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十大名将

清朝建国二百七十六年,前后共传了十多位皇帝,文臣负责治理天下,而武将负责稳定天下。

在中国清朝时期,有许多赫赫有名的武将。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中国清朝时期十大名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注:本排名为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十、施琅(1621年—1696年),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今晋江市龙湖镇衙口村)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康熙时领军收复台湾。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了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了郑成功,郑成功诛杀了施琅父亲与兄弟。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

主要成就:攻克台湾,结束海峡两岸分裂的局面。

九、福康安(1754年—1796年7月2日),富察氏,字瑶林,号敬斋,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中叶名臣、外戚、民族英雄。大学士傅恒第三子,孝贤纯皇后之侄。

福康安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福康安一生征战南北,戎马倥偬,参与了四次镇压各地民变,是清廷足资依靠的军事重臣。

乾隆三十七年(1771年),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以领队大臣参加大小金川之战,乾隆四十九(1784年)年,福康安跟从将军阿桂率兵镇压甘肃回民田五起义,与参赞大臣海兰察会兵伏击,俘获义军首领张文庆。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被命为将军,偕海兰察督兵赴台湾镇压林爽文起义,俘首领林爽文、庄大田。

福康安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领土统一和完整,累封一等嘉勇忠锐公。此外,他参加制定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和金瓶掣签制度,对于巩固清朝中央与西藏地方的政治关系,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等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

嘉庆元年(1796年)二月,赐福康安贝子,同年五月去世,追封嘉勇郡王,谥号文襄,配享太庙,入祀昭忠祠与贤良祠。

主要成就:平定大小金川,镇压林爽文起义,驱逐廓尔喀。

八、阿桂(1717年9月7日—1797年10月10日),章佳氏,字广庭,号云岩,满洲正蓝旗(后以功抬入正白旗)人,清朝名将,大学士阿克敦之子。

阿桂于乾隆三年(1738年)中举,累授户部郎中、军机章京。乾隆十三年(1748年),随征大小金川,遭劾被贬。后复升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因办事勤慎而受重用,历任参赞大臣、镶红旗蒙古副都统、工部侍郎等,长期戍守西北边疆。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参与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事后移驻伊犁,建屯田之策。回朝数年间,历任内大臣、汉军镶蓝旗都统、军机大臣、满洲正红旗都统、四川总督等。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将军之职随经略傅恒领兵征讨缅甸。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再次参加大小金川之役,历时五年,运筹战事,多合机宜,为平定金川首功。此后多次前往地方办理钦案、督筑河堤,两次率师镇压甘肃农民起义,并以领班军机大臣身份提出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的进兵方略,累加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

嘉庆二年(1797年),阿桂逝世,享年八十一岁。获赠太保,谥号“文成”,并入祀贤良祠。道光三年(1823年),配飨太庙。有《军需则例》15卷,今已佚。有诗数首传世。

阿桂屡次统领大军东征西讨,为巩固多民族统一国家立下了重大功勋。四次被绘像于紫光阁,两次列名第一。

在《清史稿》评论阿桂说:“乾隆间,开诚布公,谋定而后动,负士民司命之重;固无如阿桂者。还领枢密,决疑定—计,瞻言百里,非同时诸大臣所能及”。他是乾隆朝出将入相的少数重臣之一。

主要成就:从征准噶尔部,平定林爽文,平定廓尔喀。

七、富察·傅恒(1722~1770年),字春和,满洲镶黄旗人。清朝外戚、名将,户部尚书米思翰之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第九子,清高宗孝贤纯皇后之弟。

初为蓝翎侍卫、总管内务府大臣,24岁军机处行走,26岁任户部尚书,27岁拜保和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衔太保。授一等忠勇公。历任吏部尚书,兵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步军统领,会典馆正副总裁,五朝国史馆监修总裁官,经筳讲官,殿试读卷官等职。

