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东亮丨回望高村老街

高村街在我记忆中是一条极寻常的东西大街,但却是令我时常魂萦梦绕的地方。

记得很小的时候,每逢春节将至,父亲总要带我来这里购买年货。我熟悉它的每个角落乃至每寸砖瓦。那里总有那么几个大大小小的坑洼不是很规则地分不在并不宽敞的马路上。那矮矮的瓦房顶上的蒿草总是在北风中摇曳着已经发黄的躯体,像许多破旧的旗帜在摇晃,在诉说着这老街的沧桑历史。陈旧的青砖蓝瓦是它的基调,偶尔也冒出一两座小楼零星的点缀其间。街上理发店外墙上的毛主席语录还没有被各种广告完全淹没,斑驳的露出些只言片语,还隐约的闪现着当年的威严与辉煌。

这是历史的三岔口,也是一条延续线,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许多年前,高村人民公社政府大院就坐落于此。各种机关的存在决定了它当时必然的繁荣。信用社,供销社,新华书店等机构的互相簇拥,它俨然成为高村乡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那个物质匮乏,生活紧张的年代,身为工人的父亲能拥有一辆自行车是件很荣耀的事情。那个时代工人阶级何其伟大,像“上班”、“商品粮”这些字眼总是闪耀着神圣的光芒。

记得父亲总是在人潮汹涌之中小心而努力地推着车子缓缓而行,还不停的打听着各种年货的价格。街西头的烧饼,油条摊总是散发出诱人的味道,那是当时最具权威,最有垄断性的风味早点。我一边吃着油条一边坐在国营理发店内的长排椅儿上等着“上刑”.这种排椅只有在城市的公园里才见过,所以我便有了一种进了城的感觉。也不知是穿白大褂儿的师傅手艺欠佳,还是其想敷衍了事,直到过了春节还觉得脑后有很多短头发总扎得我很不舒服。

大街西头路南的军品展销部我看至少存在了二十个年头。尽管它早已成为私人的鞋店,但那写在店外的招牌依然如前。也许是店主的疏忽,也许它已然成为一种文化存在着。店里传来的邓丽君的[甜蜜蜜]令外面的小商贩们坐卧不安,总像有中东西在心中骚动。父亲曾在这里给我买过一顶棉帽子。那是一顶雷锋式的火车头棉军帽,那颗闪闪的红星让我顿然觉得整个春节都洋溢着灿烂的春光。再穿上一身军绿的卡布做的新衣服,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战士,我就是雷锋。

在大街中间路北有家新华书店,可谓式神圣的殿堂。那是我文化的启蒙地。一进门迎面墙上高挂着几幅革命导师的画像令人肃然起敬。墙上的标语有“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知识就是力量”等。虽然没有清扫被一层灰蒙着,但依然蒙不住它充满理性的光芒。柜台内整齐的排放着新到的图书,一股淡淡的油墨香味飘入鼻孔,令人心旷神怡。记得那次买回了几本《三国演义》连环画,还有《鸡毛信》、《平原游击队》等。那时的除夕夜没有春节联欢晚会,只有雪在静静的下着。时而几声便炮声划过夜空。我们弟兄三个围着煤火台儿,看着崭新的连环画,吮吸着书香,陶醉在书中动人的情节中……

从街的这头转到那头,仿佛从一个时代走向另一个时代,又像是浏览了一个杂然相陈的历史博物馆。如今政府机构早已外迁,这里不免有些时过境迁的萧条和荒凉。这低矮的瓦房,狭窄的街道宛如一位身穿大清服装的老者在蹒跚而行,与现实显得极不合拍。我仍旧努力从他身上搜寻出一些从前的踪影,一些直觉造成的美。那花哨的广告语仍然没有完全掩盖当年的标语,仍然可以找出些模糊的字迹来了以慰藉。我是一个多愁善感的怀旧之人,在这里追寻,就仿佛一场多年暗恋未果的爱情,结束了以后还有些割舍不断的情丝在轻轻的缠绕着,羁绊着……

你瞧!那家杂货店的门口依旧摆满了易碎的盆盆罐罐。那天我在拥挤的人流中不小心撞碎了人家的瓦盆,仓皇跑掉了。直到梦醒之后心还怦怦直跳。

唉!那个大集体的年代早已成为过眼云烟了,时间像走马灯一般的渐渐逝去,新的时代缓缓走来。去的有点依依不舍,来的还有些羞羞答答。

多少年了,偶有闲暇,我还要去那里转一转,哪怕只是在街口小摊儿上坐一坐,哪怕只是望望而已。

作 者 简 介

宋东亮,男、45岁,笔名“始祖鸟”。河南郑州荥阳人,郑州市作家协会会员,荥阳市作协理事。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自媒体《行参菩提》签约作家。世界汉诗协会会员,世界汉诗协会暨大河刊社驻荥阳工作站副秘书长。现就职于荥阳市住建局。本人自幼酷爱文学、历史,中学期间曾尝试诗歌、散文、小说的创作,多年来笔耕不辍。本人曾在《世界汉语文学》、《楚河汉界》、《荥阳文学》、《荥阳慈善报》、《荥阳学习》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散文、随笔。2014年,散文《双清仰止》入选《中国散文选粹》一书。



