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手册:桂冠
艺文手册:桂冠
一、桂冠溯源:
在作家和诗人的笔下,在人们的语言交往中,“桂冠”被当作优胜的标志和荣誉的象征。这种用月桂树枝编成的帽子,怎么会被赋予如此诗意葱茏的含义呢?
这得从一个优美动人的古罗马神话传说说起:
太阳神阿波罗杀死了凶恶的蟒蛇,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突然看见爱神丘比特正舒臂拉弓,便高傲地说:“小淘气鬼,你干嘛玩弄大人的兵器?你那张弓搭在我肩上才相称,只有我才能用它杀死野兽,射伤敌人。你还是用你的火把去点燃爱情的火焰吧,而不该夺走我应得的荣誉。” 阿波罗出言不逊,激怒了急躁而自负的爱神丘比特。丘比特气冲冲地说:“阿波罗,你的箭能射中任何东西,我的箭却能把你射中。众生不能和天神相比,你的荣耀同样也不能和我的相比。” 说着,便展翅高飞,落在一座山峰上,把点燃爱情火焰的金箭(爱情之箭)射进了阿波罗的骨髓,同时用熄灭爱情火焰的铅箭(拒绝之箭)射中了河神珀纽斯的女儿达芙妮(又译为“达佛涅”)。
刹时间,爱神之箭发挥作用了:阿波罗浑身发烫,爱情之火在心中熊熊燃烧,纵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逃脱爱情的折磨。而达芙妮呢,觉得周身发冷,对一切求婚者都冷若冰霜。地撒娇似地搂着父亲的脖子,要求准许她终身不嫁。父亲答应了她的要求。丘比特在阿波罗心里燃起的爱情是那么不可抗拒,阿波罗如醉如痴地爱上了达芙妮。他望着达芙妮肩头披散的长发,柔情脉脉地说:“把它梳好,不知会成什么样?”想不到,达芙妮一见阿波罗,撒腿就跑,阿波罗在后边紧追,用甜言蜜语感化达芙妮:“姑娘,别跑!我追你是为了爱情,我可不是你的敌人。别跑了,我怕你跌伤了腿。停住脚步吧,看看是谁在追你,你就不会跑了。我是太阳神,我能未卜先知,我能协调丝弦和歌声。我箭无虚发,可是一支更神奇的箭却射穿了我自由自在的心;我发明了医术,却没有药草能够医治我的相思病。……可怜可怜我吧!”
阿波罗越是披肝沥胆地倾诉衷肠,达芙妮越是拚命地向前飞奔。她筋疲力尽,头晕目眩,气喘嘘嘘。眼看阿波罗就要追上了,达芙妮急中生智,对附近父亲管辖的河水呼救:“父亲啊,假如你的河水有灵,就救救我!把我毁了吧。”转眼间,奇异的景象发生了:她立在地上不动了,变成了一棵月桂树,双脚成了树根,两臂成了枝干,秀丽的头发变成郁郁葱葱的枝条。
《阿波罗与达芙妮》[意大利]洛仑佐·贝尼尼(1598-1680)
贝尼尼为罗马红衣主教斯皮奥涅·波尔盖兹的花园装饰了四组群像雕刻,《阿波罗与达芙妮》是其中的一组雕像。 善于讲故事的年轻雕刻家,着意塑造阿波罗刚要触摸到女神身体时,女神立即变成月桂树的瞬间情节。它具有曲折的故事性,雕刻家采用绘画的造型手法塑造了一个具有戏剧性效果的群雕,这是雕坛的空前创举。这组雕像表现了两个处于激烈运动中的人体,人物都处在乘风追奔的运动之中,给人以向上升华、轻盈、充满生命力的优美感觉。激情、激烈运动正是巴洛克艺术的特征。雕刻家以纯熟的征服云石的技巧和信心,使冰冷坚硬的云石变成柔软的肌体和鲜活的生命,表现出各种不同的质感对象。他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不用任何支撑物,使开放的运动人体自由地展现在空间中,是米开朗基罗也不曾涉足的创造。 从这组作品中,优美流动的曲线变化和纤细的柔美风格上,可以看出贝尼尼对纯正古典美的深刻理解和掌握,这是他对希腊古典雕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组雕《阿波罗和达芙妮》的成功,轰动了整个罗马,一个晚上全罗马人都知道继米开朗基罗之后意大利又出一个大雕刻家贝尼尼。一位大主教看了这组雕像激动地说:这是一个诱人的达芙妮。另一位主教还写了一首诗:迷恋的人儿追赶着欢乐,这昙花一现的美色啊!他得到的只是一个苦果,几片绿叶。 阿波罗见此情景,悲痛欲绝。他无限深情地用右手抚摩着树干,仿佛觉得达芙妮的心房仍在树皮里面怦怦跳动。