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新丨一张历时八十二年的借条

中国开国元勋文化促进会成员与本文作者李长新(右一 未戴军帽者)合影

1934年12月4日,是当年红二十五军长征从罗山县何家冲一路浴血奋战进入豫西卢氏县的日子。82年之后的今天,豫西卢氏县委政府举行纪念活动,庆祝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并启动重走长征路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意外地发现了一张珍藏八十二年之久的红军借粮借盐的借条,令人感慨万千。

李明山老人保存三代人的借条

当时,这支红军队伍的战士,大都是十七八岁的孩子,还有不少只有十五六岁。衣着单薄、经常吃上顿没有下顿,还要一路对付围追堵截的国民党军队。部队进入卢氏县后,准备进入陕南豫西一带建立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但是,前方侦察兵发现,国军已经在五里川、朱阳关一线布防设伏。危急时刻,手枪连在横涧青山街路遇货郎陈庭贤。陈廷贤又恰恰熟悉周边山路,知晓一条绕过卢氏城直奔陕南的偏僻小径。于是,就有了一段担货郎拯救一支红军的传奇。

红二代在察看借据

1934年12月4日,在叫河(今属栾川),红军侦察兵遇见了正挑担叫卖的陈廷贤,并将他领到军部。程子华军长、吴焕先政委亲自接待了陈廷贤。陈廷贤这年已经23岁,多年的苦难经历早已让他对好坏曲直有了自己的评判标准。他看到接待他的“长官”不但是“山西老乡”(程子华系山西运城人),而且平易近人、和和气气,手下的士兵虽然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却连随便吃群众晒在外面的柿子的行为也绝不容忍,他断定“这是支为穷人打仗的好队伍”。于是,当他明白了红军找他的目的后,他毫不犹豫地说道:“长官,不敢拖延时间,我给你们带路,迟了就来不及啦!”

12月5日凌晨,红25军派手枪团到朱阳关东黄沙镇一带号房子,贴标语,虚张声势,迷惑敌人,主力则由陈廷贤带路,从朱阳关东北35里处转向西北,沿着一条“72道水峪河,25里脚不干”的深山峡谷,直插卢氏县南文峪。部队宿营时,陈廷贤受派秘密到卢氏县城打探敌人动向,并为负伤患病的红军指战员购买盐和药品。陈廷贤没有辜负红军的希望,采办好东西后速去速回。当晚,红25军由卢氏城南与洛河之间的隘路神速西进,天亮前,绕过有重兵把守的五里川、东阳关,一举突破了敌军在河南布置的第三道封锁线。

接下来两天,陈廷贤带着红25军翻越百盘岭,攻下龙驹寨,过黑沟(今上店),闯官坡,12月8日,抵达豫陕两省交界处的铁索关。敌人怎么也想不到红军是如何知道这条人迹罕至的小道的,守卫铁索关的民团更没料到会突然冒出红军。红25军轻易地击溃了守军,迅速越过海拔1700米的蟒岭,成功进入陕南。

兰草街高河村七十五岁的李明山,现在已经双目近乎失明。当天,他被请到兰草街新建的舞台上,他怀里抱着一个相框,里面保存的是一张82年前红军写的借条。他缓慢地讲述就在红军手枪连驻扎在兰草街的发生的故事。

他说手枪连先是驻扎在高河村的我奶奶家的场院,因为冰天雪地,手枪连连长就提出能不能让住到牛圈屋里。我奶奶就说,外面太冷,你们就都挤到我家里算了。连长说我们有纪律,不能住老百姓家里,你能让住到牛棚就感谢不尽了。这样,战士们就开始生火做饭。到晚上做第二顿饭时,因为没有粮食要断炊了。连长又找到我奶奶,说,我们没有粮食做饭了,也没有盐吃了。你看你能不能借给我们几斗粮食,几斤盐。吃饱了我们还要上前线呢。

当时,我们家还有一囤玉谷,大约一两千斤,还有一个缸,盛有几十斤盐。当时,粮食和盐都很珍贵,也是一家人的命根子。我奶奶说,你们这队伍讲理,是好人。看这些娃子冻的多可怜,人家长毛贼队伍过来,我们早都吓跑了,粮食财物都让他们抢光了,谁还给老百姓说一声借粮呀。不管咋,你们给我家留些口粮,都拿走吧。连长说,我们只要五斗苞谷、三斤盐。我奶奶用斗给挖五斗玉谷,称了三斤盐。连长就要给我奶奶打条,说共产党为穷人打天下,将来革命成功了,一定归还。我奶奶说,你们是仁义之师,一定能打下天下。你打条子,我们不要。连长坚持给我奶奶打条子。说不打条拿老百姓东西,住在关帝庙的军长政委就饶不了我们,是违犯纪律的。轻则挨批,重则砍头。

李明山说,我奶奶收了这张借条,交给我爷爷,他们把这张借条装在一个子弹炮筒里,再安上子弹头,藏在山墙的墙缝里。他们放到这里考虑的是这事不能让国民党部队或地方保安团知道了,知道了支持红军,就要命啦。

随着奶奶爷爷和我父母的相继去世,这张借条一直藏在分家分给我弟弟的房子里。我弟弟后来外出在煤矿当工人,没有在家住。前几年,房屋因年久失修,加上阴雨天气,房子呼啦塌了,我们在拾掇房子的时候,发现了这枚子弹。开始还以为是个子弹,但一拧子弹头就掉了,我摇摇看里面没有火药,就掏出一个纸卷,展开一看,就是这张借条。借条已经发黄,但字迹很清楚,上面写着:今借到高河村李大娘苞谷五斗,食盐三斤 。工农红军手枪连  甲戌年冬月十三日 。