乾隆十三年(1748年),傅恒署理川陕总督,经略金川军务,降服莎罗奔父子。 乾隆十九年(1754年),力主攻打伊犁,平息准噶尔部叛乱,担任《平定准噶尔方略正编》、《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平定准噶尔方略续编》正总裁,撰写《钦定旗务则例》、《西域图志》、《御批历代通鉴辑览》,《周易述义》以及编撰汉、满、蒙、藏、维、托忒6种文字合璧辞典《西域同文志》等。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担任经略,督师云南。次年四月,率领京师及满蒙士兵,分三路入缅作战,身患重疾,仍督军进攻,屡败缅军。后与云贵总督阿桂合攻老官屯不下,遂乘缅甸遣使请和,上疏奏请罢兵,授一等忠勇公、领班军机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二月,班师回朝,不久病卒。乾隆皇帝亲临府邸奠酒,谥号文忠。嘉庆元年(1796年)五月,其子福康安平苗之功,赠郡王衔,配享太庙,入祀贤良祠。

主要成就:指挥准噶尔、大金川、缅甸战役。

六、年羹尧(1679年—1726年1月13日),字亮工,号双峰,安徽凤阳府怀远(今安徽省怀远县)人,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朝名将。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年羹尧这位康熙和雍正年间的重要将领,曾经权倾一时,平定青海后更是登上了人生巅峰。他是汉人,可谓文武双全。他在平定西藏战事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受到将士们的一致好评。

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的逸闻,比如他在平定西藏时,传出了闻声识贼轶事,而在平定青海时,又表现了其料敌先机的军事才能。他不愧为一代名将。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年羹尧是清朝雍正年间的重要武将,他常年驻军西北,负责平定萝卜藏丹津的叛乱,取得乐较大胜利。年羹尧一开始颇得皇帝信任,但他却不知收敛,以致功高震主,引起皇帝的忌惮。最终被雍正皇帝罢免,并下令处死。但其战功赫赫,堪称清朝十大名将之一。

主要成就: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叛青海罗卜藏丹津。

五、爱新觉罗·多铎(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满洲镶白旗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袭罔替,清朝名将。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为和硕额真,旋封贝勒,统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为豫亲王。崇德六年(1641年),参与松锦大战,获大捷。

顺治元年(1644年),以定国大将军从多尔衮入关,击败李自成军。旋挥师破扬州,杀史可法;下江南,俘南明弘光帝朱由崧,晋和硕德豫亲王。

顺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多铎染天花死亡,年仅三十六岁,谥号“通”。乾隆年间诏配享太庙。一生战功彪炳,乾隆帝称其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

主要成就:松锦大战生俘洪承畴,灭李自成、破扬州、南京,平定江南。

四、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等人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由幕友而起,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兴办洋务运动、镇压捻军,又主持平定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并推动新疆置省,其间他历任闽浙总督、陕甘总督、两江总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

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1885年(光绪十一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四岁。清廷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

左宗棠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和收复新疆维护中国统一等重要历史事件。

左宗棠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历史情况下,立排投降派的非议,毅然率部西征,收复新疆,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是爱国主义的表现,左宗棠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值得我们后人发扬的。

主要成就:参与平定太平天国、捻军,剿灭陕甘民乱,攻灭阿古柏政权,收复新疆。

三、岳锺琪(1686年11月8日—1754年),字东美,号容斋,四川成都人,原籍凉州庄浪(今兰州永登)。岳飞二十一世孙,四川提督岳升龙之子,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名将。

康熙五十年(1711年),授游击。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以准噶尔部入扰西藏,奉命率兵入川。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夺桥渡江,直抵拉萨。

雍正元年(1723年),以参赞大臣随年羹尧征青海和硕特部首领罗卜藏丹津,出归德堡,断敌退路。次年正月,授奋威将军。二月,袭破罗卜藏丹津大营,青海平。

雍正三年(1725年),授川陕总督,加兵部尚书衔。次年,奉命将云贵两地"改土归流"。

雍正七年(1729年),受命为宁远大将军率师出西路,会北路靖远大将军傅尔丹备攻准噶尔部游牧地伊犁。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以"误国负恩"等罪被夺官拘禁。

乾隆十三年(1748年),初以总兵启用,复授四川提督。参与大小金川之战,献南北夹击、直捣中坚之策,被经略傅恒采纳,并以13骑入勒乌围(今四川金川东)大营,劝导大金川土司莎罗奔父子归降。乾隆十五年(1750年),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叛乱,时年64岁的岳钟琪奉命出兵康定,会同总督策楞,结果成功讨平叛乱。

