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杨修之死带给我们现代人哪些启示呢?
读过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朋友都知道这样几句总结到位的话:《三国》是“军师救我”;《水浒》是“哥哥救我”;《西游》是“悟空救我”;《红楼》是“妹妹救我”。这其中,虽不乏戏谑之言,但是却也言简意赅地囊括了四部经典小说的经典要旨。尤其是《红楼》中的人情世故,足可以统领其他三部经典小说。
《红楼梦》上有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多么好的道理,但有些人却认识不到,自以为读了两本书,就是学问,自以为写了一首好文章便是成功,殊不知这世界上最大的学问是世事洞明,最大的文章是人情练达。
杨修之死,就死在了这两件事没有做好
他自恃有才,完全置领导尊严于不顾。人家送给曹操一盒酥,你自作聪明,说什么一人一口酥,你卖弄了聪明,酥是大家吃的,在领导心里的讨厌是你自己种下的。
第二表现的比领导聪明。曹操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你能看出来这是太阔了的意思?你以为别人看不出来,别人看出来,只是不说而已。还有曹操梦中杀人,领导杀就杀了,你又不能阻止,你跑出来指着那个被杀的卫士说什么“丞相没在梦里,你在梦里而已”,瞎说什么大实话?
你让领导怎么想?
第三随便揣摩领导的心思。曹操以鸡肋为号令,你就在哪儿说什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就你话多,这是行军打仗,不是你卖弄聪明的时候,影响了军心,这个责任你能负担得了吗?瞎揣摩领导心思,你还乱讲话。
你不死谁死?
其实三国这个时代有许多聪明人,诸葛亮、鲁肃、周瑜、荀彧、郭嘉,大家智商差不错,为什么有的人走得远,有的人早早就倒下了。
除了天命(例如周瑜郭嘉命太短)信仰(荀彧),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看谁人情练达,看是洞明世事,诸葛亮让刘备三顾茅庐(至于有没有三顾茅庐,这个事是有争议的),看似高傲,但一出山在刘备面前严守臣子本分(一个鲜明对比,杨修在子嗣问题上站队曹植,刘备问诸葛亮该立刘封还是刘禅,刘备就说你这是的家事,把锅甩给了关羽),他从来不卖弄聪明,一生谨慎,所以他的位置做得最高,历史上名声最好。
先来说说杨修被杀的原因
第一:死于小事聪明。比如,曹操命人打造了一个新花园,竣工之时,前去观看,对此就未做评价,只是在门上写了一个“活”字就走了。一帮人不知其意,杨修便解释说是门中有活便是“阔”,丞相觉得门太宽了。于是,改造园门后再次请曹操观看,这次曹操很喜欢,就问是谁知道了他的意思。大家都说是杨修。虽然曹操表面上很称道心里却很嫉妒。
再如,有一次,曹操得到一盒酥。曹操在上面写了三字“一盒酥”便走了。杨修却和大家一起将酥吃完了。曹操问原因,杨修说,盒子上写着的是一人一口酥,怎么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呢。那么到了,这个时候曹操虽然便面上笑了,心里却开始厌恶。这两个例子就看出,杨修猜到了曹操的心思,却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布,那么曹操的颜面何存呢?曹操作为当朝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这样被下属看透了心思,且公布于众,这对于曹操的威信有很大的损失,那么也为后面被杀埋下了伏笔。
第二:死于大事糊涂。比如,杨修非常张扬的参与了曹植的继承之争,曹操为了考验儿子的才能,问他们一些关于如何处理军政大事的问题时,深谙曹操心思的杨修助力曹植,让他的回答甚得曹操喜欢。但也正因为如此,曹操心存怀疑,结果私下一调查,发现是杨修在暗中捣鬼,对其更多了几分戒备。
再如,曹操久攻汉中不下,却被外界搞的进退不得,杨修因为听到“鸡肋”,便私自让将士收拾行装准备班师回朝,这让将士的心思瞬间不在打仗上面了,也因此被曹操直接问斩。由此看出,杨修在大事上是比较糊涂的,一方面,参与了继承大位的事情,而且还很高调,这是禁忌。另外,在打仗的时候,杨修私下扰乱军心,弄不好会是军队的灭顶之灾。大事上犯这样致命的错误,也是他的被杀的根本原因。
那么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小事糊涂,大事聪明。
这里其实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职场中的生存之道,比如对于上司的心思揣摩,即使不小心悟到了,那么也不要表现出来,因为这对上司的威严有很大的挑战和损伤,可以利用对上司的了解,正确的辅助上司成事,同时也是成就自己。另外,比如公司有人拉帮结派,千万不要轻易参与,因为是是破坏公司团结,对公司和团队发展极其不利,没准自己就落个“杨修之死”!
《三国演义》中对杨修的一句描述是:“杨修为人恃才放旷”。众览古今,性格“恃才放旷”的人有很多,比如李白、杨炯等一系列文人,但恃才放旷一般都是那些有才华的文人的特质,虽然讨厌,落得个被贬的下场,但也不至死,但是杨修却因此送了命。
其实原因不是因为别的,是因为他“遇主不淑”,杨修的“恃才放旷 ”的性格刚好与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刚好相冲,因此他不得不死。曹操因为进兵与收兵而犹豫不决,就以“鸡肋”为夜间口号。杨修知道这个口号后,便教随行军士,收拾行装准备归程。表面上看杨修心思细密、富有智慧,能看懂主公的心思,但是他错就错在了擅自行动。这正是犯了曹操的大忌。
曹操表面上是个体恤下属、任人唯贤的人,但因其出生再高贵也是个宦官家庭,面对着出生太尉之家而且才高八斗的杨修,内心却充满着自卑。而杨修不知道自身的处境,不知收敛,功高盖主而不自知,岂能久乎?
作为下属他可以提建议和意见,陈述利弊,但是这些都是给主公提供参考,是不可以代替主帅做出决定的,更何况是军令呢?曹操作为一代雄主,怎么可以容忍自己的手下这样造次、目无上司?所以,“汝怎敢造言,乱我军心”只是曹操杀杨修的一个堂而皇之的借口,杨修被杀的真正原因是“犯曹操之忌”啊!
杨修的恃才傲物的性格其实并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非议的,因为他的才华确实让人心服口服,只能说他跟错了领导了,如果放在求贤若渴的东吴或者是蜀国,说不定就不会有这样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