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历代玉器’的工艺特征

作者--陈希民

中国玉器的加工,己有八千年的历史.可追溯上万年,出土资料证明.据今七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史前人类早期制作的打砸玉器;

早期工具简单.可简要概括为'如切如搓.如琢如磨':'切'指给玉石开片,早期可分为两种1.木片加解玉砂切割2.绳索加解玉砂切割;

'搓'指给玉器手工钻孔,类似'钻木取火'.早期一般有两种1.用禽兽之骨加解玉砂钻孔.在玉器上会留下管钻痕迹2.用尖锐的石英岩之类.加解玉砂徒手钻孔.在玉器上会留下桯钻的痕迹(后期逐渐发展为在这些钻头上加一些套索.形成相对省力的工具)。

'琢'指给玉器加工整形(用不同的玉石打砸器物.使其形成雏形).这种加工方法为新石器打砸石器的工艺特征;

'磨'指给玉器抛光使表面好看。'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指后来先民们用.硬度更大的岩石制成解玉砂用来碾磨玉石,利用绳索.木杆.骨片.兽牙.及各种石器再加解玉砂.来通过慢慢的碾磨使玉石成形。

'红山玉器'用推.磨.削.刮等方式;

'良渚玉器'上细如发丝的细阴线用徒手刻划;

'夏代玉器'用砣轮碾磨加手工刻画.方式称'勾'法(又称勾防)与'彻'法(这两种工艺使两条平行线产生了差异.而具有层次感);

'商代玉器'用铜砣加解玉砂琢玉.会留下明显的砣轮带动解玉砂的碾磨痕.铜器硬度软.碾磨较浅.砂磨超出轮廓痕迹明显(放大镜下线条毛躁);

'西周玉器'早期为商晚特征.中期有了自己的'一面坡'工艺特征(一面坡工艺.是中国玉器史上第一次让阴刻线底槽发亮)但这种大面积的磨成陡坡需要较为坚硬的砣轮工具

(夏.商用铜砣.自身磨损大.阴刻线断面多呈半圆形.浅而宽,西周晚至春秋早.出现铁器.铁制砣轮硬度大.提高了加工精度.可以砣岀呈v型的细而深的线条);

'春秋玉器'是铜砣与铁砣的过渡期.炼出的铁器相比后期要软,如'钝刀雕木头'般的砣痕(阴刻线的拐弯处砂磨痕特别明显).但纹饰饱满繁褥而不亮丽;

'战国玉器'由于砣具与砣速得到了提高.第一次出现阴刻线底部比平面亮;

'汉代玉器'与战国玉器在阴刻线拐弯处出现了.明显的砣轮断刀连结痕迹(这个期间砂磨痕与砣轮痕共同存在);

'魏晋南北朝玉器'沿袭了汉代风格.但已萧条.工痕较软.做工不精(精工少),游丝毛雕虽细加发丝.但往往有长的断刀痕;

'隋唐玉器'刻工精细.细线条多.带用减地法,整体更加写实.常在阴刻线上以粗深线勾勒主要轮廓.在此基础上又用细线刻画细部(俗称'砣上加砣工艺'),

刻线带有绘画性.使玉器更具装饰鉴赏化;隋唐以后随着砣具与砣速的飞速发展.玉器的阴刻线条流畅.表面光润.纹饰如刀切一般.刚劲挺拔而砣痕越往后越不明显,这期间阴刻线砣痕为'柳叶形'(包括宋.辽.金时期);

'宋代玉器'倾向于世俗化.商品化,工艺雅致清新.形神兼备.南方工痕细腻工整.北方工痕刚劲有力,宋代玉器工痕浅入浅出.整体雕刻的线条比较细弱;

'辽代玉器'表面不注意大面积抛光.多呈蜡状光泽,线刻雕刻为主.圆雕因料赋形,设计上讲究成双成对.均衡对称;

'金代玉器'以镂雕加阴刻为主(圆雕少)线条宽细兼备.刚柔相济,构图主次分明.产生'剪影'效果,镂雕由平原走向多层.立体;

元.明.清以后依旧是唐宋的琢玉特征,但阴刻线痕迹更为深刻.线条锋芒毕露;

'元代玉器'以大为美.不拘小节.打磨不讲究,内部制作较粗.只强调表面的完善,多层镂雕发挥极致(起花可达五六层)

而层次分明.具有强烈的透视效果.构图上留有余地,常用深痕阴刻线(线条粗重.起止痕明显)线条不匀.常有失控的出锋现象.打磨面积少而显粗糙(玉表常留有原始砣痕)棱角分明.刀法浑厚;

