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胡雪岩旧居
吴山脚下,鼓楼两旁,一百多年前曾是杭州最繁华的地方,如今云烟散去,一座洗净铅华的名楼兀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就是江南药王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旧居,一座集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的豪宅府邸,园内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木雕,砖雕,石雕,彩塑,彩画则无品不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宅。胡雪岩的传奇一生也融入其间,即是风景之旅,亦是文化之旅。
胡雪岩旧居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晚清私家宅邸的典型代表,是杭州现存最大的私家园林之一。既突出了主轴礼仪建筑,规整宏敞,庄重精丽的大家之气,又体现住宅建筑曲径通幽,移步异景,优雅诗意的江南古典园林意境。
胡雪岩,杭州人,祖籍安徽绩溪。少年时入杭州一钱庄当伙计,后在浙江巡抚王有龄扶持下,自办阜康钱庄。又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在其鼎盛时,胡雪岩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胡雪岩亦官亦商的身份,结合他个人的才干胆识,逐渐发展起了一个包含金融,买办,生丝以及医药等多种行业的商业帝国。此外,胡雪岩还于1874年筹建了《胡庆余堂》,重金聘请浙江名医,收集古方,选配出多种便于携带和服用的“丸散膏丹”,逐渐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全面配制中成药的国药号,声誉海内外。
故居无论是从建筑还是到室内家具的陈设,用料之考究。院内怪石嶙峋,巧夺天工,其中的假山为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进入故居,那回旋的明廊暗弄,亭台楼阁,庭院天井,峭壁,假山,使人仿佛进入一个大大的迷宫。
这个地方也被称作清末中国巨商第一豪宅,院墙盖的特别高有6、7米,大厅挂了五块扁,正中间这个是朝廷颁给他的,上面写的“勉善成荣”,就是勉励他多做善事,为国多作贡献。
金丝楠木厅是四姨太太住的。胡雪岩一共有12房姨太太,生了十个儿子,九个女儿。
百狮楼~这个是他母亲和大老婆住的地方,这里之所以叫百狮楼,就是因为房梁上有100个这样的小狮子,这都是贴金的,非常的昂贵。
特意为老母亲建造的佛堂
最中间这个石头,是他母亲过80岁生日时候,他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是一个太湖石,像一个寿字,祝寿的意思。
轿厅是客人停轿等候的地方,胡宅光轿厅就有5开间。两台八抬大轿束之厅堂,当年的轿子就是现在的汽车,代步工具。
院子有一个独特的设计,就是这个大缸,这个管子是雨水收集器,全部都是用铜制作的,房檐的水就顺着管道留到下面这个大缸里了,这样既可以除水,也可以当做防火用,南方多雨水,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设计很巧妙。
芝园~从一个门洞里面钻过去,这里面也是雕梁画栋,环境特别好,各种假山,植被,亭台楼阁,小桥流水都有的江南的景象,也是一座融合中西风格的美轮美奂的宅地。
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左宗棠造军舰也是胡雪岩出资,胡雪岩的钱庄周转资金也不多,但是他还是给左宗棠筹集2万两银子和粮草,胡雪岩的雪中送炭,让左宗棠感激不尽,后来两人因此成为挚交。
为此慈禧赐胡雪岩黄马褂和二品红色顶戴,这就是“红顶商人”的由来。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豪宅建成后仅九年,1885年胡雪岩苦心经营的商业帝国随之瓦解,在失意和贫困中抑郁而亡,其最大的债权人是满族权贵文煜,获得了胡庆余堂以及胡宅的所有权。
1911年辛亥革命后,浙江军政府没收满族权贵在浙江的财产,胡雪岩旧宅曾为部队军阀占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杭州市人民政府依法颁布了旧居所有权证,并加以保存修缮。
都说富不过三代,胡雪岩连一代也没有富到头,这到底是为什么?
从历史大背景看,胡雪岩的衰败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以“红顶商人”谓之,就明白道出了他的致富途径乃是官商之间的权钱勾结,这即使胡雪岩能够迅速堆积起如山的财富,又使他不可避免地卷入肮脏的政治漩涡。
胡雪岩留给子孙后代的遗言有“三不要”——不要经商、不要亲近官宦、不要与李氏(李鸿章)通婚,想来这全是血的教训。对此,胡家子孙恪守祖训,直系后代五百多人中,多在海外,分布七个国家,竟然没有一人经商或者踏入政坛,基本上都活跃在教育、科研领域。对此,人们略感惋惜,毕竟胡雪岩的经商天赋和经验无人继承。
胡雪岩一生跌宕起伏,最终一贫如洗。胡雪岩死前被抄家,留下的资料甚少。众多产业中仅有《胡庆余堂》留存于世。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
走向事业的辉煌,50岁的胡雪岩花费300万两白银,开始营建这座豪宅,整整三年建成。官场成就了胡雪岩的事业,官场也毁了胡雪岩的事业,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这座江南第一豪宅中,住不到十年,这位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就在穷困潦倒中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最后力推高阳写的《胡雪岩全传》一共六本,对胡雪岩一生有详细描述,作者高阳,家世显赫,从小听长辈闲聊,熟知晚清野史,书中对晚清社会的刻画入木三分,读来很有趣味性。
结束了对胡雪岩旧居的访问,周边还有许多景点,千万不要错过:清河坊就在胡雪岩故居对面。
明代鼓楼与东面的胡雪岩岩故居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