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璧美文】大城市来的裁缝和木匠
大城市来的裁缝和木匠
文/晏金福
给大家讲两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发生在渔沟公社的真实故事。
一个在南京某大型国营服装厂工作的老职工退休了,回来走娘家。村里有人觉得她干了一辈子,手艺一定不错,就买了一块布,想请她给裁件衣服。可是她却说:“我不会。”村里人不信:“你在服装厂干了一辈子,怎么不会裁衣服?”她说:“你不知道,我们厂是流水作业,一个人只干一道工序。”村里人问:“那你负责哪道工序?”她说:“锁扣眼儿。”“你就锁了一辈子扣眼儿。”“是啊。”这事一直被传为笑谈。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高大上决不要盲目追捧。
(图文无关)
无独有偶,有一位上海某大家具厂的木工来乡下走亲戚。生产队的拖(tuò)坏了,队长找他商量,想请他给重做一个。他说:“没问题!你只要给我一个样品,我保证做得一模一样。”队长就把队里的旧拖搬给他做样子。几天过去了,他的假期快到了,可是拖还没做好。队长很纳闷:一个拖怎么这么难做?憋不住就跑去看看。只见那小子把拖翻在地上,正在用砂纸拼命打磨。见队长去了,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拖早安好了,可是这底下打磨了几天,怎么也达不到那个光洁度。”队长听了,差一点笑破了肚皮。
拖是生产队不可缺少的农具。下湖耕地,犁子、耙全放在上面拉着。有时,它又是社员的交通工具,尤其是下雨时。那时,农村没有水泥路,连砂石路也很少见。一下雨,道路泥泞不堪,自行车、平板车全都没用。大家有事,就得用拖。上面放张眼床子,再放床被,接亲戚,送病人去医院,全靠它。就像俄罗斯人的雪橇。那最下面的两根粗木底座在地上拖得久了,自然变得十分光滑。小木匠费再大的劲儿,也达不到那个效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事,包括商业活动,首先要弄清对方的意图和要求,否则,只会事倍功半。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