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运六气解方剂——黄连汤

黄连汤
组成
ZU CHENG

黄连三两,甘草三两(炙),干姜三两,桂枝三两(去皮),人参二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擘)

用法
YONG FA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昼三夜二。

原文
YUAN WEN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证在《伤寒论》中只出现一次,原文为“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全国统编教材均将其归为“上热下寒证”,以“腹痛”“欲呕吐”为主症,以其上热下寒,格拒不交,故清上温下、和胃降逆。

喻嘉言在《医门法律》中评论此方说:“与此汤以升降阴阳固然矣,而湿家下之,舌上如胎者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亦用此方何耶?……至于丹田胸中之邪,则在于上下,而不为表里,即变柴胡汤为黄连汤,和其上下。以桂枝易柴胡,以黄连易黄芩,以干姜代生姜饮入胃中,亦听胃气之上下敷佈,故不问上热下寒,上寒下热,皆可治之也。夫表里之邪则用柴胡、黄芩,上下之邪则用桂枝、黄连;表里之邪则用生姜之辛以散之,上下之邪则用干姜之辣以开之。”

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中说:“此伤寒邪气入里,而为下寒上热也。胃中有邪气,使阴阳不交,阴不得升而独治于下,为下寒腹中痛;阳不得降而独治于上,为胸中热,欲呕吐。与黄连汤,升降阴阳之气……上热者,泄之以苦,黄连之苦以降阳;下寒者,散之以辛,桂、姜、半夏之辛以升阴;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人参、甘草、大枣之甘以益胃。”

他认为此方证的病因为阴阳不交,上下格拒。

人体的五脏是一体的,脾胃居中为枢纽。黄元御在《四圣心源·脏腑生成》中说:“戊土为胃,己土为脾。己土上行,阴升而化阳,阳升于左,则为肝,升于上,则为心;戊土下行,阳降而化阴,阴降于右,则为肺,降于下,则为肾。肝属木而心属火,肺属金而肾属水。是人之五行也。”如今中气不运,脾胃这个枢纽失常,故火热在上,则胸中热,胃气当降而不降,则生呕吐。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腹痛根源》中解释腹痛说:“腹痛者,土湿而木贼之也。乙木升于己土,甲木降于戊土,肝脾左旋,胆胃右转,土气回运而木气条达,故不痛也。水寒土湿,脾气陷而胃气逆,肝胆郁遏,是以痛作。”认为腹痛是由于水寒土湿,脾气下陷,胃气上逆,肝胆之气郁遏所致。

本方中黄连苦寒泄热;干姜、半夏辛温散寒,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同时,半夏可降逆,引心火下行;人参、大枣、甘草温补脾胃,恢复脾胃气机,以助气机升降协调;桂枝在这里的作用,既有温中散寒,又能平冲降逆,同时也能借桂枝的升发之性舒达郁滞的肝气。《神农本草经》记载:“牡桂,味辛 温,主上气逆。”

本方与半夏泻心汤均是因脾胃枢纽运转不利,导致水火不济,上热下寒,但本方中去黄芩而加入桂枝。原文中说“胃中有邪气”,现代医家多认为此处“邪气”指代胃中寒气,从而解释桂枝的作用为散寒。但《伤寒论》中多次提到“胃中冷”“胃中虚冷”,而此处为何独将胃中寒说成“胃中有邪气”呢?

黄元御黄元御在《长沙药解》中说:“以中气虚寒,木邪克土,脾陷而贼于乙木,故腹中痛,胃逆而贼于甲木,故欲呕吐……桂枝达乙木而止疼。”他认为“邪气”是郁滞的肝木之气,肝木之气横克脾土,导致脾胃枢纽不利,此处加入桂枝是为了升发郁滞的肝木之气,木气舒达,则脾土不被克制,疼痛自解。曹颖甫《伤寒发微》也说:“肝乘脾藏之虚,故腹中痛也……必用桂枝以达郁者,痛因于郁也。”

参考文献

[1](清)喻嘉言著.医门法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215,218.

