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一)

小执医整理的知识点,必须学习


1.头晕目眩可见于
A.气虚
B.气陷
C.血虚
D.气逆
E.以上都对
2.气虚证与气陷证的鉴别点在于有无
A.神疲乏力
B.内脏下垂
C.少气懒言
D.头晕目眩
E.自汗
3.以下哪项是血虚证与血瘀证的共同表现
A.心悸
B.脉涩
C.手麻
D.腹痛
E.闭经
4.血虚证的临床表现可见
A.面色苍白,形寒肢冷
B.神疲乏力,气短自汗
C.二者均是
D.二者均非
1、【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气虚,推动乏力,营血不得上荣,则可见头晕目眩(A对)。气陷,清阳不升,清窍失养,亦可见头晕目眩(B对)。血液亏虚,头目失于濡养,亦可见头晕目眩(C对)。肝气上逆,气血上涌,壅滞、阻闭清窍,可见头晕目眩(D对)。
2、【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气陷证多是由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来,或为气虚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以气坠、内脏下垂以及气虚的一般症状为主要表现。故气虚证与气陷证的鉴别点在于有无内脏下垂(B对)。神疲乏力(A错)、少气懒言(C错)、头晕目眩(D错)、自汗(E错)均是气虚的表现,因而气虚证与气陷证均可见。
3、【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血虚证与血瘀证均为血证,血液亏虚,则血海空虚,冲任失充,故常见女子月经量少色淡、愆期甚或闭经;瘀血内阻,血行不畅、新血不生,故亦可致女子闭经(E对)。
4、【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故以面、睑、唇、舌色淡白,脉细为主要表现(D对)。面色苍白,形寒肢冷,为机体失于温煦所致,多见于阳虚,或寒邪侵袭(A错)。神疲乏力,气短自汗,为气虚所致(B错)。

气血津液辨证—气病辨证

要点一 气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虚证是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固摄、防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器组织的机能减退,以气短、乏力、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一) 临床表现
气短声低,少气懒言,精神疲惫,体倦乏力,脉虚,舌质淡嫩,或有头晕目眩,自汗,动则诸症加重。
(二) 证候分析
气虚证所反映的是机体气生成不足,消耗太过的状态,其原因主要有:久病、重病、劳累过度等,使元气耗伤太过;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致元气生成匮乏;年老体弱,脏腑机能减退而元自衰。
(三) 辨证要点
病体虚弱,以神疲、乏力、气短、脉虚为主要表现。
要点二 气陷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虚证是指气虚无力升举,清阳之气下陷,以自觉气坠,或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一) 临床表现
头晕眼花,气短疲乏,脘腹坠胀感,大便稀糖,形体消瘦,或见内脏下垂、脱肛、阴挺等。
(二) 证候分析
气陷多是气虚的发展,或为气虚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一般指脾(中)气的下陷。清阳之气不升,则自觉气短、气坠,头晕眼花;气陷而机体失去营精的充养,则见神疲乏力,形体消瘦;脾失健运,水谷精微下趋,则见大便稀溏;气陷无力升举,不能维持脏器正常位置,故觉脘腹坠胀,甚至出现内脏下垂。
(三) 辨证要点
体弱而瘦,以气短、气坠、脏器下垂为主要表现。
要点三 气不固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不固证是指气虚失其固摄之能,以自汗,或大便、小便、经血、精液、胎元等不固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一) 临床表现
气短,疲乏,面白,舌淡,脉虚无力;或见自汗不止;或为流涎不止;或见遗尿,余溺不尽,小便失禁;或为大便滑脱失禁;或妇女出现崩漏,或为滑胎、小产;或见男子遗精、滑精、早泄等。
(二) 证候分析
本证因气虚固摄失职所致。气不固,包括不能固摄津液、血液、小便、大便、精液、胎元等。其辨证是有气虚证的一般证候表现,并有各自“不固”的证候特点。
(三) 辨证要点
病体虚弱,以疲乏、气短、脉虚及自汗或二便、经、精等的不固为主要表现。
要点四 气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脱证是指元气亏虚已极,急骤外泄,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等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一) 临床表现
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不止,口开目合,全身瘫软,神识朦胧,二便失禁,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脉微,舌淡,舌苔白润。
(二) 辨证要点
病势危重,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等为主要表现。
要点五 气滞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滞证是指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经络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以胀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一) 临床表现
胸胁、脘腹等处或损伤部位的胀闷或疼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窜通、攻痛,症状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按之一般无形,通常随嗳气、肠鸣、矢气等而减轻,或症状随情绪变化而增减,脉象多弦,舌象可无明显变化。
(二) 证候分析
引起气滞证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情志不舒,忧郁悲伤,思虑过度,而致气机郁滞;二是痰饮、瘀血、宿食、蛔虫、砂石等病理物质的阻塞,或阴寒凝滞,湿邪阻碍,外伤络阻等,都能导致气机郁滞;三是脏气虚弱,运行乏力而气机阻滞。气机阻滞的主要机理是气的运行发生障碍,气机不畅则痞胀,障碍不通则疼痛,气得运行则症减,故气滞以胀闷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 辨证要点
以胸胁脘腹或损伤部位的胀闷、胀痛、窜痛为主要表现。
要点六 气逆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气逆证是指气机失调,气上冲逆,以咳嗽喘促、呃逆、呕吐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一) 临床表现
咳嗽频作,呼吸喘促;呃逆、嗳气不止,或呕吐、呕血;头痛、眩晕,甚至昏厥、咯血等。
(二) 证候分析
气逆一般是在气滞基础上的一种表现形式。表现为气机的当降不降而反上升,或升发太过。主要是指肺胃之气不降而上逆,或肝气升发太过上逆。导致气逆的原因,可有外邪侵袭、痰饮瘀血内停、寒热刺激、情志过激等。
(三) 辨证要点
以咳喘或呕吐、呃逆等为突出表现。
要点七 气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指邪气阻闭神机或脏器、官窍,以突发昏厥或绞痛为主要表现的实性急重证候。
(一) 临床表现
突然发生势急、症重之昏厥,或内脏绞痛,或二便闭塞,呼吸气粗,声高,脉沉弦有力等。
(二) 证候分析
形成气闭证的主要原因有:强烈精神刺激,使神机闭塞;砂石、虫、痰等阻塞脉络、管腔,导致气机闭塞;溺水、电击等意外事故,致使心、肺气闭。
(三) 辨证要点
以突发昏厥或绞痛、二便闭塞、息粗、脉实为主要表现。

