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脂肪萎缩症案例赏析
脂肪萎缩症亦称脂肪代谢障碍,是一种极少发生的疾病,系指除某些疾病 (如摄食不足、呼吸障碍、消耗性疾病) 所引起的皮下脂肪减少以外的原因不明、临床以消瘦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分为全身性与部分性两大类。部分性脂肪代谢障碍是面部、颈部、肩部、臂部及躯干上段的皮下脂肪消失,而身体的下半部包括腹部、臀部及下肢的皮下脂肪分布正常。皮下脂肪的消失多从面部开始,逐渐向下发展,故又称之为进行性脂肪代谢障碍,多见于 16 岁以下儿童。
患儿,男,3 岁,2014年6月27 日初诊。患儿2 年前曾患湿疹,治疗湿疹过程中曾数度全身大汗,后额部、颈部、锁骨上窝部皮下脂肪呈进行性、对称性萎缩。曾赴某医院诊治,确诊为脂肪萎缩症。刻诊: 患儿颜面呈皮包骨状,两眼窝及两腮明显凹陷,锁骨上窝深陷,右侧锁骨下凹陷如掌大,触之痛甚,患部皮温略高。患儿神情委顿,紧贴于祖母怀中不离须臾,体瘦,纳差,盗汗,寐差,二便可,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此病起于大汗伤津之后,肌肉失养而成肉痿之候,辨证为气阴不足兼气机失调。治法: 填补精血、益气敛汗为主,辅以疏调气机、潜阳降火、增进饮食。处方: 北柴胡 3 g,黄芩6 g,川楝子3 g,蝉蜕3 g,僵蚕6 g,片姜黄3 g,黄芪15 g,牡蛎 (先煎) 30 g,浮小麦30 g,山萸肉15 g,仙鹤草30 g, 醋龟甲 (先煎 )10 g,醋鳖甲(先煎) 10 g,马齿苋 30 g,杜仲15 g,焦神曲10 g,焦山楂10 g,焦麦芽10 g。14剂,水煎服,每日 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嘱患儿服药期间勿食辛辣、海鲜、发物等助热之品,勿贪凉饮冷,规律作息。
2014年7月18日二诊: 患儿服药后自汗、盗汗好转,皮温复常,右侧胸部凹陷处触痛消失,纳差、寐差依旧,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二诊方中黄芪加至 20 g,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均加至15 g,另加金银花10 g,连翘10 g,木瓜10 g,谷芽10 g,稻芽 10 g。60剂,每日1 剂,水煎服。
2014年10月28日三诊: 患儿颈部脂肪萎缩明显好转,皮下有新生脂肪,时有盗汗,查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二诊方中去谷芽、稻芽、木瓜,黄芪减至 15 g,焦神曲、焦山楂、焦麦芽均减至 10 g,加使君子 6 g。
2015年10月9 日四诊: 以三诊方加减服用近1 年,患儿仅余额部脂肪有萎缩,自汗、盗汗好转,皮肤温度正常,新生斑秃一处,舌质红、苔少,脉细数。调整处方: 北柴胡3g,黄芩 6 g,川楝子3 g,蝉蜕 3 g,僵蚕6 g,片姜黄3 g,黄芪15 g,杜仲15 g, 醋龟甲(先煎) 10 g, 醋鳖甲(先煎) 10 g,黑芝麻10 g,枸杞子10 g,桑椹10 g,石斛 10 g,豨莶草30 g,焦神曲10 g,焦山楂10 g,焦麦芽10 g,使君子 6 g,牡蛎 (先煎) 30 g。7 剂后斑秃处长出新发,脂肪萎缩、自汗、盗汗均明显好转。
方中龟甲、鳖甲填精益髓,滋补肝肾,兼退热除蒸; 黄芪益气健脾,山萸肉滋补肝肾亦可收敛固涩,仙鹤草收敛之中寓有补虚之用,辅以牡蛎、浮小麦加强止汗之功; 柴胡、黄芩疏肝清热,佐川楝子调畅气机; 蝉蜕散热解毒,僵蚕胜风除湿,引清气向上,散逆浊于下,片姜黄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三药合用,取升降散之意,升阳中之清阳,降阴中之浊阴,如此则气血顺畅、内外通和; 杜仲益肾固本,马齿苋清热凉血,焦三仙消食健胃。诸药合用以达填补精血、益气敛汗之效,标本兼治。二诊时患儿仍纳差,故加谷芽、稻芽、木瓜,并加大焦三仙用量,木瓜因其能舒筋活络、和胃化湿,兼能消食,是为一药多用; 谷芽、稻芽消食和中、健脾开胃。三诊时患儿诸症好转,故稍减黄芪、焦三仙之用量,另加入使君子以消积。四诊时继续巩固疗效,由于患儿突现斑秃,故加黑芝麻滋补肝肾,桑椹滋阴补血,石斛滋阴清热,豨莶草祛风除湿以生发。此外,每次均嘱患儿勿食辛辣、海鲜等助热之品,勿贪凉饮冷,规律作息,以利疾病向愈。
脂肪萎缩症极为少发,现代医学对该病的发生尚无明确统一的认识,亦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研究认为,该病的发生与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相关,目前只能针对并发症治疗。亦有学者认为,该病具有一定的自限性,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其症状不再继续加重。从本例患儿的诊疗过程来看,随着中医药治疗的介入和延续,症状、体征平稳好转,疾病的发展逐步得到控制,萎缩消失的部分脂肪组织亦逐步生长,直至最后病情平稳,说明中医中药疗法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但尚需做进一步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本文节选自2016年 8月第57卷第16 期《中医杂志》之《彭建中辨治部分性脂肪萎缩症患儿 1 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