'明代玉器'的早期.玉材光泽较强.磨工精润.碾磨遒劲有力(结构简练.线条流畅.有元代遗风),中后期讲究抛光而不注重磨工(趋向简略.线条趋于工细.构图较严整.刀法略显快利.棱角不善藏峰.形成自己的特点)

晚期大型立体器皿件增多,明代玉器油润有闪亮的'玻璃光泽'.注意抛光而在细部处理草率.底子不平整而称麻地.故有'粗大明'之说;

'清代玉器'是历代之集大成者,阴刻线条一气呵成.连惯性好.地子平净干净.构图繁缛繁杂.抛光细腻呈蜡质或油脂状光泽,特别是'乾隆工'讲究.精.细.密.满.风格,要求'镂雕务精.碾琢务细.构图务密.纹饰务满',工艺平直圆润.转折流畅自然.一气呵成.结合紧密,绝无断刀或续力的接痕或毛碴.宛若天成。

手动砣轮一直使用到建国后五六十年代,七八十年代后至今使用高速电动机具代替手动砣轮,用人造金刚砂代替过去的解玉砂,这样的新砣具转速每分钟上万转(古代手动砣速.每分钟上百转至几百转)被称为电动砣具。

(0)

相关推荐

  • 明清时期玉器工艺鉴赏

    玉不琢不成器,俗话说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古人琢玉必带祥和吉意!在没有任何电动工具的时代,可想而知完成一件带着复杂图案琢工的玉件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因此, 当今玉易得,古代玉难求! 如何快速评判 ...

  • 断代辨伪【4】 ——从雕工鉴识古玉

    中国古代玉器的雕刻不外乎阴雕.阳雕.浮雕.圆雕.镂雕.各种线刻等.各个时期生产工具不同,大致分为"他山之石攻玉"时期.青铜工具时期.铁质工具时期,它们决定了当时的琢玉工艺的差异,在 ...

  • 历代玉器玉材使用特征

    夏商周时期 玉料块度不大,而且颜色较杂,有白.青白.青.绿.墨等.很多玉器都带有玉皮,颜色不纯,石性较重.商周时期一些形体较大的礼制玉器,如戈.矛.戚等,使用牙黄色或黄色玉料专门制作的,这种玉料玉质细 ...

  • 古玉界:文化期玉器的工艺特征

    镂空是古代玉工利用某些制玉工具,将玉器透穿成空,以突显玉器造形或纹饰的方法.这种制作工艺,从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一直兴盛不衰,而且镂空的工具与方法,还会随着时代背景的转换而改变,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 ...

  • 浅析良渚玉器的工艺特征(3)

    陈逸民陈莺 4.良渚玉器兽面纹的刻制工艺 从现代工艺美术的视角来观察良渚玉器的雕刻工艺,就会发现,良渚先民们已经能够熟练地运用各种雕刻技法,比如线刻.浅浮雕.凸雕和透雕等工艺,来表达器物和纹饰,以突出 ...

  • 历代炉钧釉瓷器的工艺特征与装饰艺术特色

    炉钧釉,又称炉均釉,是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在仿烧钧釉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低温窑变花釉新品种.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发展,无论烧造工艺还是装饰艺术均不断承古开新,呈现出一个又一个鲜明 ...

  • 历代炉钧釉瓷的烧造工艺特征与装饰艺术特色

    炉钧釉,又称炉均釉,是清代雍正年间景德镇官窑在仿烧钧釉过程中出现的一个低温窑变花釉新品种.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清末及民国时期的发展,无论烧造工艺还是装饰艺术均不断承古开新,呈现出一个又一个鲜明 ...

  • 明代玉器工艺特征与断代

    广东省博物馆明代螭纹玉牌 玉器以质地温润.光泽优美.雕刻精湛.品类繁多.造型典雅被视为珍宝.中国玉器的历史源远流长,各个时期玉器有各自的特征和用途,或是政治权力的象征,或是物质财富的标志,到如今古代玉 ...

  • 了解下历代玉器玉材的使用特征

    夏商周时期 玉料块度不大,而且颜色较杂,有白.青白.青.绿.墨等.很多玉器都带有玉皮,颜色不纯,石性较重.商周时期一些形体较大的礼制玉器,如戈.矛.戚等,使用牙黄色或黄色玉料专门制作的,这种玉料玉质细 ...

  • 第1332篇  仿制红山文化玉器有什么样的工艺特征

    红山文化玉器有它自身诸多工艺特征. 由于历史的原因,现代人仍然无法依原来工艺将红山古玉仿制的更逼真.因为现代机械设备和工具的先进性已远远超越红山文化时期.能够快速旋转的机械动力,先进的切割与磨削工具已 ...

  • 明代玉器工艺特征速览

    明代玉器工艺特征速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