乾隆十九年(1754年),岳钟琪抱重病出征镇压陈琨时,病卒于四川资州,时年六十八岁,乾隆帝赐谥襄勤,乾隆帝赞为“三朝武臣巨擘”。著作《姜园集》、《蛩吟集》等。

岳钟琪是弘扬岳飞“精忠报国”爱国主义思想最为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终身闪亮着的“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命”的清正廉洁的高风亮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军事思想深邃中国优秀传统军事思想灵魂;留存在“皇宫”内外和金岗山上的为岳钟琪一生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构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主要成就:平定西藏,招抚青海,平定大小金川。

二、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晚清时期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曾国藩出生普通耕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其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号“文正”,后世称“曾文正”。

一、爱新觉罗·多尔衮(清朝入关时的摄政王)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生平介绍: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天聪二年(1628)以初次从征察哈尔多罗特部有功,赐号墨尔根代青(满语,聪明之意)。此后数次入明境内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掠略,又征察哈尔、朝鲜,攻大凌河、锦州、松山等地,为清太宗皇太极所器重,逐渐跃居于后金军主要统帅之列。天聪五年执掌吏部,崇德元年(1636)封为和硕睿亲王。

崇德八年,皇太极因病突然死去,因储嗣未定,清朝皇族面临王位之争。多尔衮以镶白、正白两旗势力拥立皇太极年仅六岁的第九子福临为帝(即清世祖福临),由多尔衮与济尔哈朗共同辅政。不久,多尔衮集大权于一身,其地位越过济尔哈朗,各衙门关白政事、记录档册皆以多尔衮为先。

顺治元年(1644)三月,李自成攻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见李自成起义)。清朝统治者抓住机会,立即向关内进军。四月,以多尔衮为大将军的满蒙汉八旗兵与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互相勾结,共同镇压农民军。山海关之战,李自成军失利,退回北京后,率部西走。五月,多尔衮入京。十月,迎福临至,即位北京,正式宣布清朝对全国实行统治。多尔衮位崇功高,权势日增。是年加封为叔父摄政王,五年又尊为皇父摄政王,以皇帝之尊亲代行皇帝职权,成为清入关初年的实际统治者。

多尔衮摄政时期,以入关前已经建立的政治制度为基础,进一步仿照明制,加强封建专制政权。多尔衮在维护“权归满人”的同时,对汉族地主阶级、故明官员采取了“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其贤能,恤其无告”的政策。令原明朝各衙门官员,俱照旧录用。顺治五年又设六部汉尚书、都察院汉左都御史各一员。为发挥汉族官员在政权中之作用,六年,下令禁止满洲诸王干预各衙门政事及指摘内外汉官。为广泛招徕汉族地主阶级,又礼葬明崇祯帝后,开科取士,网罗人才。

清代中央集权的加强,经历了皇帝与旗主、诸王之间的不断斗争而逐步实现。多尔衮采取措施限制由满族贵族、大臣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集权力于摄政王之手。又罢诸王兼理六部事务,以各部事务由尚书掌管。诸王有干预各衙门政事者即行治罪,从而又推进了皇太极以来的中央集权。

清军入关之后,李自成军退回陕西,张献忠驻军四川(见张献忠起义)。明臣史可法、马士英等拥立福王朱由崧于南京。多尔衮先以重兵追击李自成于陕西、湖北,复命豪格入四川攻张献忠。顺治二年,多尔衮派兵下江南,渡长江,破南京,福王政权亡。三年,清军入浙江,六月破绍兴,南明鲁王遁走入海;八月清军入福建,破延平、汀州,唐王被执。清军相继入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多尔衮摄政七年,除西南之云贵等地尚有南明桂王政权及农民军之余部,海上有郑成功之抗清活动外,清军已占有全国之大半地区,为清朝建立全国政权打下初步基础。

为维护满族贵族利益,多尔衮摄政期间的一部分政策,激化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尤以剃发令、圈地令、逃人法、易服、投充等项,在一定地区内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

顺治七年冬,多尔衮出猎边外,十二月初九死于喀喇城(今河北滦平东),年仅三十九岁,被追尊为“诚敬义皇帝”。顺治亲政后,被首告“阴谋篡逆”,诏削爵,平毁墓葬,家产籍没。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帝为多尔衮昭雪,恢复了多尔衮的封号,成为清代八家铁帽子王之一。

(0)

相关推荐

  • 乾隆皇帝又出巡了(四十五)

    乾隆皇帝名爱新觉罗·弘历,清世宗皇帝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雍正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在位六十年.史称高宗.他六下江南.六次巡幸五台.六次东巡山东.四次盛京谒陵.一次西巡河南嵩洛.他出 ...