他紧紧抱着树千,失声痛哭,倾吐目己矢志不渝的恋情:“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你至少也得做我的树。月桂树啊,我的头发、竖琴、箭囊上要永远缠着你的枝叶。我要让罗马将帅,在凯旋的欢呼声中,头戴用你的枝条编成的冠冕。 ……我的头常青不老,我的头发也永不剪剃,同样,也愿你的枝叶永远享受荣光。’一阵微风拂过,月桂树款款摆动,似乎点头默许。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古罗马人常用月桂树枝条编成的冠冕,奖励音乐、美术、体育竞赛和作战的优胜者,成了一种习俗。久而久之,“桂冠”就成了一个广泛流传的成语,相继进入世界许多民族的语言,成为优胜的标志和荣誉的象征。
《诗人的灵感》[法]尼古拉斯·普桑 (1594—1665)
《诗人的灵感》是普桑 36岁时的作品。这幅画所描绘的是阿波罗在启发诗人的灵感。画家着力塑造三位端庄美丽的人物,形体充满画面,构图严谨,人物关系有秩,风景被简略为疏密有致的三棵大树干,衬托出主体人物阿波罗这一行动的庄严隆重的性质。年轻健美的阿波罗侧身坐在中央,不是传统形式的将盛满卡斯达里亚泉水的杯子举到诗人的唇边,因为这泉水的魔力能点燃起诗情的火焰,而是扶着诗琴正在向年轻诗人口授指点;诗人手持记录稿本,为自己初涉诗坛而不敢正视阿波罗,他举目仰望着上天,这神态在古代造型中标志着一种崇高力量。在阿波罗的背后站着那位具有雕刻般造型的古典美貌的女神,她是九个缪斯女神中地位最高、最被推崇的卡丽奥波。她衣带轻盈,姿态优雅,与诗人作对称呼应地立在阿波罗身旁,为诗的灵感之泉源。这种高尚的立意使普桑这幅早期作品呈现出古典主义真谛。三个人物的面部都显得平静而端庄,普桑尽量使情感转化为理智,体现出对理性主宰一切的坚定信心。画中一个有趣的标志,就是每个人物都戴一顶月桂枝编织的桂冠,小天使正在给诗人戴上,诗人仰视的表情可能是接受之意,这桂冠是从河神的女儿达芙妮因拒绝阿波罗求爱而变成的月桂树上取下的枝条编成的,唯有取得艺术成就的人才能获得这荣誉。在这幅画中,画家并不在意画面情节和人物关系的内在精神联系,每个人物的动作姿态在画面上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但在总体构图上保持严谨、统一和完美。
二、文坛撷珠: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在《自由颂》一诗( 1817年)中,用过这个成语。他这样写道:“来吧,请摘下我的桂冠, 打碎这娇柔的七弦琴—— 我要向全世界歌唱自由, 使王位上的恶人胆战心惊。”
三、中西共趣:
无独有偶在中国的文化中也有一个关于“桂”的成语,那就是 “蟾宫折桂”。相传月亮里有蟾蜍和桂树。在月宫里攀折桂枝比喻科举时代考中进士。
1、源流
《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下:“世以登科为折桂,此谓郤诜对策东堂, 自云桂林一枝也,自唐以来用之。”因此“蟾宫折桂”谓科举应试得中。元·施惠《幽闺记 ·士女随迁〉:“胸中书富五车,笔下句高千古,镇朝经 暮史,寐晚兴夙,拟蟾宫折桂之梯步。” 明·杨柔胜《玉环记 ·韦皋别妻》:“吾去不唾手步蟾宫折桂枝,须奋身金 戈铁骑。”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彼时黛玉在窗下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定是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
曾朴《孽海花》第五回:“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段,肯赐给我们爷,我们爷就可以中举,名叫'蟾宫折桂’。”
2、衍生
在中国的民间因“桂”与“贵”同音,从而衍生出 “连生贵子”图。寄寓了一种美好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