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恒丨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去苏州,多半缘于那首诗。
月落,鸟朦胧。岩上隐隐约约的枫树,江中闪闪烁烁的渔火,阴冷的夜色中几抹残缺的霜华,几声无助的啼叫。寒绪愁煞,游子难眠,寒山寺里孤独的钟声,悠然飘至寂寥的客船。
这是诗的意境。冰冷的色调,诠释着一种尘封的惆怅,似乎让每一个去苏州,去寒山寺的人,都带着一种情绪。
这情绪,越过粉墙黛瓦的枕河人家,溶入悠长弯曲的前街小巷,直至寺庙,直至枫桥。
枫桥,这便是我魂牵梦绕的枫桥吗?就一眼便碎了我匆匆而行的脚步。高高的石拱,窄窄的石阶,光滑的石栏,一如我寻常记忆。临水而视,河之浑浊,岸之斑驳,看不出有多少的历史沉淀和文化底蕴。木船静水而泊,船下微波乍起,实难想象它是从遥远的唐代摇来。是我缺乏诗意的想象?还是我天生悟性迟钝?竟然揣摩不了历史的风情!我甚至怀疑,张继是否就是在这里写出千年传诵的《枫桥夜泊》?
伫立桥头,我固执地寻找着梦里遗失许多次的那份牵挂。一阵轻风吹落几片枯叶,飘然落入一丛稀疏的兰草里。我知道,那不是枫叶,那只是空气里漂浮的一丝清凉的忧伤。这忧伤,恍若隔世,似有遥远的声息。伴这声息,有钟声传来,把虚实中的千年离愁,送入游人的耳鼓。
寻着钟声走去,寒山寺里的香味正浓。
进入古色古香的寺前门,再穿廊绕壁,便是寒山寺的钟楼。站在这飞檐翘角的六棱柱形建筑前回望,眼前总有这般情境:簌簌的枫叶里,秋寒正渐浓,饱蕴禅意的钟声缓缓传来,张继被惊醒。凝重、深邃的钟声仿佛穿透了他的灵魂。他推开船窗板,见舱外的河面上月色迷漫,渔火点点,似有几多难以放下的东西,伴着久日的迷茫,化作点点离愁……许久过后,他放下窗板,欹躺着,物我两忘地听着浑厚的钟声,以指叩膝,声声入叩,声声成思……于是,一首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枫桥夜泊》在那个落满霜色的秋夜诞生了。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当我真的置身于寒山寺,再次静默这首古诗,心有千千情结。不知寒山寺里的钟声越过了千年,却能越过多少的人间虚实?
许多年以后,有个叫毛宁的歌手唱红了一曲《涛声依旧》。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毋容置疑,《涛声依旧》源于《枫桥夜泊》。只是不知,而今的人们是否还在重复着同一个故事?
作 者 简 介
张恒,男,居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市。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散文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