[2]张国骏.成无己医学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100.

[3]杨学,孔祥亮.黄连汤方证探微[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01):45-48.

[4]谭张奎.经方之黄连汤方药浅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21):89-90.

0602、
(0)

相关推荐

  •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黄连汤证之第173条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黄连汤证之第173条 2021-09-09 08:10·经方中医程医生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黄连汤证之第173条 三 ...

  • 黄连汤的鉴别应用

    伤寒论第173条: 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方三十五.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 ...

  • ​十五、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原文173

    ​十五.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原文173 [郑论] 按太阳之气,由下而上至胸腹,今因寒邪拂郁于内而热生,以致胃中不和,腹痛欲呕吐者,此是上热下寒之征也.原文以黄连汤 ...

  • 《伤寒论》必学条文背诵班【坚持打卡第23天】

    <伤寒论>原文 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鞕,表裏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163) 傷寒若吐若下後,七八日不解,熱結在裏,表裏俱熱,時時惡風,大渴,舌上乾燥 ...

  • 胡希恕伤寒论学习笔记——173

    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黄连汤方 黄连三两 甘草三两(炙) 干姜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掰)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 ...

  • 五运六气解方剂——地魄汤

    五运六气解方剂--地魄汤 组成 炙甘草二钱.制半夏三钱.麦冬三钱.芍药三钱.五味子一钱.元参三钱.锻牡蛎三钱 功用 清火降逆,养阴生津. 病机 肺肾阴亏,心火上炎 方歌 地魄汤方治阴亏, 半夏麦冬草五 ...

  • 五运六气解方剂

    苓甘五味姜辛汤 组成 茯苓四两,甘草三两,干姜三两,细辛三两,五味子半升.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半,去滓,温服半升,日三服. 功用 寒饮咳嗽.咳痰量多,清稀色白,或喜唾涎沫,胸满不舒,舌苔白 ...

  • 五运六气解方剂--牛膝木瓜汤《摘自网络》

    五运六气解方剂--牛膝木瓜汤 组成 牛膝(酒浸) 木瓜(各一两) 芍药 杜仲(去皮,姜制,炒丝断) 枸杞子 黄松节 菟丝子(酒浸) 天麻(各三分) 甘草(炙,半两) 用法 上锉散.每服四钱,水盏半,姜 ...

  • 五运六气解方剂——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 1 组成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 2 用量 茯苓12g,桂枝(去皮)9g,白术.甘草(炙)各6g. 3 用法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4 功用 温 ...

  • 五运六气解方剂—大黄牡丹汤

    五运六气解方剂—大黄牡丹汤

  • 五运六气解方剂——芍药甘草汤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芍药甘草汤 打开QQ浏览器,查看高清大图 0 1 组成 芍药 12g     炙甘草 12g 用法 0 2 芍药.甘草(炙)各四两,上二味, ...

  • 五运六气解方剂--四逆散

    病机争议:①金.元时期以成无己为代表的部分医家认为此证属热厥证,病机为邪热内郁,不能外达于四末;②清代汪昂认为此证属寒厥证,为阳气虚衰,阴寒内盛所致;③尤在泾.吴谦.张志聪.陆渊雷等认为证属少阴病和厥 ...

  • 五运六气解方剂(首篇)——桂枝汤

    五运六气与六经 伤寒论的六经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其传变规律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其开阖枢的关系是:太阳.太阴为开,少阳.少阴为枢.阳明.厥阴为合. 伤寒 ...

  • 五运六气解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五运六气解方剂--枳实薤白桂枝汤 01 组成 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升,桂枝一两,瓜蒌一枚(捣) 02 功用主治 通阳散结,祛痰下气. 主治:胸阳不振,痰气互结之胸痹.胸满而痛,甚或胸痛彻背,喘息 ...