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历史——动物篇(蛾)
长有漂亮触角的飞虫
动物篇
字源演变
说文解字
“蛾”é,会意兼形声字。是鳞翅类昆虫(包括蚕在内)的成虫。这里的“我”,乃假借后表示第一人称的自己,本源是一种由礼仪性兵器所表现出来的象形字,在此表示“大”和“美”的意义。“蛾”以虫和我会意,取意“蛹”一旦蜕变为蝶类有翅昆虫后,便成为一种美丽的大虫子。古文典籍中有:“蚕吐丝则成蛹,于茧中复化而为娥。”
“蛾”,俗语通常称为飞娥。形容美女弯弯双眉的“蛾眉”,则取材于蚕蛾圆弧状弯曲的触角。飞娥的触角很长,且带有轮廓明显的锯齿形,对纤细弯曲形眉毛的青睐,是古人的审美。“荡子从军事征战,蛾眉蝉娟守空闺”诗句中的“蛾眉”则代指美女。所谓“蛾眉新月”,则是用弯弯的新月和蛾眉互相指称,来比喻由曲线而形成的美。
古文释义
《唐韵》五何切《集韵》《韵会》《正韵》牛何切,𠀤音莪。
《玉篇》蚕蛾也。
《韵会》蛾似黄蝶而小,其眉句曲如画。
《尔雅·释虫》蛾罗。
《疏》此卽蚕蛹所变者也。
《埤雅》茧生蛾,蛾生卵。
《大戴礼》食桑者有丝而蛾。
《前汉·文帝纪》建昭元年秋八月,有白蛾羣飞蔽日。
《师古注》蛾若今之蚕蛾类也。
又飞蛾。《古今注》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
又蛾眉。《诗·衞风》螓首蛾眉。
《前汉·扬雄传》知众嫭之嫉妬兮,何必颺纍之蛾眉。
《师古注》蛾眉,影若蚕蛾眉也。
又姓。《通志·氏族略注》见《姓苑》。晋大夫蛾析之后,魏平东将军蛾靑。
又影蛾,池名。《三辅黄图》影蛾池,武帝凿池以玩月,使宫人乗舟弄月影。
又与俄同。《前汉·外戚传》孝成班偼伃,帝卽位,选入后宫,始为小使,蛾而大幸。
《师古注》蛾、俄古字通用。
又《广韵》鱼倚切,舣上声。与蚁同。
《礼·乐记》蛾子时述之。
《注》蛾,蚍蜉也。
《後汉·皇甫规传》张角等皆著黄巾为标帜,时人谓之黄巾,亦名为蛾贼。
《注》卽蚁字。喻贼众多,故以为名。
又人名。《左传》蛾析。亦音鱼绮切。
《尔雅》作䖸。
文字 | 六叔 图片 | 六叔
排版 | 六叔 审核 | 六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