  • 那些被乾隆皇帝杀掉的二品以上大臣

    清朝官制分九品十八级,有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之分,在中央以殿阁大学士为首,为正一品,在地方则多以总督.巡抚为首,品级多在从二品至从一品,这些官员在普通百姓和下级官员眼中都是高不可攀的大人物,可以说跺跺脚 ...

  • 听文物讲故事|清代功臣画像国内仅存两幅,你认得吗?

    为了表彰功勋显赫的武将,中国历史上,一些封建帝王如汉明帝刘庄.唐太宗李世民.清高宗乾隆等,会下令让画师绘制功臣像,张贴或悬挂于重要的殿堂之中.天津博物馆就收藏有两幅功臣像.这两幅画像可不一般,是国内目 ...

  • 清朝历史上的四字公爵,仅有四人得到

    公爵,是清朝异姓功臣爵位中级别最高的,当然在清朝历史上也有异姓功臣被封为王的,比如清朝康熙年间的"三藩"(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乾隆年间的傅恒.福康安父子(两 ...

  • 清代功臣入绘紫光阁因素考

    历代统治者对军功卓著的将士们十分优待,不仅加官晋爵,绘功臣图像,甚至配享太庙.清朝继承了历代图绘功臣的传统,顺治十二年(1655),"郑献亲王"薨于位,遗言劝上以统一四海为念.上哀 ...

  • 三国时期投降的十大名将,八位都名垂千史,两位被世人唾弃千年

    在古代都会因为争夺地盘而发生战争,有战争就会有胜负,有胜负就会有投降的将领.在三国时期,天天也是发生着你争我夺的场面,在这一时期,曾经有十大名将放弃先主,最后选择投靠明主,在这十位当中,有八位在投明主 ...

  • ​湖南十大名将

    ​湖南十大名将 一,三国名将黄盖,湖南永州人. 二,南宋猛将杨再兴,湖南新宁人. 三,南宋名将赵方,湖南衡山人. 四,清朝曾国藩,湖南湘乡县人. 五,清朝胡林翼,湖南益阳人. 六,清朝左宗棠,湖南湘阴 ...

  • 三国时期十大美男

    04/25 12:05 [三国时期十大美男] 第十名:公孙瓒,相貌堂堂. 第九名:崔琰,眉清目秀. 第八名:袁绍,英俊魁梧. 第七名:赵云,高大英俊. 第六名:刘表,姿貌甚伟. 第五名:荀彧,风度翩翩 ...

  • 英国二战十大名将

    说到二战名将,那就相当多了,古人云:逢乱世则必出英雄,第二次世界大战波及范围之大,卷入人口之多,世所罕见,自然名将辈出. 不过在这诸多名将之中,却鲜有英国将领.大概是因为人们的普遍意识中,苏联和美国才 ...

  • 河北历史上的十大名将,张飞赵云联手,近代有一位入选

    [各省历史上的十大名将之河北] 河北被称为"燕赵之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在河北发生过的战争数不胜数,涌现出来的名将也是层出不穷.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下面,我 ...

  • 日本二战十大名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帝国开始疯狂的对外进行扩张,在这个期间,日本与外国的频繁战斗中,日本也诞生出了不少作战勇猛,多智多谋的将领.那么今天小编就来盘点一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的十大名将. 十. ...

  • 战国“十大名将”,其中包括“四大名将”,五分钟了解看完

    战国“十大名将”,其中包括“四大名将”,五分钟了解看完

  • 清朝文学十大代表作

    时间:2020-10-26 21:09:56编辑:梓岚 1.<红楼梦> 作为中国人小编相信这部<红楼梦>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不仅是清朝文学代表作,更是一 ...

  • 明朝历史人物——戚继光(中国古代十大名将)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山东登州人,明嘉靖七年(1528年)出生.父景通,历官都指挥,曾署大宁都司.戚继光自幼学文习武,17岁时父亲去世,袭职任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当时,倭寇不断侵扰东南沿海地区,戚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