等,然而大都没有说到本质,指导实践的意义不强。本文以新的视角-信息处理对该问题进行另一层面的本质分析,从系统角度启发知行开悟,拒绝鸡汤。
(一)先看一下形而上的层面:信息的本质
我们都知道,物质、能量、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其中能量最本质,物质是能量的实体形态(质能公式),那么信息是什么?为何也是世界的基本要素之一呢?
从最基本的层面上,我们可以给信息下一个定义:信息是物质能量的变化规律和属性。信息的载体是物质或能量。
也就是说,信息依附于物质能量,没有物质能量,也就没有信息。而有物质和能量,就必然会有变化,那么也就必然会产生信息。
既然信息是变化规律,那么是否隐含着要有一个观察者去感知和发现它呢?换个问法,信息到底依不依赖于人而存在?它是独立存在的东西、还是只是人的头脑里面定义的?
从信息的处理过程我们能得到一些启发:信息的产生和传播为生产端,信息的接收和使用方为消费端;理论上,消费端不影响生产端,但因为有了生产和消费的闭环,信息才真正产生了意义。
由此可知,信息与人类息息相关。人类通过观察思考世界的变化,从中获取信息,得到认知,这是信息与认知的联系。人们认知的实际上是世界的信息。某种程度上看,生命的出现也是为了获得信息,更好地应对环境变化,为自己的生存服务。
当我们以信息的底层视角看世界,很多问题将变得通透。
(二)人与人的差距
信息是如此基础,然而每个人从生下来就对信息的感知角度和处理能力千差万别,这也造成了不同人之间人生轨迹的巨大差异。每人大脑对信息处理的参数差异,造成同一件事不同人看到和做的选择都大相径庭。
当我们盘点信息的获取、挖掘、思考、判断、加工、利用、预测等各个环节,发现每个环节人与人的差距都被一步步拉大。
信息的获得
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每个人的家庭、工作、社交圈子等这些固有的渠道源,这是难以改变的层面。那些有可靠信息源的人,其机会是其他人几乎无法逾越的鸿沟;这个层面将人分得很开。
另一个是公开的信息源,包括国际、社会、身边、历史等,人人都可能接触到,但这部分信息混杂错乱、真真假假,需要挖掘、清洗、验证等。那些善于从公开信息源挖掘思考现象本质的人,也能看到更多机会,拉开与他人的差距。
信息的处理“效率”
大脑对于信息的处理效率直观反映的就是人的木纳和灵光。同样的信息,从表象中能一眼洞穿本质的人,注定过着与其他人截然不同的人生。生活中的很多竞争其实比的是对信息的反应速度,快人一步,这是制胜关键。
虽然这个过程有很多先天的成分,但对于关键信息的敏感、快速判断等能力,仍可通过平时的深度思考、判断验证等进行刻意训练。当能更快地根据信息准确作出判断,往往也能占据先机。
信息的利用
也分两个层面,一是基于已有信息,通过具体事项的执行力,拉开与其他人的差距;另一个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或独占鳌头、或迷惑对手,占据优势位置。显然后者手腕更高,但也极易遭人唾弃。
信息的预测和提前布局
这是基于对规律的把握和认知,进行预测、提前布局,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预测的准确性体现的是认知的深刻程度和眼界,该能力是内化的核心竞争力,随着时间推移,能将人与人的差距极大地拉开。
(三)信息给人的一些启示
信息是人们主观能动性中最有机会改变的部分,是一个明确的努力方向,那些成功的人往往把信息放在第一位。然而,信息也没那么轻易去把握,一些常见的典型问题如下:
信息过载
互联网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浩如烟海,让每一个人有机会读到过去读不到的书、了解过去无法了解的事。但光是一天产生的信息量,人几辈子也读不完,选择甄别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了解的信息越多,如果没有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极易让头脑混乱,不如不了解。通过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训练自己的分析判断,是一个闭环的提升过程。
信息茧房
与信息过载相对地,是信息茧房,人只被动地接受系统推荐给你的“感兴趣”的信息,忽略其他的信息,久而久之会越来越闭塞,判断力下降。
信息过载和信息茧房虽然相对,却是同时出现的过程。唯一的破局点就是,理清自己要什么、主动去查找信息,而不是一味被动接受。
写在最后
需要说明的是,不要单一地看任何信息,本文也只是一个维度,要多从系统的角度去综合思考信息。其他的维度如,结合社交看信息:想要得到信息,去结交对应的朋友;与通过认识的朋友去获得信息,是两种不同的处事逻辑。
认知的目的是为了通透明理、并指导执行,最后通过实践反过来提升认知。这是信息的螺旋上升过程。让我们在这个精进之路上博观约取、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