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指望一次爆发的瞬间,而是追求日复一日的进化
从上个月开始,就在评估一个商业模型,多方分析,如何计算,都是一个很理想的模式,越是这样,就越不踏实。
假期这几天,决定说干就干,用最低的成本来验证假设,搞mvp,测试起来。
分析再多,都不如用最小的成本直接面向用户,去验证产品是否符合用户需求,再灵活调整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那么就能“快速、廉价地失败”;如果产品被用户认可,那么可以不断优化和迭代,最终大规模投入市场。
这就是一个反馈循环:想法—开发—测量—认知—新的想法。
这个过程中,Shein的案例给我很大的启发。
Shein用无数的产品,无数的MVP,低成本地推向市场,去跟消费者对话。而消费者用他们的购买行为,直接给出反馈。
一个MVP,成本最小化,单件最低做到100件就可以生产。
如果这一款产品生产了100件,只卖出了2件,那么证明包含在这个产品的预测是错误的。如果生产了100件,卖出了98件,就可以快速地加量生产10万件。与其说它是在推出产品,不如说它在跟市场,跟消费者进行对话。
当然,SheIn不会一下子加到10万件,它会加到1000件,因为这里也可能存在着某种我们不知道的偶然因素。
从这些相关的数据里,SheIn又发现新了文章。然后它根据这些认知和相关的数据又做出了某种修改后的预测,以产品的形式跟用户对话,因为它每天要推出几百款产品。这种动态、实时更新的数据,更能发现消费者真正的需求之所在。
很多人都知道MVP的重要性,但差距往往不在MVP的认知上拉开,而是在MVP做出来之后的认知周转率上。
SheIn最大的优势就是它的认知周转率远远高于传统服装企业,传统服装企业的认知周转率是以年和季度来计算的,而它是以天来计算的。
由于对市场反馈的学习和总结速度极快,使得大量错误的认知在快速的迭代当中被过滤掉。
因此,踏踏实实坚持MVP原则,提高认知周转率,不要指望一次爆发的瞬间,而是去追求日复一日的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