气血津液辨证—血病辨证

要点一 血虚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血虚证是指血液亏虚,不能濡养脏腑、经络、组织,以面、睑、唇、舌色白,脉细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一) 临床表现
面色淡白或萎黄,眼睑、口唇、舌质、爪甲的颜色淡白,头晕,或见眼花、两目干涩,心悸,多梦,健忘,神疲,手足发麻,或妇女月经少、色淡、延期甚或经闭,脉细无力等。
(二)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血液耗损过多或生化不足所致。可先天禀赋不足,或因脾胃、肾脏病变,生化乏源;或因各种急慢性出血,或因思虑劳神过度,耗伤阴血;或因虫积肠道,耗吸营养等导致。
(三) 辨证要点
病体虚弱,以面、睑、唇、舌、爪甲的颜色白、脉细为主要表现。
要点二 血脱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血脱证是指突然大量出血或长期反复出血,津液亡脱,以面色苍白、心悸、脉微或芤为主要表现的危重证候。
(一)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心悸,气短,四肢厥冷,舌色枯白,脉微或芤。
(二) 证候分析
导致血脱证的主要原因是突然大量出血,诸呕血、便血、崩漏、外伤失血等,也可以是经期失血、血虚进一步发展而成。
(三) 辨证要点
有血液严重损失的病史,以面色苍白、脉微或芤为主要临床表现。
要点三 血瘀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血瘀证是指瘀血内阻,血行不畅,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舌紫、脉涩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一) 临床表现
疼痛特点为刺痛、痛久拒按、固定不移、常在夜间痛甚;肿块的性状是在体表者包块色青紫,腹内者触及质硬而推之不移;出血的特征是出血反复不止,色紫暗或夹血块,或大便色黑如柏油状,或妇女血崩、漏血;瘀血色脉征主要有面色纂黑,或唇甲青紫,或皮下紫斑,或肌肤甲错,或腹露青筋,或皮肤出现丝状红缕,或舌有紫色斑点、舌下络脉曲张,脉多细涩或结、代、无脉等。
(二)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气滞而血行不畅,或阳气亏虚,运血无力,或血寒、血热,或外伤出血等引起;也可因湿热、痰浊、砂石阻遏,使血行不畅,脉络阻滞不通所致。血瘀证的机理主要为瘀血内积,气血运行受阻,不通则痛,故有刺痛、固定、拒按等特点;夜间阳气内藏,阴气用事,血行较缓,瘀滞益甚,故夜间痛增;
血液瘀积不散而凝结成块,则见肿块紫暗、出血紫暗成块;血不循经而溢出脉外,则见各种出血;血行障碍,气血不能濡养肌肤,则见皮肤干涩、肌肤甲错;血行瘀滞,则血色变紫变黑,故见面色纂黑、唇甲青紫;脉络瘀阻,则见络脉显露、丝状红缕,舌现斑点,脉涩等症。
(三) 辨证要点
以固定刺痛、肿块、出血、瘀血色脉征为主要表现。
要点四 血热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血热证是指火热内炽,侵迫血分,以身热口渴、斑疹吐衄、烦躁谵语、舌绛、脉数等为主要表现的实热证候。即血分的热证。
(一) 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或潮热,口渴,面赤,心烦,失眠,躁扰不宁,甚或狂乱、神昏谵语,或见各种血色深红,或斑疹显露,或为疮痈,舌绛,脉疾等。
(二) 证候分析
本证多因外感温热之邪,或情志过极、气郁化火,或过食辛辣燥热之品,导致火热内炽。血热证常见于外感温热病中,即卫气营血辨中的血分证;又可见于外科疮疡病、妇科月经、其他杂病之中。
(三) 辨证要点
以身热口渴、斑疹吐衄、烦躁谵语、舌绛、脉数等为主要表现。
要点五 血寒证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
血寒证是指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行不畅,以患处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妇女经期、经色紫暗夹块等为主要表现的实寒证。即血分的寒证。
(一) 临床表现
畏寒,手足或少腹等患处冷痛拘急、得温痛减,肤色紫暗发凉,或为痛经、月经后期、经色暗、夹有血块,唇舌青紫,苔白滑,脉沉迟弦等。
(二) 证候分析
血寒证主要因寒邪侵犯血脉,或阴寒内盛,凝滞脉络而成。寒凝脉络,气血运行不畅,阳气不得流通,组织失于温养,故常表现为患处的寒冷、疼痛,寒性凝滞收引,故其痛具有拘急冷痛、得温痛减的特点。血寒证属实寒证的范畴,寒滞肝脉证、寒凝、寒凝脉络证等,均属于血寒证。
(三) 辨证要点
以患处冷痛拘急、畏寒、唇舌青紫,妇女月经后期、经色紫暗夹块等为主要表现。
(0)