(0)

相关推荐

  • 神话周|神奇的文脉传承 ——散文集《在那东山顶上》

    两年前一位朋友告诉我,黄梅有个女民警赵琳,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十年有余,她挖到的第一桶金是诗歌,获得了公安部"梦想与共和国同行"诗歌散文征文二等奖.同时,她又是全国公安文联网站原创文学 ...

  • 【西北作家 散文】王炜:钟楼左右

    钟楼左右 文/王炜 回民街在左,骡马市在右,面朝钟楼的话. 去回民街的次数,远远多过去岳丈家.多半因了回坊的美食,总是坦然地带着一颗吃货的心去的.后来去得多了,这颗心竟越来越不自在.每去一次,感慨便多 ...

  • 【望安山文学】谢娇兰|| 长汀印象(散文)

        主编:非   鱼 去福建长汀,本是冲着看银杏树而来的,然而,想象中被银杏点亮的山乡诗意并没如愿.倒是在遇见银杏树的山径上走了两个小时,感受晒秋的晴好,让人长精神. 长汀之行,我更喜欢那些老城. ...

  • 【西南作家散文】吴俊凯/记忆中的书院街

    西南作家散文 记忆中的书院街 吴俊凯(四川邛崃) 我曾经在一中校,即现在的文昌中学住了9年,因此书院街成了我生活中的一条必经之道. 那时的书院街大约保持了民国时期的格局,小小的屋门,深深的庭院,几方天 ...

  • 宋东亮丨别样的说文解字

    汉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与载体,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几千年来时刻散发着无穷的魅力.在使用汉字的同时,不妨将文字拆解开来,用心品味,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方式,作出自己独特而别致的阐释. ...

  • 宋东亮丨静下心来读国学

    清晨,踏着一片清幽,走在花园的小径上,迎着这一阵阵和煦的微风,沐浴在这被夜过滤掉尘嚣后,留下的这一方清新的空气中.在葱茏翠绿的林间,阳光透过枝叶的缝隙将露珠照得愈发晶莹透亮.捧上一本<诗经> ...

  • 宋东亮丨陇海铁路,连着梦和远方

    (一) 从小就知道,有一条陇海铁路从我的家乡穿过.一头向西,连着高山,也指着太阳落下的地方:一头往东,连着无垠的地平线,也朝着朝阳升起的方向.在这条两头不见首尾的铁路上,常常有火车这个长长的怪物风擎电 ...

  • 宋东亮丨 丽江行

    最初知道丽江这个名字,是因为看了北大才子余杰的一篇文章<丽江,更加接近天空的地方>,觉得那里简直就是天堂.触手可及的白云,玉带缠绕的玉龙雪山,世外桃源般的丽江古城,那叫人情愿居住一辈子的木 ...

  • 宋东亮丨塔山杏花醉芳春

    早春二月,应是"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时节.可眼下,虽说已到了惊蛰与春分交替的节令,天气尚且清寒未退,冷热无常.不过,听说塔山的杏花已经是满山竞放.遍野飘香了.听朋友讲 ...

  • 宋东亮丨一包烟

    总喜欢在傍晚的时候买一包烟.因为经验告诉我,这时候买包烟通常可以坚持到明天傍晚.若是当天早上去买烟,恐怕就坚持不到第二天早上了. 下班铃一响,离开座位,在临走之际,要收拾东西,首先检查是看看烟和火机是 ...

  • 宋东亮丨小别离

    春节,像个匆忙的过路客,没功夫在这里做过多的停留,它只在岁月客栈里门口的登记簿上潦草得画上自己名字与年龄,便十急慌忙地走开了. 转眼间又到了送别女儿的时刻.她到云南大理读研已经一年半了别离仍然是我们内 ...

  • 宋东亮丨回忆我的老师徐文洲(下)

    这场秋雨下得格外缠绵而悠长.我想这是上天专为徐文洲老师的离世而洒下的泪水.苍天有眼啊,怜悯人寰.为逝去的人铺就一条温润而富有诗意黄泉之路.让她在归去的路上不寂寞,有这一派潇潇风雨.黄花红叶的秋韵做伴, ...

  • 宋东亮丨我、 女儿和“ 9527”

    一天清晨,女儿千叶对我说,昨夜梦到9527来我们家了,他就我们家阳台的玻璃柜里一动不动地趴着-- 9527这个名字来自周星驰版的电影<唐伯虎点秋香>.它是唐伯虎潜入华府卖身为奴时的编号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