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帖】撷取12个字,读懂《颜勤礼碑》好在哪儿?

《颜勤礼碑》全称《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上护军颜君神道碑》。此碑系颜真卿晚年之作,为唐大历十四年(779年)立。颜真卿书法对后世影响极大,其书法开一代新风,为后世所称道。

《颜勤礼碑》拓片(局部)

一、相

“相”字起笔短横浑圆饱满,为整字定下基调。第二笔长竖的向右倾斜和弧度与右边“目”字的相依之势,使该字左、右两部分离而不散、浑然一体。特别巧妙的是该字的中宫——“目”的起笔一竖向右下行笔,激活了该字的内部结构,使得整字方整之中寓有灵动。

二、国

“国”字取纵势,外框的几处开口使该字透气而疏朗,左、右两竖的弧度形成外拓之势,充满张力。右下角横的收笔与竖钩的穿插及轻重对比更是巧妙,最后一笔封口的短横,笔未到意已到。

三、苏

“苏”字虽点画繁多,但对空间的切割恰到好处,整字上紧下松、左紧右松。左下“鱼”的异体写法和右边的“禾”相映成趣,“禾”字起笔的短撇和下面的竖钩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最后一笔重捺,又将整字的重心居中。整个“苏”字的书写过程便成了不断制造矛盾又逐一解决矛盾的过程

四、颋

颋”(tǐng)字取异体写法,左边的“廷”向右上取势仰视右边,“页”字微微左探支撑着左边,整字左右相依充满亲情。

五、举

“举”字,上部呈倒梯形,下面呈梯形紧紧相扣,中间贯穿一长横将“举”字撑开,整个字呈放射状,充分体现了《颜勤礼碑》内紧外松、中宫紧收、四周发散的结构特点。值得一提的是,上部中间的“与”字,将横变为短竖,既降低了结字难度又显挺拔之势,极为巧妙。

六、茂

“茂”字,因字赋形,中空而不散,关键一笔在于最后一撇,如果将该撇的两端顺势延伸,则形成了一个圆将该字包裹。

七、为

“为”字,虽没有一笔平正,但通过各个点画不同取势,最终使该字统一在了垂直的中轴线上。关键在于长撇和三个横折角的连线形成了一个角,而这个角的平分线恰巧成为了该字的重心线。

八、张

“张”字,本来是相背的结构,然而“弓”字旁的右倾和“长”字的左倾,让两部分的上部背而相靠,加之整字向左下、右上的对角取势,使已背离的两部分又趋于统一。

九、忠

“忠”字,最上边一横的上拱与“心”字底的卧钩,形成一个椭圆,使该字在纵向取势的基础上又有了横势,“心”字底最后一点提到高位使整个“忠”字向右上扬,起到了调和上面“敬”字和下面“剑”字向右下抑的作用。

十、剑

“剑”字,重心呈向左上、右下延伸之势,加之结构左高右低,最终左、右两部分的重心归于平齐,显示出了高超的造势能力。

十一、南

“南”字,当写完横折钩时,整个框架本来是向左倾斜的,紧接着两点左低右高予以调整,但如果唯此停滞调整的话,该字的中宫便显凌乱了,最为经典的便是将最后的竖拉成粗重的弧线,既调整了中宫又稳定了全字。

十二、节

“节”字,“竹”字头起手先是向右上扬,“即”字左部还是顺着“竹”字头向右上扬,但是到单耳旁时,将这一部分陡然下降,给上扬的前两部分加以配重,使全字趋于平稳。“竹”字头下大片的空白自然形成了一个视觉中心,将计白当黑完美地体现到了极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