相关推荐

  • 『气血津液辨证』(二)气 陷 证

    气陷之证必气虚,无力固摄与升举: 脏器下垂眼昏花,久泻腹坠气难续. 气陷证是气虚无力升举而反下陷的证候,由气虚证进一步发展而来. 临床表现:头晕眼花,少气倦怠,久痢久泄,腹部有坠胀感,脱肛或子宫脱垂等 ...

  • 『气血津液辨证』(一)气 虚 证

    气虚证为功能减,神疲乏力与懒言: 自汗气短易感冒.舌淡脉虚力不显. 气虚证是脏腑组织机能减退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头晕,舌淡苔白,脉虚无力. 元气亏虚,不能养神,所以气少 ...

  •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二)

    中医诊断学——气血津液辨证(二)

  • 『中医精髓图解』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

    第八章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是中医六大辨证之一,主要通过分析气.血.津液的病理变化,辨证其所反映的不同证候.气血津液是脏腑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脏腑发生病变,可以影响气 ...

  • 中医诊断学的辨证总结公式

    望神=目光+气色+神情+体态 精神好+双眼有神+对答自如=得神 疲倦+迟钝+萎靡+不爱说话=少神 呆滞+郑声+意识模糊=失神 狂乱+昏倒=失神 久病+好转现象+面色红妆+索食=假神→临终 中老年+高血 ...

  •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是脏腑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受脏腑支配,同时它们又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一旦气血津液发生病变,它不仅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会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反之,脏腑发生病变,必然也会影响气血津液的变化. ...

  • 中医诊断学:辨证(下)

    中医诊断学:辨证(下)

  • 《中医诊断学》:辨证

    综上所述,"病"与"证"的确定,都是以症状为依据的.一病可以出现多证,一证可见于多病之中.因此,临床上必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才能使诊断更加全面,准确. 历代医家 ...

  • 『气血津液辨证』(三)气 滞 证

    气滞证为气不畅,多在肝胆与胃肠: 轻则胀满重胀痛,脉来弦细如弓张. 气滞证是气机阻滞,运行不畅所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胸胁脘腹等处胀闷疼痛,时轻时重,部位不固定,其痛常随暖气.肠鸣.矢气而减轻,与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