右为李明山老人与红二代合影

经笔者查询,农历甲戌年正好是1934年,冬月十三日,应该是农历十一月十三日,阳历是12月19日。当时,红二十五军正好在豫陕交界处开展游击战争。

李明山说,后来有人听说我有个红军打的借条,就找我说,你发财了,狠狠向政府要笔钱还帐。连本带利,要还十几万吧。一传十十传百,就传开了。卢氏县党史办和老促会领导来看了借条,说我们找专家鉴定一下,结果,证明是真的,属于珍贵的革命文物了。有干部就说,你可不能给政府要钱,一要钱,就没有高尚风格了。李明山说,我现在也不缺吃喝,我要啥钱?我好好把它保存起来,世代相传下去,让子孙后代知道,我们家也为中国革命做过贡献。

兰草红军长征纪念碑

北京来的红二代们,徐抗、王晓建闻讯,不顾年迈,跑到后台去看李明山,并仔细察看他带的借条,都非常感动。王晓建说,陷入绝境的红二十五军到卢氏后,先是货郎带路,跳出敌人重重包围圈;今天,又看到借粮借盐给我们父辈的老百姓后代。可以说,没有卢氏人民的支持,就没有红二十五军的胜利!今天,我们重走长征路,就是牢记教导,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作 者 简 介

李长新,男,汉族, 1963年7月生于卢氏县,2015年下半年加入河南省作家协会。先后在人民日报山西记者站、工人日报河南记者站工作江山文学网淡雅晓荷文学社常务副社长,作品以纪实散文为主,2012年3月,出版散文集《豫西风情录》。




(0)

相关推荐

  • 2007年9月,一个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农...

    2007年9月,一个河南三门峡市卢氏县农民在老房翻修的时候,在阁楼清理下来的青瓦砾中发现了一颗锈迹斑斑的子弹,顿时有点紧张. 老房子虽说有年代了,但是很明显这颗子弹比房子还要老.这颗子弹是刻意被藏在阁 ...

  • 1983年,河南省卢氏县,在一个破旧的民...

    1983年,河南省卢氏县,在一个破旧的民房中,人们找到了已经卧病在床的,陈廷贤,这位曾经为红军引路,立下不凡功勋的英雄,此时已经风烛残年,不禁让人感慨万千,那么,陈延贤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为何能被载 ...

  • 河南80岁老妇病逝,孙子在遗物中发现一子弹,揭开隐藏74年秘密

    07年,河南卢氏县农民李明山打算重新修整一下家里的房子,在清理主房瓦片的时候,发现有个异常于其他瓦片的青色瓦片.然后好奇掀开,映入眼帘的是一枚子弹,瞬间惊呆李明山.李明山很是纳闷,自己祖上三代都是实打 ...

  • 李长新丨土地岭上韩公祠

    二月二,龙抬头,豫西民间都知道这一天是卢氏县范里古镇大峪土地岭庙会,每年到这一天,土地岭上人如潮涌,古庙香火鼎盛.长期以来,我只知道这里供奉的是土地神,今年与家人亲往拜谒,方知正殿所祭祀神像乃是唐代大 ...

  • 李长新丨不作死就不会死(小说)

    头发长了,刺挠人,就想出去理理发. 小城市,理发店还是不少的,都在县城边沿小街闭巷,开店的图的是房租便宜. 我找了一家名字叫一剪梅的理发店理发.一来是感觉这个女的很朴素,脸上没有抹面瓢一样的脂粉,也没 ...

  • 李长新丨豫西大山里的中阿友好人民公社,见证中国与阿尔巴尼亚一段传奇外交/王卢平(图)

    前不久,河南省卢氏县举办了一个梅花节,举办地是横涧乡,一名叫秦治章的老人,潜心南梅北移研究几十年,终于在这里培育出耐寒的诸多品种梅花,梅花品种还引进到了钓鱼台.延安等地栽植. 与会同志看完梅园,参加完 ...

  • 李长新丨过年,在豫西故乡的小山村

    老家四明山上场村 虽然已经我到了"知天命之年",但每到春节临近,腊尽春回的过年之际,还是总会有那么一丝激动,一丝留恋,一丝温馨缠绕心头. 豫西山村故乡的年味是浓重敦厚的,残留在脑海 ...

  • 李长新丨自由山水,清清卢氏

    --卢氏县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完好的绿色植被,造就了这里山清水秀的宜人风景. --卢氏县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曹靖华的故乡和诞生地,也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县,人文景观众多 ...

  • 【行参菩提】李长新丨在棣花古镇近距离读贾平凹

    今年正月初五,我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为什么旅行的目的地选去陕西丹凤县棣花镇,因为哪里是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出生地,地以人传,去他老宅转转,一是想看看龙驹寨这里的风土民俗,山势地脉,丹江河水,咋养育了一 ...

  • 【恬淡人生】李长新丨过春节那些事儿

    虽然已经到了"知天命之年",但每到过年之际,还是总会有那么一丝激动,一丝留恋,一丝温馨缠绕心头. 豫西山村故乡的年味是浓重敦厚的,残留在脑海深处,将伴随我终生. 孩提时代,随着腊月 ...

  • 行参菩提丨冠云山的风/李长新

    2016年5月4日,作者在冠云山海棠树下采风 今年立夏节前夕,我回故乡路过木桐,久闻从此地越秦池下黑山,可以登上豫西卢氏灵宝两县交界处的"崤山屋脊"-------冠云山. 冠云山属 ...

  • 【第四届行参菩提散文奖参赛作品】新麦/李长新

    每年五月端午前后,芒种来临,山野里的"快黄快割"鸟就欢快叫了起来.房前屋后,朝阳地块的麦田就由绿变青黄.完全发黄,南风过后,金浪翻滚,散发阵阵新麦的清香. 再往南面西面的商洛山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